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范式创新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循环因替关系

2012-02-15汤伟钢陈慧莉

关键词:范式资本企业

汤伟钢,陈慧莉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一、技术范式创新周期与经济周期

1.技术范式创新周期

技术创新是企业迫于竞争压力,有目的地将新知识、新发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具设备、新工艺流程、新组织管理等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构造新生产函数,提供新产品或服务,并在新市场首次商业化应用,获取超额利润的技术经济活动总和[1]。

技术创新分为技术渐进和技术突变。技术渐进是既定技术范式(基础研究和技术基础变化不大)下,连续累积微小自主创新或技术扩散改进技术体系,具有均衡稳定、目标明确、短期、低成本、低风险和低收益等特征。其中,自主创新是企业靠自有技术能力创新,技术扩散包括技术转移(领先企业出售技术产权)和技术模仿(落后企业模仿改进领先技术)。技术突变是技术范式间断性质变引起的从全新知识到全新市场的创造性破坏[1],具有非均衡活跃、目标不定、长期、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

技术范式创新周期即新技术范式进入市场到被淘汰的周期,分研发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是更长时间尺度的技术创新周期。其中,成熟期对应技术渐变,市场从增长到饱和,技术范式标准化并被模仿,企业规模扩大,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改进、成本降低;衰退期是技术渐变向突变的过渡期,销售增长率下降,技术渐变停滞,企业出卖传统技术与设备,突破旧技术范式的压力增大;研发导入期对应技术突变,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基础研究、实验室研究以求创新技术范式,再由企业识别市场机会,独立开发非标准技术,并将其商业化;成长期是技术突变向渐变的过渡期,新技术范式被更多地用于新产品、新设计和新工艺,销售增长率上升,但技术界面标准只向合作伙伴开放。

2.技术范式创新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经济周期表现为商品、货币、就业周而复始地繁荣、危机、萧条、复苏运动,其中,繁荣与危机总是伴随连续累积的自主创新和逐渐弥漫的技术扩散,萧条与复苏总是伴随技术范式质变和重大技术革命。熊彼特[1]认为,技术创新使传统企业被淘汰、创新企业发展,创新周期形成经济周期;康德拉季耶夫[2]发现存在60年周期的经济长波,技术扩散时长波上升,新技术出现和使用时长波下降;罗斯托[3]认为,经济长波对应经济阶段,每个阶段先由技术突变产生主导产业,拉动经济复苏,再随技术扩散推动经济繁荣,后因技术普及诱发经济衰退;这些观点强调技术范式创新周期的导向作用,却忽视了经济周期的反向作用。

实际上,企业选择何种创新取决于其对目标、周期、风险、成本和利润的权衡,若追求明确目标、短期收益、厌恶风险和降低成本,就偏好技术渐进,若无明确目标、期望长期收益、偏爱风险、增加投入,就偏好技术突变。影响企业权衡的主要因素是资本状态,而资本状态稳定与活跃受经济周期影响,故经济周期通过影响资本状态作用于技术范式创新周期。经济周期与技术范式创新周期存在循环因替的关系,表现在:经济繁荣期,稳定的资本积累状态推动技术渐变;技术渐变打破资本的稳定状态,诱发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危机过渡到经济萧条,资本撤出传统产业而趋于活跃,驱动产生技术突变;技术突变孕育新兴主导产业,使资本重新趋稳,拉动经济复苏,并过渡到经济繁荣。

二、经济繁荣对应技术范式创新成熟期

1.资本的转换形态:专用性资本与一般性资本

资本转换成本是资本转换使用形态的代价,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及其报废的机会成本、模式惯性(即特定固定资本结构及相关组织管理体系)的破坏及更新成本。据此资本分为专用性资本与一般性资本。前者如固定资本,使用范围狭小,且转换成本高,分为代表物理专用性的有形资本和代表模式惯性的无形资本;后者如货币资本,使用广泛且转换成本低。

(1)专用性资本的稳定状态推动技术渐进。有形资本如专用性资源(主要材料与能源)、专用性工具(用以延伸人类体力、感官和智能的工具设备)等。在经济繁荣期,专用性资源与工具稳定供给,企业关注如何增加用途、挖掘潜力和提高效率,倾向技术渐进。

