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

2012-02-15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瑞斯萨特苍蝇

黄 峰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论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

黄 峰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苍蝇》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代表作之一,萨特在文中借鉴神话传说抽象而又全面地表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自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方面。其中责任观的提出是对萨特早期绝对自由选择理论的矫正,从而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社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萨特;自由选择;苍蝇;责任观

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他的哲学观点及其文学作品对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化产生了难以估计的影响。二战前,萨特信奉“绝对自由论”,否定人是社会中的人,其中主客观关系上的完全对抗性是他所突出强调的,所以个人在荒谬世界中的自由选择就成为萨特在写作中特别重视加以表达的一点。这种绝对自由论是对战前西方社会现实和传统价值观念的一种反叛和否定,但他把主观意识夸大到极端,达到与整个世界水火不容的地步,结果导致了个体的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1939年二战爆发,萨特应征入伍,一年的群体生活让他认识到早期“绝对自由论”的片面性。此后萨特逐渐转变观念,认识到人的社会性,即承认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萨特为自由选择添加了一个制约因素,指出自由选择决不是随心所欲,自由选择的同时,必须负有责任。而《苍蝇》正是这一时期思想变化后的产物。作者通过对俄瑞斯忒斯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及其行为的详细描述,抽象而又全面地解释了自由选择理论,并以此作为拯救西方社会文化危机的哲理指导。

具体分析,《苍蝇》这部戏剧体现了萨特自由选择理论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方面。

一、对现实世界的否定

俄瑞斯忒斯虽是阿耳戈斯的王子,但却从小生活在外邦,接受的是“怀疑主义”性质的教育。家庭教师力图让俄瑞斯忒斯摆脱一切信仰和羁绊,成为一个真诚追求自由的人。但俄瑞斯忒斯见到家乡时,却回忆起孩时的 “宫廷”,“门扉”,“而门下面的这一块损伤的斑痕也许就是在交给我长矛的第一天里,由于我的笨拙而造成的了。”[1]211这种落叶归根、触动内心的感动让俄瑞斯忒斯有点迷乱,不知所措,但这却是他最后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选择了报复的最初心理基础。

在这最初的心理基础上,俄瑞斯忒斯产生了对现实世界的两种否定,其一是对生活现状的否定;其二是对神明与权威的否定。事实上,过惯了自由生活的俄瑞斯忒斯也不认为唯命是从,低声下气,“饶命”和“怜悯”总不离口就是理想中的生活状况。因为忏悔的举动已化成为阿耳戈斯人的日常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相互欺瞒的假面游戏。”[2]169老妇人穿着孝服,却说这是阿耳戈斯的服装,如果孝服成为全民族性的统一服装,那戴孝忏悔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同时,空虚的“自由”,行如游丝般的生活,也让俄瑞斯忒斯得不到真正的生活意义。所以在厄勒克特拉的极力激励下,俄瑞斯忒斯最终下定决心,要报仇雪恨,改变现状。

相对于这种对生活现状的否定来说,对神祗和权威的否定则更能显示出人的力量与魄力。朱庇特最喜欢统治像阿耳戈斯人这样的人类,因为,他们是不自由的,他们不会反抗自己的统治。“人类的国王和众神之王都明白一点,他们最惧怕自由的人们。”可俄瑞斯忒斯却不听从家庭教师劝阻,当着朱庇特的面喊道:“我只能走我自己的路,因为,我是一个人,朱庇特,每个人都应该闯出自己的路。”[1]192这种呐喊是强有力的,对朱庇特的打击也是巨大的,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就开始了对自我的追求,而对上帝的背叛也从未停止过。

萨特通过主人公表达对现实生活和神明权威的否定是符合西方社会思潮发展的趋势的。自叔本华起,悲观地表达世界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叔本华抛弃了崇尚理性、乐观向上的黑格尔思想,他把世界、人生看作是苦难的深渊,人类生存本身就是最大的罪恶,而根本的解脱是否定生命的意义。尼采也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和不道德的,而当科学知识的浪潮席卷世界时,带来的只是荒谬、冷漠、怀疑与苦闷。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和哲学家海德格尔则继续把恐惧和痛苦的内心体验传递给萨特,最终形成了萨特对世界的完全否定,对现实社会的感受也达到极端——恶心。

其实就文学本身而言,萨特所表达的否定也是西方文学有关否定的传统而一脉相传下来。西方文学家一直都认为人类自身就有恶的根源,同时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类异化又深感恐惧,所以文学家们总是用种种理念表达自己对这个混乱世界的否定,以期能克服自身恶性和异化状态。所以萨特在《苍蝇》中所表达的否定就是西方人对现实不满、失望与反抗情绪的一种延续,俄瑞斯忒斯对现实的烦恼与否定也就是现代西方人情感的具体表现。同时,萨特的否定也背离了传统,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历史上文学家在厌恶现实,表达否定意向时,大都坚持理性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相信人类能战胜一切困苦,而萨特却大呼恶心,《苍蝇》中阿尔戈斯混乱的情况以及俄瑞斯忒斯最终无不凄凉地离开无人理解的家乡,着都表达出作者对现实悲观失望的心情。

