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比较

2012-02-27姜华鸣

浙江实用医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手背针头输液

姜华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衢江分院,浙江 衢州 324000)

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为了确保输液的质量和有效率,提高输液的舒适度。本文旨在研究逆心向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12月本院外科住院的27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150例,平均年龄(65.22±12.4)岁,男 78例(52%),女72例(48%);对照组 120例,平均年龄(63.22±9.4)岁,男 58例 (48.3%),女 62例(51.7%)。纳入标准:年龄>50岁;住院时间>1个月,输液时间>20天;输液部位选择手背近指关节附近的浅、小静脉;选用普通常规输液器。两组在性别、年龄、血管粗细程度、操作人员、输液量(输液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按照静脉输液操作流程[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向心静脉穿刺法,操作时根据患者的静脉情况,手掌平放或呈握拳状,穿刺时针头朝心脏方向穿入,穿刺成功后即用胶布固定针柄于手指上。观察组采用逆心静脉穿刺方法,操作时护士站在患者近心端,患者手掌轻握拳,使手背皮肤自然平展,静脉充分暴露,穿刺时针头朝手指方向(即逆心方向)穿入,穿刺成功后即用胶布固定针柄于手背上。穿刺后评估指标:(1)穿刺成功率。穿刺一次成功;(2)针头固定困难。发生针头拔出或药液外渗的患者;(3)影响手活动;(4)重穿刺;(5)输液速度。

1.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3.0软件,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头固定、影响手活动度、重穿刺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方法对输液速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比较(%)

3 讨 论

向心静脉穿刺方法常常是临床首选的方法、穿刺过程中患者手背近心端静脉是首选穿刺静脉。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与传统静脉穿刺方向不同,逆行穿刺针头指向远心端[2]。宋培仙等[3]报道,对高龄患者实施手足静脉逆行穿刺输液,操作方便,成功率高,且扩大了静脉选择范围。本文结果显示,逆心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成功后便于固定,影响手活动率小、重穿刺率低。表明逆心静脉穿刺方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向心静脉穿刺方法(P<0.05),这与黄美秋[4]报道的结论一致。在本组病例中因针柄固定困难或固定不牢固而造成重新穿刺,向心静脉穿刺方法(对照组)81.7%,逆心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仅4.7%。分析原因,虽然手背近指关节附近的浅、小静脉有粗、短、形状不规则的特点,但手背提供了充足的固定面积,易于固定,逆心静脉穿刺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针柄固定困难或固定不牢固的缺点。患者不必保持特殊姿势,或使用辅助物维持角度,患者的活动度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另外,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对输液速度的影响很小,逆心静脉穿刺方法和向心静脉穿刺方法分别为1.3%和3.3%,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逆心静脉穿刺方法符合临床输液速度的要求。

王欣平[5]报道逆向静脉穿刺可减轻疼痛,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王慧等[6]认为对输液造成血管受损、变硬、阻塞的患者,推广应用逆行静脉穿刺法。因此,逆心静脉穿刺方法在对手背近指关节附近的浅、小静脉中效果优于向心静脉穿刺方法,值得推广。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4

[2] 宗玉芹,刘静.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兼输液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5,20(9):13

[3] 宋培仙,徐红菊.逆行静脉穿刺法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2007,21(2) :449

[4] 黄美秋.逆心方向和向心方向穿刺手背远心端浅静脉输液的对比观察.全科护理,2009,7(13):1179

[5] 王欣平.逆向静脉穿刺法在治疗中的应用.大连学院学报,2009,8(6):68

[6] 王慧,王娟.反方向静脉穿刺法在长期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304

猜你喜欢

手背针头输液
骨间背侧动脉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洗手歌……
手脚冰凉按阳池穴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