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图书馆群的结构体系

2012-02-15

图书馆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馆制总分成员

马 骅

(鞍山市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3)

1 地区图书馆群概念的提出

地区性图书馆群的建设和管理内涵借鉴了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提出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概念和经验,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它们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地区图书馆群即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将不同规模、不同隶属关系的图书馆与其相关的组织、机构等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组合成图书馆群,并建成图书馆事业网与计算机检索网高度统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大众、共谋发展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地区图书馆群实质上是一个资源群。在这个资源群里面,通过有效地整合和调度,使各个成员馆资源融汇交流,得到最大的利用和共享。地区图书馆群的有效内核至少应该包括中心馆与各个成员馆实现图书借阅一卡通,同时,各个成员馆形成各自不同的馆藏特色,构成特色图书馆群。

2 地区图书馆群的结构

2.1 地区图书馆群的物理结构

图书馆群体系结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纵向上,公共图书馆网络是主体,以地区中心馆为龙头,县(市)区图书馆、街道、社区(村)图书馆为节点的三级图书馆网络;横向上,吸纳区域内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加盟,与公共图书馆实现联合办馆,联合服务,搭建覆盖城乡、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地区图书馆群是由地区各公共图书馆及所建的分馆、地区学校图书馆、地区行业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图书馆构成的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集合体。

2.2 地区图书馆群的业务结构

2.2.1 协采统编。协采统编指的是协调采购和联合编目。协调采购包括区域纵向和横向联合两种模式。地区图书馆群的成员馆可以将本馆的部分资金集中到中心馆,在总体计划下集中采购;也可以由中心馆使用自有经费采购,采取向成员馆配送的方式进行。不管使用何种方式,都要体现全面布局,特色馆藏。联合编目就是地区图书馆群中的成员馆实行文献代码、流通代码、录入项目、录入标准全部统一,图书编目信息实行共享,为图书的无障碍流通打好基础。

2.2.2 联合检索。地区图书馆群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数据库应该建立在中心馆。各个成员馆通过远程访问的形式对总数据库进行流通访问、查询访问、服务访问。用户在互联网上只要登录图书馆网站,就可以跨库检索,查询到自己想阅读的书籍,包括馆藏地点、在馆情况、复本数量、版本情况等。

2.2.3 资源共享。地区图书馆群中的成员馆各自拥有的文献资源在群内实现共享。中心馆首先对各个成员馆开放自有的各种资源无偿使用,包括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和各种纸质文献资源。各个成员馆也向图书馆群全部开放自有资源。达成图书馆群的全部资源内部互通交流、共建共享。

2.2.4 “一卡通”。广义的一卡通是指在图书馆群中,读者持在任一成员馆办理的借阅证,可以在图书馆群内各馆实现借书、还书、阅览、咨询服务和电子文献的查阅、下载等,享受群内各个成员馆免费提供的所有服务。

2.3 地区图书馆群的资源结构

地区图书馆群的资源结构包括中心馆与各成员馆图书书目资源的集成、读者信息资源的集成、文献流通数据的集成、地方文献数据的集成等。地区图书馆群的成员馆通过广域网与群内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相连接,建设全地区中外文图书、电子文献、地方文献总数据库,形成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对外全面开放、对内高度集成、信息资源高度共享、读者服务高度协作的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虚拟信息空间,通过统一的门户对读者提供服务。

2.4 地区图书馆群的管理结构

地区图书馆群管理委员会、各馆管理委员会为第一管理层级。地区图书馆群管理委员会由群内各成员馆馆长组成,负责研究确定图书馆群的重大事项。各馆管理委员会由各馆确定成员,研究确定各馆工作。第二个管理层级为各个具体工作委员会。图书馆群业务管理委员会由各成员馆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群内具体业务工作的安排和管理。技术管理委员会由各成员馆的技术部门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群内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技术平台的建设维护。分馆管理委员会由中心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分馆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落实分馆建设和发展工作。农家书屋管理委员会由中心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涉农地区成员馆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由中心馆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各成员馆采编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群内协采统编工作。一卡通管理委员会由中心馆一卡通工作部门负责人和各成员馆负责一卡通人员、分馆代表、农家书屋代表组成,负责群内一卡通工作。地区图书馆群的业务管理集中于中心馆,由中心馆牵头制定一系列工作程序、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指导分馆建设和业务运作。在组织形态上,将单馆孤立作业向行业集群发展;在功能上,由单一的文献查阅服务向多元化信息服务转变;在管理体制上,由行政管理向行业管理和资源的高度整合及充分利用转变。

2.5 地区图书馆群结构的优势

地区图书馆群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业务条块分割的局面,将地区内各个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业务管理,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合理配置和图书馆间相互合作、共同服务的目的。实现图书馆由单馆到多馆、信息资源由孤岛到共享、读者服务由一馆独立到多馆联动的转变。

2.5.1 有利于业务技术的整合。以图书馆群管理平台为例,该系统具有数据集中管理的特点,仅在总中心馆设立服务器作为群内业务系统数据中心,各成员馆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心馆服务器,省去了成员馆的系统安装、维护工作和成本,降低了成员馆的人才和技术门槛。

2.5.2 有利于软硬件共享。在地区图书馆群管理模式下,成员馆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心馆的服务器即可完成全部业务工作,无需配置高档服务器及操作系统。群内所有成员馆共享中心馆提供的业务平台,由中心馆对各成员馆进行统一的角色配置,各成员馆通过网络登录图书馆群网络管理平台,无需单独购买业务系统软件及数据库。