无形资本如技术创新流程、技术轨道、制度与文化等。在经济繁荣期,企业模式惯性有稳定回报且转换成本高,倾向技术渐进:1)技术创新流程包括硬流程和软流程,前者即基础研究-实验室研究(研发设计)-小批量中试-大批量生产,后者即工艺创新-组织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其中,基础研究和工艺创新最重要,基础研究有固定的概念和结构定式,工艺创新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标准技术合作平台,惯性均较大;传统基础研究与工艺创新有稳定收益,突破代价高且风险大,倾向技术渐进。2)技术轨道是技术范式的内在逻辑所限定的技术创新方向[5]。在经济繁荣期,收益稳定递增的机制使技术依赖于既定技术范式沿限定技术轨道连续、有序、衍生性地渐进。3)制度是利益均衡的产物,企业规模与制度惯性正相关。在经济繁荣期,企业规模扩张并有稳定制度红利,故吸收技术而不引入制度,掉入技术追赶陷阱。4)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积淀形成的价值观和行动取向,企业历史与文化惰性正相关。在经济繁荣期,企业已长期扩张且文化追求秩序和谐,倾向技术渐进。

(2)货币资本的稳定状态推动技术渐进。在经济繁荣期,货币资本以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低成本向既定有形资本转化,技术依赖有形资本积累而渐进。陈劲以市场轨道说明资本积累使企业只擅长渐进创新[6]。

货币资本还用于研发,转化为无形资本。在经济繁荣期,大企业将研发费用于试验发展和应用研究等自主创新,倾向于产品升级换代,小企业技术能力薄弱,将少量研发费用于技术评价,以引进模仿技术,技术依赖无形资本积累而渐进。

货币资本也用于风险投资,后者因风险承担强、资金来源多元化、专业化评估、即时监督、组合投资等优势而不同于追求谨慎原则的商业融资,偏好周期长、风险大、收益高的突变项目;但在经济繁荣期,企业主要以商业融资扩大规模,倾向有明确前景的渐进项目,风险投资意愿与项目来源均不足,不利于技术突变。

2.资本的治理形态:股权、知识和债权

企业治理就是处理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员工关系,实质是解决知识资本、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关系。

(1)稳定的知识资本有利于技术渐进。知识资本拥有者是企业技术管理团队,包括专业技术团队与经营管理团队。经济繁荣期,大企业专业技术团队人员多且结构完整,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但创新努力不够,倾向在已有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而中小企业专业技术团队人员少且结构不完整、知识水平低,虽有创新努力,但创新能力弱,倾向技术引进模仿。

经营管理团队的职能即企业家职能,是通过创新生产要素组合破坏原有均衡[1],由企业家才能和精神构成。前者即企业家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与经验、经营决策能力、战略眼光等,后者即企业家强烈的创新愿望、动机与意识。在经济繁荣期,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制度成熟,经营者偏好传统商业化模式,乐于快速见效的技术引进模仿,不会去行使企业家职能。

(2)稳定的股权资本、债权资本有利于技术渐进。股权资本体现在控股权上,经济繁荣期,政府没有技术突变动力,代理国有控股权的官员缺乏创新的专业知识和顾及其他非经济目标,缺乏创新积极性,法人控股企业选择忠诚度高的经营者,私人控股企业被家族成员过度控制,三者均倾向于规避风险的技术渐进。

债权激励在于税收节约,约束在于债权人监控和还本付息压力,短期债务尤明显。在经济繁荣期,技术渐进收益高于借债利率,负债增加利于增进股东收益,而资本积累又增加抵押资产,故企业有短期借债冲动,并在稳定债权约束下倾向技术渐进。

(3)股权资本与知识资本的稳定关系有利于技术渐进。股权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关系包括剩余分配关系和剩余控制关系。其一,股权资本与知识资本按价格激励或股权激励方式分配剩余,股权激励最影响技术突变。1)所有者追求长期技术突变利润,不同于经营者追求的短期技术渐变利润;2)技术突变的信息不对称,使所有者难以知道经营者的创新能力,风险大使所有者难以监测经营者的创新努力,不确定性使契约不完备,所有者难以依据未来事件约束经营者;3)经营者及其技术管理团队是技术突变的主要无形投入方,而利润能为无形投入定价。故要激励相容,就须以股权激励经营者。在经济繁荣期,企业业绩稳定,信息不对称少,经营不确定性小,契约相对完备,故以价格激励经营者,将短期业绩与浮动报酬挂钩(如年薪制),有利于短期见效的技术渐进。