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的第一层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所以作者在作品中极力描绘荒谬的客观世界、孤独的人生,并由此指出了对“存在”追求的必要,即自由选择理论的核心——个体的自由选择行动。

二、自由地选择行动

在这点上,《苍蝇》和古希腊时期的《俄瑞斯忒斯》有很大的不同,萨特正是通过对主人公自由选择行动的重点呈现了自由选择理论的核心——“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不等同于“在”或“有”,“那个地方有个人”或“某个人在那个地方”意思都只能说从生理角度上看那个人不是别的生物,他的本质是由社会强加给的所谓客观属性,但至于他是否“存在”,则要看他的行动是否符合他的自由选择意愿,所以萨特认为对“存在”的追求就是个体做自由选择的过程,“对人的实在来说存在和自我选择之间没有区别。”“一个人不多不少就是他的一系列行径;他是构成这些行径的总和、组织和一套关系。”文中俄瑞斯忒斯正是一位存在主义英雄,他高呼道:“你 (朱庇特)只是繁星之王,而不是人类之王,”“只有靠我自己。但是,我不会回到你的法律管束之下,我已被判处为没有别的法律可循,只能遵循我自己的法律了。”[1]213这几段话及其果断的行动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主人公是符合“真实人物”标准的“存在”的人,是可以做出自由的选择行动。

萨特认为“自由选择”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做自由的决定,“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不能为其他标准而存在,所以俄瑞斯忒斯说到:“是你创造了我,可我一出生接是自由的,就不再听凭你控制了。”[1]189二是重在选择的行动,光说不动,不应用于实际,只能是个空洞的选择,无任何实际的意义,“唯一容许人有生活的就是靠行动了。”[3]21所以结合这两点来看,俄瑞斯忒斯的言行举止就是萨特自由选择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对选择行动的肯定,无论在当时社会中,还是在现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很强的现实性,它可以给处于迷惘境地的人们以指导作用。这和西方文学史中有关反抗主题的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图是一致的,它们都是要给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指出一种生活的方式,或说是“存在”的方式。所谓反抗,大多数表现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困难、痛苦和迷茫所做出的一种抵制、否定或斗争的行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拥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人”不会像动物那样逆来顺受,无所作为,任凭世界的摆布。笛卡尔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正体现出个体理性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萨特笔下的俄瑞斯忒斯正是在面对困境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不断选择的英雄,所以《苍蝇》的出现符合文学史中的反抗传统。

不过,文学史中表达反抗主题的作品很多,类型各异,像萨特这种重在“自由选择”行为的反抗,在文学史中则有一条相关的时断时续的写作传统,最早的是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其中关于赫克托耳的生死抉择就是最初的一例,其后又有 《哈姆莱特》、《简·爱》等。这些作品主人公的反抗行径不同他类,他们都是通过自我理性意识做出的自由选择进而反抗外界的种种束缚。《苍蝇》即是这一写作传统在二十世纪的一次延续和变异。这些作品有两处共同点,其一是都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思想观念。赫克托耳的选择反映了集体主义责任观念,为了在残酷的自然面前生存下去,就必须团结集体,集体至上。《简·爱》则重在冲撞当时社会流行的封建等级观念和男尊女卑的腐朽思想。而 《苍蝇》的诞生则和二战法西斯主义的猖獗有很大关系,当时法国人民面临亡国的危险时,萨特就是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反抗呼声。其二是对自我反抗的突出强调。无论是赫克托耳、哈姆莱特,还是简·爱都敢于在困境面前做出组有的选择——反抗到底,对任何反面势力(或观念)都决不妥协。俄瑞斯忒斯同样不畏众神之王朱庇特的威吓引诱,坚定自己的信念,反抗至终。

但继承也是继承了传统和影响的一部分,《苍蝇》还是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这是萨特自己独特的自由选择理论。与传统相比,更进一步的发展体现在以下三处:其一,对“境遇”的强调。萨特认为每个自为的人处身于自在的世界中,常常遇到的是障碍、限制和奴役,感受的是恶心与孤独,萨特把这种环境条件称之为“境遇”。作为主体的人,只有在特殊境遇中,才能做“自由选择”,才能自我反抗。所以俄瑞斯忒斯只有在选择为改变阿尔戈斯现状而奋斗时,他才获得真正的自由,而逃避境遇,只能获得离地五尺游丝般的假自由。其二,具有非理性和夸大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缺点。萨特观点是在整个西方非理性思潮中诞生的,从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自我”,再到叔本华、尼采的“生命意志”,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本体论思想,这些混合在一起孕育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因此“自由选择”观点就带有绝对化的倾向,“人就是自由”,个人反抗的力量被过分的夸大,常常演变成个人主义和唯意志论。其三,对“责任观”的重视。事实上,传统对“责任观”也是很重视的,但和萨特相比,后者的立足点发生了变化。这点也是自由选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勇于承担行动后的责任