2.5.3 有利于人力资源共享。中心馆负责业务平台建设和所有维护维修工作。各成员馆无需安装服务器和系统管理软件,无需管理数据库,因而节约了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

2.5.4 有利于区域资源整合与共享。各成员馆通过互联网共同使用同一系统平台,所有成员馆的书目数据、馆藏数据、读者数据、流通数据全部集中存放、集中处理,并借助物流传递手段,实现了通借通还、协采统编,解决了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的系统多、独立分散、共享程度差、文献资源重复等阻碍馆际协作资源共享的技术瓶颈问题。同时,地区图书馆群管理模式使图书馆从低层次的、单一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跨入更高层次的馆际之间多种资源全面“整合”共享的新阶段。

2.5.5 有利于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地区图书馆群的建设拓展了图书馆活动领域,依托强大的地区图书馆群,多馆联动,使得展览、讲座、读书等活动传播范围更广阔,影响更深远。

3 地区图书馆群的建设

3.1 总分馆制建设

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地区图书馆群十分重要的一环。地区图书馆群就是在总分馆制的基础上推进并发展起来的。总分馆制具备了地区图书馆群协调采购、统一编目、标准化管理等基本特点。总分馆制一般首先在地区公共图书馆内部推行,然后在图书馆界外推行。因为地区图书馆群的主体是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地区公共图书馆中推行好了总分馆制,就为下一步推行地区图书馆群打好了基础。

总分馆制的建设有两个途径,一是政府有行政力量介入,人财物和管理、业务集中到总馆,实行全面的一体化管理;二是没有行政力量介入,实行业务和服务工作的一体化管理。在目前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下,第二种是比较可行的。总分馆制以业务、服务一体化、标准化、资源共享为切入点,兼顾各馆意愿和具体情况,在地区全面实施总分馆制。总馆和分馆之间用总分馆协议相互制约,要有正式的协议文本,总馆要为加入总分馆制的图书馆制作分馆牌匾,牌匾要统一规格、统一字体字号,悬挂在各馆的入馆处。

总分馆制建立起来以后,良好的运行状态十分重要。总馆要主动进行业务介入,制定地区总分馆年度业务工作规划、地区业务指导培训计划、地区活动计划等。为各分馆配送图书资源,认真帮助解决分馆在业务管理和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始终把总分馆制正常运行作为总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增强分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3.2 搭建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

搭建好地区图书馆群业务管理平台在构建地区图书馆群工作中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就没有地区图书馆群。

搭建业务管理平台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业务管理系统。适合地区图书馆群的业务管理系统应该至少满足3个条件。一是可以在互联网上运行,二是各成员馆都在统一使用,三是具有数据转换整合功能。业务管理系统仅仅在局域网上运行是不够的。因为地区图书馆群成员馆要通过远程访问中心馆业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流,而局域网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即便满足了这个要求还不够,假如各成员馆都没有使用这个业务管理系统,或者没有统一使用,那么,这个系统就只能在个别馆之间运行,地区图书馆业务管理平台还是无法搭建起来。即使前两个要求都得到了满足,系统不具备数据转换整合功能,原有数据不能使用,重建数据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可见,3个条件缺一不可。

选择适合地区图书馆群的业务系统后,再选择是由中心馆提供还是由各成员馆自行准备。由中心馆提供就需要中心馆在购买系统的同时,为各成员馆购买系统节点。由各成员馆自行准备,中心馆与各成员馆只需进行系统端口连接即可。

3.3 整合业务数据

业务数据包括文献数据和流通数据。文献数据最好从文献加工时进行标准化处理作业。对于这一点,中心馆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并进行监督。如果没有进行标准化作业,地区图书馆群中各馆的数据就不能有效交流,影响具体的业务工作。已经完成符合标准的文献数据加工的成员馆,只需将数据打包提供给系统开发方进行数据转换即可。流通数据与文献数据紧密相关。如果文献数据标准,流通数据只需进行系统转换。

3.4 构建地区总数据库群

运行业务管理平台必须建有地区总数据库群。总数据库群包括书目数据库、读者数据库、流通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等。构建地区总数据库群要求各成员馆向中心馆上传本馆各个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共同建设地区总数据库群。上传数据建成总数据库后,各成员馆不再负责数据库的维护维修,只负责新作数据的上传和对总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中心馆在接收各成员馆上传的数据后,负责总数据库群的建设和维护。

3.5 开通“一卡通”

“一卡通”的主要功能是通借通还。总数据库群是开通“一卡通”的基础和条件。“一卡通”的开通要准备充分,试点先行。选择1~2个成员馆试运行,检验系统和业务平台的稳定性。在运行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再在地区图书馆群中全部开通。

[1] 冯玲.城市图书馆集群管理路径选择与实现方式[J].图书馆建设,2010(3).

[2] 席毅强,汤锦.集群化管理是现行体制下公共图书馆管理发展的科学模式[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1).

[3] 田冰.论图书馆群整合服务[J].黑龙江史志,2010(5).

[4] 吕鹏飞.图书馆群体凝聚力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8).

[5] 吴娟.共建数字图书馆群.文汇报,1999-08-30.

猜你喜欢

馆制总分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民族地区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青海省博物馆为例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推进实施路径研究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浅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总分馆制”让文化服务伸向远方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