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研究*

2012-02-24谭红欧阳小琳张燕廖飞玮冯卫敏韦春凌肖倩覃高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5期
关键词:羊肠线肛周湿疹

谭红 欧阳小琳 张燕 廖飞玮 冯卫敏 韦春凌 肖倩 覃高

(柳州市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 广西柳州 545006)

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其中以慢性肛周湿疹最为常见,治疗方法多样,包括非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非手术治疗又包括药物治疗和局部封闭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钙剂、维生素C等静脉注射以及外用药膏搽涂。常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亚甲蓝注射液作皮损局部皮内封闭注射。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口服及外洗。我科自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对40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进行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获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80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8例,女32例,年龄18~75岁,平均42.4±15.8岁;对照组男7例,女33例,年龄21~78岁,平均41.9±1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5、P =0.878),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局部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治疗法。局部围刺埋线:肛周常规消毒后,根据病变范围大小,选取截石位1、3、5、6、7、9、11点,对皮损进行包围式埋线。穴位埋线:体穴选取足三里、曲池、肾腧、三阴交四穴进行埋线,将长约1.5cm0/3羊肠线置入7号注射针头备用,常规消毒后,将准备好的7号注射针头斜行(约30度)刺入穴位,得气后,用针灸针将肠线推入穴位后退出7号注射针头,以体外看不到肠线为准。每周治疗1次,共3次。

1.2.2 对照组 采用曲安奈德混悬液局部封闭法。局部注射:曲安奈德5m L(50mg),2%利多卡因2.5~5m L混合后摇匀。先以7号针头抽取药液,再换5号针头注射。分别在截石位3,6,9,12点位距肛缘2cm处进针,每点皮下各注射1.5~2.5m L药液,使皮肤丘状隆起并呈现淡白色,药液布满所有病灶区,且注入不宜过深或过浅。注完后针眼处用消毒棉球压迫片刻,防止出血或药液外渗。每周1次,共注射3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的评估标准,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的评估标准

1.4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60%~<90%)。有效: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30%~<6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该资料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等级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1.6 结果

1.6.1 两组肛周湿疹治疗前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

表2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病情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6.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显示两组患者经过3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均为100%,痊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5%,痊愈率为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6.3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4。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表4显示两组患者经过3周的治疗,治疗组在皮损程度、瘙痒程度、渗液程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1.6.4 复发率比较,两组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7.5%,对照组复发27例,复发率67.5%,两组复发率比较χ2=7.812, P =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 论

2.1 对慢性肛周湿疹的认识 慢性肛周湿疹是属于肛肠科顽固性疾病之一,西医认为肛周湿疹是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常与人的过敏体质以及外在的物理、化学性刺激、精神因素等有关。常因痔疮、肛瘘、肛裂等疾病而诱发[1]。本法采用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羊肠线埋入穴位,由于埋线的机械刺激形成一种持久而温和的非特异炎症,另一方面,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刺激,提高人体的应激力,激发人体的免疫力[2],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2.2 埋线的机理 围刺法,又称围针法、围剿刺法,是围绕病变部位进行多针刺激的一种针刺方法。围刺法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多针,每一穴区或部位的针刺数,均超过4根,多则数十根,意在增强刺激量;二是围刺,即以病变部位(或穴区)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的发展和延伸,它来源于针灸的穴位持续留针法,是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的产物。此法可通过羊肠线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化刺激作用[3、4],以调和脏腑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起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新的医疗手段和方法。首先是埋线时的针刺效应:线的粗细长短决定了刺激量的大小和吸收时间的长短,这与针刺治疗过程中进针、留针、行针的作用相似;其次,肠线留于穴位内,具有长期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同时,肠线在穴位内慢慢分解、吸收的过程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入体内,以达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埋线疗法是依靠刺激穴位引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变人体的内分泌及体内的神经体液平衡;同时,肠线可促进病灶部位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增大,从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加快炎症的吸收,减少渗出。

2.3 注意事项 ①严格无菌操作,遵循一人一套针具,防止交叉感染。②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埋线最好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过深,可能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过浅,羊肠线可能暴露在皮肤外面。③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破溃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④接受治疗后,忌吃海鲜、辛辣食品,避免过敏食物影响疗效观察。⑤避免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⑥注意术后反应,提前向患者说明,若出现埋线肢体酸胀,以及全身乏力、双下肢无力、沉胀感等属正常现象,休息或热敷后上述症状将会减轻。⑦饮洒后、剧烈运动后、过饱和过饥患者不能立即进行埋线[5]。

笔者将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采用局部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治疗慢性肛周湿疹,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并且费用低廉。可重复操作,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

[1] 牟崇云,于建花,纪强.中西药结合治疗肛周慢性湿疹134例[J].光明中医,2010,25(3):502.

[2] 郭广华.穴位埋线治疗肛周湿疹临床观察[J].社区中医药,2011,31(283):210.

[3] 苗金娣.穴位埋线治疗习惯性便秘9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3):31.

[4] 穆丽萍,于永铎.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121-1122.

[5] 孙文善.微创埋线临床操作规范[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69.

猜你喜欢

羊肠线肛周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穴位埋线不良反应概述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