对责任感的强调是萨特在经历战争后形成的重要观点,并把它与早期的自由选择理论捆绑在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统一体,这一点在《苍蝇》中得到明确表现。萨特认为“在因为选择、行动、价值是由我自己自由地做出的,因此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行为和价值负全部责任”[3]78。这样,一方面,萨特在对整个现实持悲观态度时,充分肯定了做为个体的自由选择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萨特又指出了个体应承担起自由选择后所产生的责任,逃避责任就是逃避自由。

剧作中,主人公俄瑞斯忒斯的所作所为就体现出萨特这一观点。他不仅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坚决复仇、改变现状,而且毫不退缩地承担起行动。“我们既然共同决定进行这次谋杀,那我们就应该一起承担后果。”[1]231虽然厄勒克特拉最后屈从在忏悔中,丧失了反抗的信心,成为朱庇特控制下的不自由的人,可俄瑞斯忒斯却义无返顾地带走了全城的苍蝇,独自去承受复仇女神的折磨。“我的罪行就是属于我的,我当着太阳的面要求承担这一罪行,它是我的生存之道,是我的骄傲。”[1]236这是多么令人激昂的言语呀!人生在世,如不承担起自己的行动所产生的责任,那只能像加尔森那样遭受逃避的惩罚——丧失自由。

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看出萨特对责任的重视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苍蝇》创作于1942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作者的祖国——法国已遭受到法西斯德国的入侵,各地的救国抵抗运动都是十分艰辛的。可是偏偏有部分法国人卖国求荣,甘心当起德国人的走狗,残害爱国人士。所以萨特创作这部作品最直接的用意就是通过对俄瑞斯忒斯带走全城苍蝇而使居民们摆脱折磨的描绘,号召法国人民承担起救国抗敌的任务,像俄瑞斯忒斯一样永不言悔,勇于承担责任。

和传统相比,萨特对“责任”强调的立足点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学都存在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理念,如上帝、理性主义以及历史习俗等等。这些理念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准绳,是好是坏全部由它们规定,作品主人公的责任也是由它们产生的。赫克托耳勇于肩负起保卫城邦的责任,就在于当时社会状况确定了集体主义观念,只有服从了集体主义观念,才算是承担起责任。基督教兴起后,社会生活的最高准绳就是绝对服从上帝,因此当时人们就认为只有在世时尽到应有的责任,死后才能上天堂,相反如违背上帝,那就要承受死后下地狱的惩罚。所以作品中主人公去承担某种责任,就包含着作者对形成责任的抽象理念的赞同。而萨特对“责任”的强调,是站在个体的角度的强调,他认为责任不是外加的,而是在个体行动后所产生的,选择某种行动就包含承担行动后所带来的责任了。可见,萨特的责任观在个体看来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符合自己的自由意愿就行。萨特之所以强调它,只是说明自己不会逃避自由选择后的责任。

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正是通过分析个体的存在状况与生存选择,揭示了作为个体的“我”与他人、社会、现实世界的敌对状况,当个人的自由受到周围事物的限制得不到实现而痛苦、愤懑和无助时,个体必须有意识地反抗环境强加给自己的不自由,进而捍卫进行自我选择与自我拯救的必要权利。当然,在作出种种符合自我自由意愿的选择的同时,相应的责任也是必须承担的。在萨特看来,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在社会活动中获得自在的存在。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在对西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柳鸣九.萨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66—254.

[2]刘象愚.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67—175.

[3]黄颂杰,等.萨特其人及其〈人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12—139.

[4]李明滨.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59.

[5]曾繁仁.2 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03—417.

Sartre's Theory of Free Choice

HUANG Feng
(College of Literature,Fuyang Normal College,Fuyang,Anhui 236037,China)

The Fly is one of the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er Sartre’s representative works,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myths and legends,Sartre abstractly and roundly described himself philosophical viewpoints,namely,the theory of free choice.This theory includes three interrelated and mutual restraint aspects.The proposing of responsibility view is rectification for Sartre’s early theory of absolute freedom choice,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literature and even Western society.

Sartre;free choice;The Fly;responsibility

B565.53

A

1008—7974(2012)01—0029—04

2011—11—10

黄 峰(1982-),安微阜阳人,现为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硕士。

卞实)

猜你喜欢

瑞斯萨特苍蝇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苍蝇搓脚是怎么回事
苍蝇为什么喜欢搓腿
打自己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