其二,股权资本与知识资本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分为两权分离或两权合一。在经济繁荣期,企业为扩大规模而募资,股权愈益分散,两权分离程度较大,掌握所有权的中小股东关注股票差价,对技术突变收益的激励不明显,而风险损失却较大,掌握经营权的经理人受风险意识束缚较大,两者均倾向技术渐进。

3.资本的分布形态:资本密集与资本节约

资本相对劳动力的价格水平决定了资本分布形态是密集还是节约。在经济繁荣期,劳动力价格趋涨。1)社会消费水平上升提高了再生产劳动力成本;2)劳动力增长缓慢,支出弹性小,不能满足需求增长;3)人力资本提升既增加再生产劳动力成本,也因劳动生产率上升而要求高回报。但资本价格趋跌。1)利润再投资和资本市场融资用于资本积累,使资本存量增加,支出弹性大,能满足需求增长;2)资本品生产效率高于消费品,使资本品价格相对下降[7];3)资本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供给并加剧竞争,使资本边际生产力下降;4)资本市场泡沫化推高证券价格,刺激更多资本被募集,降低了资本最低回报率。

资本价格相对劳动力价格下跌使企业顺应资本积累,选择资本密集型的技术渐进,其过程是:资本品生产部门以技术渐进降低资本品价格,后者既提高消费品部类的投资收益率,拉动消费品部类跟进,又降低技术规模门槛,使更多中小企业能购买降价设备,引进模仿技术。林毅夫发现,近15年中国资本价格相对劳动力价格下跌使企业采用资本密集的成熟技术[8]。

4.外部因素助推技术渐进

其一,竞争导向与合作导向。前者即企业据竞争者优势、劣势、能力和策略发展出技术追赶或领先战略,后者即企业沿价值链优势互补、共享信息和协调行动。在经济繁荣期,需求稳增,竞争压力缓升,企业无投资约束,竞争导向是技术追赶,即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并扩大规模、改善管理以降低成本,倾向技术渐进。纳尔逊发现,若无投资约束,会出现技术模仿趋势,以低成本驱逐技术领先者。合作导向是领先企业管理合作联盟,利于技术有序扩散。

其二,需求导向与价格调节。前者受制于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当现实低层次需求持续满足后会产生潜在高层次需求,后者受制于需求规律。在经济繁荣期,满足现实需求增长的需求导向和激烈的价格竞争迫使企业以技术渐进改进产品、扩展种类和降低成本。

其三,技术梯度与时滞。技术扩散随梯度减而加快,随时滞减而减慢。在经济繁荣期,后发企业倾向在现有技术能力基础上,或以合作研发、合作生产、咨询服务等方式引进适用技术,或在领先企业的示范效应、信息渗透、人才流动和竞争压力下实施逆向模仿工程。

三、技术范式创新衰退期对应经济危机

1.技术渐进使传统产品供给过剩

技术渐进提高了传统产品供给。技术渐进表现为专用性资本积累与资本密集使用,既提高了劳动者固定资产装备率,进而提高了单位劳动力的供给量,也使企业获得了规模经济与学习优势,传统产品得以低成本大规模社会化生产。

技术渐进降低了传统产品需求。其一,传统产品需求饱和。按需求层次原理,当传统产品满足消费者当前层次需求后,支付意愿会下降;按需求收入弹性原理,随消费者收入上升,收入弹性小的传统产品占总消费比例会下降。其二,传统产品需求下降。1)资本积累和密集使用的技术渐进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失业;马克思发现资本积累伴随资本有机构成(固定资本/劳动投入)提高,出现机器排斥工人趋势[9],此外,资本积累快的大企业凭低成本垄断市场,雇用更少劳动者,并使更多劳动者因中小企业破产而失业。2)资本积累与劳动者失业拉大贫富差距;劳动者收入用于再生产劳动力,无法积累和孳生利息,劳动者失业更使其占社会财富比例下降;相反,能复利生息的资本积累使资本所有者占社会财富比例上升。3)贫富悬殊使传统产品需求下降。占有社会财富减少的劳动者对传统产品边际消费倾向较大,其庞大群体便于消费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的传统产品,而占有社会财富增多的资本所有者有更多个性化需求、高层次潜在需求和金融投机需求,对传统产品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技术渐进与供给过剩正反馈。技术渐进增供给而降需求,使传统产品供给过剩,企业为摆脱困境,竞相扩大规模与降价竞争,但因传统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降价反使销售增长率下降,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和产品大量积压,形成技术渐进与供给过剩的正反馈。

