APP下载

城市形象与公示语汉英翻译——以重庆市为例

2012-03-19

外国语文 2012年3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规范英语

马 琳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89)

1.引言

城市形象是指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何瑶,2011:39)。公示语恰好是一个城市最先呈现给社会公众的形象标签,它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该城市的印象和评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示语翻译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城市文明的窗口。作为城市的“面孔”,公示语翻译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对于城市内的公示语英译失误现象视而不见,见错不怪,严重损害城市形象。面对目前公示语翻译无标准,使用无规范,参考无依据,应用无对照,形象受毁损的宿弊,建立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摆在城市建设管理者面前的任务之一,更是摆在翻译界面前的重要课题。规范、准确、地道的英语公示语有助于城市建立和谐的国际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现象,彰显城市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的气势,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笔者回故乡重庆,看到直辖10余年来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这样的成就感到欢心鼓舞之余,也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有些公示语汉英翻译带有明显的失误,有损城市形象。结合相关翻译理论,笔者以重庆为例分析总结了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改善与提高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2.公示语翻译错误及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公示语翻译存在很多问题,以下这些翻译错误或者是译者粗心所致,也可能是想当然而为之,其实在翻译中稍加注意是可以避免的。这些错误五花八门,违背了简洁、规约、互文等原则,影响了公示语功能的实现。笔者在考察整理了大量公示语的基础上,将公示语翻译的语用错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语法/用词错误、中文式英语;语意模糊、指令不清楚;死硬翻译、意图被歪曲;信息度不当、语气不和谐;文化误解、术语不匹配等问题。

(1)语法/用词错误、中文式英语。在翻译公示语时,常会出现一些语法错误,如词性误用、名词单复数不当、冠词遗漏、动词形式错误等。例如:“禁止停车”:“No Park(Parking)”;“请带好随身物品”:“Please bring(take)your belongings”;“爬山要当心”:“Climb must be careful(Mind your step)”。所谓的中文式英语(“Chinglish”)往往是在翻译时按照汉语字面的意思和语序结构“亦步亦趋”,完全忽略了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味将汉语思维模式和审美需求强加于译文之上,牵强附会地“套译”而成的。英语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如south-east指的是“东南”,而不是“南东”(east-south),north-west指的是“西北”,而不是“北西”(west-north)。但很多公示语的翻译就是望文生义,完全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比如重庆的某超市,你可发现进口是Import,出口是Export。这种翻译最简单,只要有本汉英词典,一翻到进口,便有相应的Import,出口当然就是Export了,殊不知这是外贸方面的进口和出口。而一个场所的进口是Entrance,出口是Exit。把“中国烟酒”译成“China Smoke Wine”就不妥,按英语的习惯应翻译成为“Cigarette,Liquor,and Tea”。“交巡警工作平台”译为“Police Workstation ”,或者“Police Affairs Station”都是对照汉语生硬的翻译,其实译成“Roadside Police Station”就能让外国人明白。“汽车租赁服务公司”译成“Car Rent Company”,也完全是从中文角度去翻译,在英语中一般是翻译成“Car Rental”。把“口腔门诊”译成“Mouth Department”,让人哭笑不得,建议改成“Dental Office(Department)”。在渝北某住宅小区把“观赏草坪,请勿入内”、“观赏花坛,请勿入内”、“小草也是生命,请勿践踏”分别被译为“No entrance to the watching lawn”、“No coming in garden please”、“No tramping on grass as it is alive”。笔者以为这是典型的中式英文,分别改译为:“Keep off the grass”、“Cherish the flowers”、“Keep off the grass(as it is alive)”。改译后的公示语不仅简洁达意,而且不会伤害观赏者的自尊,可谓两全其美。

(2)语意模糊、指令不清楚。在汉语里很清楚的东西,由于中英转换的失误,在英译中全没了影子。英文译文的语意模糊不清,会给人以云里雾里的感觉,不知所云,无所适从。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白鹤岭社区卫生站下方的英语是Community Healthy Station of Baiheling in Yupeilu。“Healthy Station”让人十分费解,英文直译过来是“健康的站”,是指这里是健身场所还是医疗机构,不得而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Baiheling Community Clinic of Yubeilu Neighborhood。再如,某小区的楼道里把“小心碰头”翻译为“Take Care of Your Head”,让人看来十分别扭。“Take care of”除了有“照顾、照料”之意,也有“对付、处理”甚至“干掉”的意思,这样的翻译让人哭笑不得,应改译为“Watch Your Head”或“Mind Your Head”。误译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模糊现象主要还是在于译者在中英转换过程中信息丢失、翻译不完整所造成的。指令性是公示语的功能之一。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省略了不可或缺的语言成分,从而导致整个公示语的信息不足,给人虚空的感觉。指令的不清楚使受示人无法达到预期的意动效果。比如:某大型超市把“未购物出口”译为“No Shopping Exit”,这是指“请别购物/本店不营业,出去”还是“没有购物的顾客请出去”呢?虽然公示语翻译应遵守经济原则,但是这样盲目的省略只会造成信息缺失,导致指令不清楚;更好的译法是“For customers without purchasing”。

