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的巩固和发展

2012-02-15

图书馆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管理员

常 宏

(朝阳市图书馆,辽宁 朝阳 122000)

1 农家书屋建设的现状

据调查,我国农民人均年阅读图书量0.1册,也就是每10人中一年才有一本书可读。笔者也曾对本地区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做过调查:朝阳地区人均拥有藏书量0.089册,也就是100人一年才有一本书可读。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朝阳地区从2008年起着手落实国家八部委关于建设农家书屋工程的号召,开始筹建工作。

1.1 成立组织,落实责任

按照辽宁省委、省财政厅、新闻出版局要求,朝阳市应在2011年底前建成农家书屋1381个。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朝阳市成立了农家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明确工作的责任主体,同时建立市、县、乡、村4级工作责任制,落实任务,明确完成工作时限、步骤和责任人,保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1.2 科学规划,合理筹建

农家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朝阳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方案》,并积极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农村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农家书屋规划和选址工作按“先有屋,后配书”的原则,充分利用村部、村文化室、活动室或中、小学空闲教室等场所,避免重复建设。农家书屋的建设资金采取省、市、县共筹原则,进书渠道由省统一确定、招标。按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朝阳市2008年建成农家书屋210个,配送图书315000册;2009年建设完成农家书屋470个,配送图书705000册、光盘4800张;2010年建设完成农家书屋701个,配送图书1051500册、光盘8000张。这些农家书屋的建成缓解了当地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2 制约农家书屋发展的因素

2.1 管理不到位

农家书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目前,朝阳市各县(市)区建成的农家书屋管理责任不够明确,如有的县把工作落实到农业站,有的由文体局负责,有的由县、区图书馆负责,还有的由新闻出版局负责。由于管理体制不够明确,使农家书屋建设标准也不统一,对书屋规模、设备配置、人员素质、工作任务、书屋管理等都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在管理上很可能造成相互推诿、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结果,影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2.2 书籍实用性差

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原则应遵循“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9字方针。然而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政府为农家书屋配送的图书,很少考虑不同乡村的特点,并且数量少、复本量大,其中还有一部分社会捐来的图书也无法保证质量,且每个书屋配送图书的种类基本大同小异,村与村之间无法实现互相流通,虽然这些图书解决了农民有书可读的问题,但发挥的作用不大。

2.3 管理员调换频繁

由于绝大部分农家书屋都建在村委会或村小学教室,所以管理员大都由村小学的教师、村文化协管员或村计划生育干部兼职,而这些兼职管理员不固定、不坐班,还有些农家书屋设在农民个人家里,长此以往管理员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调换也自然频繁,给农民借阅带来诸多不便。

2.4 后续管理疲软

农家书屋虽然由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一次性”建立起来,但由于有一些干部对农家书屋在提高广大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更新农民思想观念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只把它作为村里的形象工程,应付检查,后续的管理、服务、资金投入都跟不上,致使部分农家书屋门可罗雀,部分先期建成的农家书屋现在已经闭馆。

3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农家书屋能走多远,这是目前所有关注农家书屋的人普遍担心的问题。为避免上世纪80年代末曾兴起的乡镇文化站建设最终都呈建制性退场和整体性崩溃局面的出现,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3.1 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

管理落后是农家书屋不能发挥其作用的原因之一,为此应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创造一个使农家书屋有效运行的软环境。鉴于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农家书屋的管理模式也应多样化。根据朝阳地区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农家书屋应制定如下规章制度。

3.1.1 书屋建设标准:书屋应建在临街、农民居住集中的地方,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座席6人以上,图书1500册以上,报刊10种以上,电子音像影碟50种以上。对图书应做简单的加工整理并设目录一套,有个别登记账和借阅手续。

3.1.2 图书配送: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当前农村阅读群体的结构和阅读需求,要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要购置专题书籍。比如:在养殖集中的农村就应该多配备一些关于养殖方面的图书;在产粮村就应该多配备一些有关种植方面的图书;在老年人多的区域就应该多配备一些关于养生保健方面的图书,这样才能帮助农民真正实现知识更新。

3.1.3 管理员: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心图书馆工作,经过县级图书馆对其进行编目、检索、借阅、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

3.1.4 开馆时间:应根据农民闲忙适时开馆,周开馆不少于30小时。

3.2 发展投入的持续保障

农家书屋工程现已被纳入到各省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每个书屋投入3万元。朝阳地区1381个书屋共计投入4143万元,如果考虑到管理员工资、水电、文献更新等费用,所需资金应该远不止这些,落实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要加大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可借鉴《湖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农家书屋工程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工作考核内容;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解决落实农家书屋管理员补助经费,市、县、区按现有财政管理体制落实农家书屋工程经费,明确要求把农家书屋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验收合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家书屋的资金投入。政府除加强政策力度外,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采取政府与民间合作模式;动员组织企业、学校提供合作支持,以解决资金短缺和图书更新慢等问题;还可与县级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建立流通关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按总分馆制模式推动农家书屋发展;可争取出版社以优惠价给农家书屋补给新书,并允许代经营创收,填补书屋经费不足。

3.3 管理员的聘用

农家书屋不是短期行为,更不是走过场,对管理员的待遇以及管理员的素质、稳定性、服务的积极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政府首先应解决管理员的待遇问题,根据朝阳地区北票市“将社区图书室管理员的补助纳入地区公益岗位”的成功经验,应把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补助纳入村干部行列由政府统一支付。其次是管理员应由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并且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人士担任,这样既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使农家书屋发挥应有作用。

3.4 整合资源,实现共享

目前,农家书屋的藏书远不能满足农民读者的阅读需求,由于受经费的制约,农家书屋的藏书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导致农村读者群的萎缩。所以农家书屋要进行资源的整合:一是要加强书屋间的合作。农家书屋以村为单位,一般情况下村与村之间距离不远,且自然条件和风土人情差别不大,这是建立书屋间横向联系的有利条件。同时,不同书屋在图书收藏内容上并不完全相同,通过书屋间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加强与县、镇图书馆的联系。农家书屋是特殊的图书馆,在规模、管理上还没有成功经验,所以农家书屋要积极向县、镇图书馆学习管理经验。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尝试建立县图书馆、镇图书馆、村农家书屋三级公共借阅体系,实现县、镇、村图书资源共享,实现图书统一编目和一卡通借阅。三是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已覆盖到乡镇这一级,有条件的农家书屋应抓住机遇,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争取与乡、县、市图书馆联网,利用共享工程文献资源的优势来弥补自身藏书不足,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1] 尚庄.农家书屋热潮与长远发展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7(7).

[2] 朱立芸.文化民生与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工程长效机制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08(4).

[3] 刘炜红.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以江西省九江地区“农家书屋”调研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3).

[4] 袁世香.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办好农家书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

[5] 王新红.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管理员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农家笑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可疑的管理员
梦幻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