2.技术渐进引发经济危机

技术渐进打破了资本的稳定。其一,传统产品供给过剩使投资回报下降。1)传统产品需求饱和使投资边际报酬率下降;2)传统产品需求疲软,使消费品价格相对资本品下降更快,导致资本品回报率下降; 3)资本积累超越规模边界及资源因短缺而涨价使成本大幅上升。其二,投资回报下降不仅使投资需求不足,资本积累饱和,也使日益泡沫化的资本市场崩溃。其三,技术渐进停滞。1)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因研发投入的边际报酬下降而下降;2)技术扩散先因技术梯度下降而加速,后因技术普及减小技术时滞而停滞。

企业经营滑坡、资本市场崩溃、技术渐进停滞,使资本不再稳定积累,而是撤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流动性紧张,资金链断裂,众多企业破产倒闭,更多劳动者失业,更多资本被强制从传统产业的清算中撤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猛降,经济危机爆发。

四、经济萧条对应技术范式创新导入期

1.资本的转换形态

(1)专用性资本活跃有利于技术突变。从有形资本看,传统材料与能源极度短缺,传统工具效能发挥殆尽,须以技术突变发现新资源、发明新工具;从无形资本看,传统模式惯性被清算,需以技术突变更新。1)决定技术流程创新的传统基础研究和工艺创新成本升、风险增、报酬降,需突破以促进创新流程各环节突变;2)随旧技术范式退出和多个新范式竞争,技术轨道更不确定,易诱发技术突变;3)制度红利不再,大企业或固步自封,丧失技术领先地位,或因利益格局破坏,冒险建立诱发技术突变的新制度,新兴中小企业凭灵活的制度和扁平化组织倾向技术突变;4)企业文化在资产重组或创业背景下,崇尚创新,倾向技术突变。

(2)一般性资本活跃利于技术突变。1)传统专用性资本在萧条期因报废的机会成本趋零而被加速折旧或变卖,转换出的货币资本低成本地转换到代表技术突变的新专用性资本。孙爱英发现货币资本丰裕便于企业选择适应环境变化的技术突变[10]。2)政府为摆脱不景气局面而加大对科研院所投入,促进后者与企业合作,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突破。4)从传统产业撤出的资本丰富了风险投资来源,使其分层次推动技术突变。在项目种子期;虽只有构想、概念和初步设计,但所需资金少,由专业知识丰富的创业团队或个人投资;在创建期,虽无成熟技术或产品,但有成长潜力,由专业风险投资机构介入;在商业化期,所需资金更多,由战略风险投资者介入并谋求上市。

2.资本的治理形态

其一,活跃的知识资本利于技术突变。由于大企业遭清算,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团队为生存计,努力在非传统领域创新,倾向技术突变[4];而传统商业化模式盈利前景暗淡,也迫使经营者发挥企业家职能,按新生产函数组合要素,以新商业化模式实现技术突变。其二,活跃的股权资本利于技术突变。代理国有控股权的官员受政策驱动,倾向支持技术突变;处于困境的法人或私人控股企业也愿意选择圈外敢于冒险突变的企业家。其三,活跃的债权资本利于技术突变。企业经营差而不稳定,抵押资产缩水而信用不足,难以获得短期贷款,受债权约束少,倾向技术突变。其四,股权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活跃关系利于技术突变。1)从剩余分配权看,经营环境不确定、契约不完备、业绩不稳定、信息不对称、无形投入主要来自经营者及其技术管理团队,使企业只有股权激励(如股票期权),化知识资本为股权资本,才能使经营者像所有者那样为长远利益选择高风险的技术突变。2)从剩余控制权看,企业处于更新创业期,经营风险大,中小股东陆续撤出,股权高度集中于关心长期回报的大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小,经营者被授予更多创新自主权,倾向技术突变。

3.资本的分布形态

在经济萧条期,一方面大批企业倒闭推高了失业率,劳动力价格转跌;另一方面,从传统产业和资本市场折价撤出的资本大为缩水,而证券价格暴跌又推高资本最低回报率,资本价格转升;此外,劳动力易通过培训获得新知识与能力,而撤出的资本更愿冒险,也满足了非标准突变技术对高度熟练劳动力和冒险资本的需求,企业倾向选择资本节约型的技术突变。