(3)死硬翻译、意图被歪曲。相对于指令不清楚,意图被歪曲的错误更为严重,它直接导致语境和公示语的不匹配,从而造成困惑和误解。在有的情况下,不仅公示语的提示、指令、参照功能得不到实现,甚至会适得其反,收到不该有的负面效应。例如,重庆大街上有不少“五个重庆”(平安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宜居重庆和森林重庆)的大标语。有人将“宜居重庆”翻译成了“Occupy Chongqing”(号召人们“占领重庆”),这实在扭曲了原意。再如,笔者曾在重庆某超市发现:清洁用品被译为“clean the articles”,英文意思是“把用品清洁干净”,正确的翻译应为“cleaning articles”或“detergent products”。在渝北某高档宾馆里,残疾人专用卫生间英文标牌被写成了“Deformed Man”,翻译过来成了“畸形人士专用”,让非常注重人权尊严的外国人感觉有歧视之嫌。在市区某住宅小区内的诸多公示语翻译也不规范,比如草坪上写着“依依芳草,敬请爱怜”的木牌,其下面的英文是“Show Mercy to the Slender Grass”,翻译成中文就成了“对脆弱的草地发发慈悲”,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又如,某商场门旁立着一个牌子,上面有“Welcome you again”。按照语境,中国人都会推断出它要表达的意思是“欢迎下次再来”。但是,“again”在英文中的含义是“once more”,这对于第一次来重庆的外国人可能会心生疑问,我才第一次来,怎么就欢迎我两次啊?还有,在长江旁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心掉到江里”,其英文翻译为“Carefully fall down to the River!”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就是“小心地掉到江里去!”警示含义全无,后果令人堪忧。

(4)信息度不当、语气不和谐。公示语翻译的信息度或过强或过弱,或语用不当,往往造成语气不和谐,不能得到最佳的公示效果。1)信息度过弱。造成信息度过弱的原因有很多,不规范的缩写就是其中一例。“售票处”被译为“T O”,信息度太弱,观光者无法看明白,售票口用“Ticket”更合适。2)信息度过强。我们经常在商店等服务场所可以看到“宾客止步”的提示,如果直译为“Guests go no further”,语气太生硬,无法传递出汉语中的礼貌。为了遵循礼貌原则,我们不妨正话反说,译为“Staff Only”。民警提示“危难时刻迅速报警”,该公示语被译为“Being Urgent Call 110 Quickly”。翻译存在两个错误:一是句式有问题,二是不具有互文性。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标准的翻译应该为“Emergency Call 1l0”,简洁而规约,可以达到最佳的公示效果。3)语用失误。“小心滑跌”(“Don’t Fall Down”)本来想体现人际间的关心,但翻译后却带有命令的语气,没有达到交际目的,正确的用法是“Watch Your Step”或“Slippery”。

(5)文化误解、术语不匹配。文化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又难以捉摸、难以处理,是翻译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万正方等,2004:75)。由于公示语翻译有着言简意赅的特点,所以很难在寥寥几字中体现出文化涵义,文化因素很难顾及。跨文化的翻译不应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上,而应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度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为了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我们应该多了解不同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引发文化冲突的往往是对文化习俗的无知,死译或胡译。譬如重庆市中心有一服装专卖店叫“芳芳服装店”,翻译成为“Fang Fang Fashion Shop”。乍看没有不妥,但是问题来了。提起芳芳中国人会想到一个可爱美丽的女孩形象,而英语中“fang”却指的是狗或蛇的毒牙,这使得原名在中国文化里的特别内涵在翻译后多少损失了原来的味道。英语国家与我们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传统和思维方式,如果译者不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就很有可能发生与本意背道而驰的翻译错误。又如,重庆市区有一家酒馆,名字叫“醉太平”,英文译为“Drunk Peace Wine Shop”。“醉太平”本是一词牌名,用作酒馆名颇具诗意,但英文却语意不清,还让人联想起醉汉,意境全无。渝中区某家大型书城曾经有一副巨型霓虹灯中英对照标语:“书中自有黄金屋”,“In book from have gold house”,这样的死译、胡译完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最恶心的公示语莫过于“干”的译法,“干锅鱼头”(fuck a fish head),“干货”(fuck foods),一个表示猥亵的英文单词频频出现在食品翻译中,会给外国人一种怎样的感受昵?术语误解导致公示语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造成曲解或误解。有些术语,过去用能够接受,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过时。“留学生公寓”便是一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Foreign Students Dormitory Building”的译法就不合时宜,通用的术语应该是“International Students Building”。