4.外部因素助力技术突变

其一,竞争导向与合作导向。传统需求萎缩和竞争压力增大使企业受投资约束,须挖掘新需求,研发新产品,竞争导向是以技术领先获取垄断利润,驱使企业冒险技术突变[5],合作导向因企业技术差距不大而倾向快速组合价值链,激励企业针对顾客潜在需求而发生技术突变。其二,需求导向与价格调节。贫富悬殊分化出挑剔老练且不在意价格的高收入消费者,只有技术突变才能创造出满足其高层次潜在需求的新产品。其三,技术差距。企业无法再依靠已普及的技术牟利,倾向以技术突变重新拉开差距,获得竞争优势。

五、技术范式创新成长期对应经济复苏

1.技术突变实现供求创新,使资本状态趋稳

其一,技术突变实现了供求创新。1)技术突变创造了全新产品和服务,激活了高层次潜在需求,使供求结构重新匹配;2)技术突变更新了生产要素,推动了中间产品的供求创新;3)技术突变使新兴企业因供求扩张而更快发展;4)技术突变使分工更新更细,更多高素质劳动力被雇用,劳动力结构得以升级。其二,技术突变使资本状态趋稳。1)技术突变带来超额利润使投资需求回升,资本市场攀升,新兴企业获得更多融资;2)技术突变发现了新资源,创造了新工具,更新了专用性资本;3)需求网络规模扩张刺激需求,生产规模扩大降低成本并提高供给,使供求正反馈扩张,愈益限定技术突变方向,资本状态由活跃趋向稳定。

2.技术突变拉动经济复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一,技术突变拉动经济复苏。库兹涅茨[11]统计发现,每当知识存量突破式增长,劳动生产率就会大幅提高,经济也从萧条走向复苏;索洛[12]实证发现,美国1934—1944年从萧条到复苏期间,经济增长的87.5%来自技术创新。其二,技术突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成族关联创新推动领先产业。技术突变爆发于某项根本性技术突破,后沿技术轨道在多学科领域产生重大技术创新,形成关联创新族,转向应用后出现产品创新族,经商业化模式创新,激发消费者潜在高层次需求,这吸引更多企业使用同源技术,围绕供应、设计、制造、分销等产生新分工,形成领先产业。2)领先产业连锁推动新兴产业群。领先产业创新通过前向后向联系、示范效应、信息渗透、员工流动、竞争压力等带动相关产业依靠专长优势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新技术补充和再创新,使领先产业的主导技术与相关产业渐次分化的辅助技术与配套技术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衔接、协同演化的产业技术链,后者衍生发展出相互联结的新兴产业群。3)传统产业为避免清算,主动接受新技术改造,完成技术系统升级。

六、政策建议:宏观创新管理

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宏观需求管理政策,通过财政货币政策逆向调控经济波动,造成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的局面。如经济萧条则刺激传统需求、过度维护资本利益,抑制了技术突变;如经济繁荣则紧缩需求、过度保护知识产权,抑制了技术渐变。需代之以顺应技术范式创新周期与经济周期循环因替规律的宏观创新管理,因为技术的公共品特性,尤其共性技术平台,如基础研究、实验室研究、公益性研究和部分应用性研究,企业不愿承担,还要技术推广,为政府宏观创新管理提供了介入契机。宏观创新管理包括:其一,在经济繁荣期,政府应鼓励技术渐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1)鼓励技术扩散,如制定利于技术扩散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以税收优惠、政策性贷款、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鼓励技术引进,拨款推动产业关联性强、发展潜力大的技术扩散;2)不急于技术突变,如适当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逆向设计等。其二,在经济萧条期,政府应激励技术突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法规,打破垄断,促进清算;2)推进国家创新系统,拨款或参股技术孵化器;3)增加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投入,支持大型科研项目启动与投入;4)以优惠政策和经济杠杆整合资源,提高各方创新积极性;5)加大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

[1] 熊彼特·J.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8.

[2] 向祖文.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理论述评[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100(2):80-88.

[3] 罗斯托·W.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70-75.

[4] 吴慈生,杨 艳.创新型组织的特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8,10(2):15-18.

[5] 纳尔逊·R,温特·G.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6-49.

[6] 陈 劲,戴凌燕.突破性创新及其识别[J].科技管理研究,2002(5):22-28.

[7] 唐文健.资本品生产部门技术进步的增长含义[J].当代财经,2008,283(6):20-22.

[8]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8-35.

[9] 马克思.资本论[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128-140.

[10]孙爱英,苏中锋.资源冗余对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5):60-63.

[11]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7-73.

[12]索 洛·M.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6-59.

猜你喜欢

范式资本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资本策局变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