3.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对策

城市形象,从现象学来看,主要由硬形象与软形象两大因素构成。硬形象是指那些具有客观形体或精确测量的各种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城市规模、人口数量、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以及科技教育水平等。软形象指那些很难精确测量,受心理感受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社会文化环境、公众理念、价值观、文明程度、企业形象及市场竞争力、窗口部门和单位的服务水平及文明程度等(侯全华等,2006:134)。软形象的建设,归根结底就是文化建设。如果说经济是城市的骨肉躯架,文化则是城市的气质底蕴,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城市的文化形象体现在很多方面,而遍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公示语可以说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引人注目的体现之一。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有效的传播,城市形象只有通过传播才能产生价值。公示语是城市形象最直接、有效的传播途径之一,公示语的翻译是城市对外宣传、扩大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落后的公示语双语建设将给城市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规范是城市形象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重视、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者和全民对“公示语”的认识。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扩大,公共场所的汉英双语标识及提示语也越来越多,但各种错误及不规范现象也层出不穷,比比皆是。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不但影响到国外友人在中国城市的吃、住、行、游、娱、购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者还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要加大整改力度,加快“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进程,加强对原有汉英公示语的审核和校正,力求做到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准确,促进城市形象建设。政府部门应设专门的机构来监管城市的双语标志,组织专家和社会公众对城市的公示语翻译进行“纠错”和“规范”,并与立法机关配合,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适宜的规划,严格参照执行。

(2)在城市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全体市民英语水平。正如前文所言,一个城市的公示语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纷繁复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存在失误或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公示语翻译的普及、规范、审核最终靠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同时,只有全体市民的英语水平都提高了,才能真正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外国朋友能轻松自在地在城市生活,从而完善城市的软形象,最终给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朋友留下一个良好的城市印象。

(3)公示语翻译应遵循两个主要的原则:以目的语为归宿,注重译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及目的语的文本类型和交际目的;遵循公示语翻译的规范性、标准性和沿袭性。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翻译的策略或方法。一般来说,公示语翻译应尽可能采用“回译”(Back translation)和“借用”(Borrowing)的方法,因为英语国家的经贸生活和活动远比我国发达,在这方面已存在大量的词汇供我们参考和使用。那些不能采用“回译”和“借用”的公示语,大多是有中国特色或文化特色的标语、口号、简介、食谱等。对此类公示语,我们通常可采用3种变通的翻译方法:a.增译:对于公示语中一些文化信息很浓的重要信息,通常要在译文中增添必要的解释,以再现语篇中的指示功能。b.减译:删除低值文化信息,从而使译文读者更易于理解。c.改写:在掌握大量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改写,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规范和风格。

(4)除了对语言和形式的要求,在翻译公示语时必须要注意对文化背景的理解。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社会背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都充分地体现在公示语中,如果不能透彻理解文字里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没有掌握汉英文化差异,也就不可能完成从原语到译入语的转换。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不仅仅是翻译技巧的问题,还包括人们的认识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会外语就能翻译,其实公示语翻译的基本功不只是外语水平,而且包括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因此翻译公示语时,应该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运用交际翻译的方法翻译,才能得到准确无误的译文。

(5)确定参照性标准翻译文本,改善公示语翻译的不规范的状况。面对目前公示语翻译无标准,使用无规范,参考无依据,应用无对照的现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组织高校教授、研究生上街考察,对于不能确定的公示语译文可以再提请专家组讨论。除了一些很中国化的公示语,汉语公示语基本上都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公示语。这就要求译者不可望文生义,要尽可能多查资料或请教以英语为母语的中国通的外国朋友,编写大众化、常用的公示语标准翻译文本。如:地名、景点名、注意安全、注意防火……译员还可参照北京、上海的公示语,因它们通过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清理、整改后的公示语相对比较规范、准确。对一些有浓郁文化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标语口号、食谱、地名等,政府部门可在全市内征集译文,最后由专家组评选出最佳译文,编写成小册子,各地区、各城市、各单位要严格参照执行。这样不仅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相对规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国际语言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4.结语

总之,汉英公示语是一个城市最先呈现给国际社会的形象标签,它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该城市的印象和评价。要抓住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契机,打造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让国际人士感受到中国城市良好的人文环境,需要译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要仔细推敲每一个词,慎重对待每一句话,决不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另一方面,不同文化中很多东西都是约定俗成的,这是不容忽视的翻译原则。做个“有心人”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为了确保市区国际语言环境长久的严肃性和得体性,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找出问题的所在。把问题的性质分析清楚,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可行的办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形成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互动和循环,净化城市的语言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1]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

[2]何瑶.城市形象的媒介传播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

[3]侯全华,岳邦瑞,刘明国.城市形象的可持续消费[J].社会科学家,2006(1).

[4]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1).

[5]万正方,单谊,陈婷,谢泽畅,沈月红.必须重视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4(3).

[6]赵湘,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规范英语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