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2-02-15姚惠萍

图书馆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馆藏印刷文献

高 华 姚惠萍 经 岷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46)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讨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评价,对高校图书馆发挥知识服务功能,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评价的意义

文献资源评价是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发展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馆藏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通过评价可以正确描述馆藏,并获得有关馆藏的范围、深度、可支持教学和科学研究程度等可靠信息,还能把一段时间内馆藏发展的情况反馈给图书馆员,为制定或修改馆藏发展政策、开展馆藏补充、复审、滞书剔除等一系列工作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作用。通过定期和持续的文献资源评价,可以帮助图书馆:①了解馆藏是否能满足读者需求,是否能支持本校教学和科研发展,是否符合图书馆的方针任务;对馆藏发展状况进行回顾与总结。②作为向学校申请增加文献购置经费的依据。③向上级部门和读者显示图书馆的价值。④提供客观、标准的馆藏信息,帮助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判断,确保馆藏文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评价的原则

2.1 制度化原则

图书馆必须经常地、有计划地开展馆藏评价,并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馆藏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行全面系统的馆藏评价需要动用大量的时间、经费和人力,建议评价周期为4~8年。对馆藏的某一方面或一部分的评价则应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开展。

2.2 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客观系统内部要素以及其本质联系为依据,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正确反映系统整体和内部相互关系的数量特征。定量指标注意绝对量和相对量结合使用。指标不遗漏、不重复,指标间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

2.3 代表性原则

在具体对某一对象进行评估时,既要全面分析其相关因素,又要抓住主要矛盾,选择数量不多但涵盖力强的代表性指标,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性能,避免指标过多过细给决策者带来困扰。

2.4 可获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该是易于从目前的资料和数据中获得,并能统计出来的具体数据。所选取的指标要充分考虑数据取得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在当前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范标准及统计资料获取,可提高指标体系运用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2.5 系统性原则

美国图书馆学家J.H.谢拉说过:“单是一本本的书,即使是最好的书,也不能组成图书馆,除非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知识本身,就是有目标和方向的藏书。”因此,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完整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和整体性能,指标体系的整体评价功能大于各分项指标的简单加和。各方面的指标应注意协调一致、相互关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完整体系。

3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印刷型资源评价

高校图书馆印刷型资源较为单一,评价的标准只能围绕藏书被开发利用的情况以及满足社会文献需求的能力等,但整个评价体系要从多个角度来构建。

3.1.1 数量评价。数量是质量的基本保证,那么数量评价就是质量评价的基点。具体可以通过学科覆盖率、读者满足率、文献保障率等指标来衡量。

3.1.2 质量评价。可通过馆藏文献覆盖率、新书增长率来衡量和体现。对于文献质量的评价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鼓励图书馆加快文献的更新。

3.1.3 结构评价。藏书量再大,质量再高,若缺乏合理的组织结构,藏书的系统功能也很难发挥。据文献的各个属性,馆藏结构主要有:时间结构、学科结构、文献类型结构、等级结构、文种结构。评价时,要分别考察,除统计结构比例外,还要考察这些比例与读者需求的符合程度。

3.1.4 效能评价。图书馆作为沟通读者与文献的桥梁,其职能就是在特定时间内将特定文献提供给读者使用。但读者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文献效能、价值的发挥因人而异,因此对文献效能的评价就要针对不同的人对文献的利用率进行统计。由于文献拒借和馆际互借等因素,文献利用率还要结合文献拒借率、文献周转率等指标来全面反映文献的效能。

3.2 数字资源评价

数字资源评价与印刷型资源评价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服务对象、性质、阅读倾向、经费、地区特色、资源共享的可能性等,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评价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3.2.1 检索能力评价。一般来说,能用自然语言检索的比用控制语言的好,能用布尔逻辑、固定词组、域名限定加强自然语言功能的更好。对于专业的数据库来说,保证基本检索点是重要的,如题名、作者、分类号、主题词等;甚至可以以语言、年代、地区、文献类型等加以区分。专业数据库若经过控制语言的标引,并能与自然语言自动匹配,会加强检索的准确度。链接检索的功能如何?无穷尽的链接检索反而影响检索质量。检索时系统的响应速度与灵敏度也是重要的。

3.2.2 更新能力评价。陈旧过时的文献需要及时剔除。对于科学数据库来说,检索结果可以按相关性排序,也可以按时间排序。如果按相关性排序,最好另有窗口报道新收录的文献,用户定期查看这个窗口,就能追踪学科的发展。更新能力比数据库或网站的创建日期更具有参考价值。

3.2.3 设计能力评价。图像能否情报性与装饰性并举,并与文字比例恰当?索引、菜单、站点布局和功能如何?是否有镜像站点?导航功能如何?广告是否适度,是否影响文献的价值?是否有读者定制功能等等。

3.2.4 数字文献质量评价。包括数据库的整体质量,如收录文献的标准与编辑水平,是否具有偏见;是否经过专家的评价与鉴定;制作者的权威性;主题结构是否层次清楚,有无一目了然的主题目录;是否提供相关网站,其数量和质量是否合适;是否征求意见,并不断改进等等。也包括数据库中所收录文献本身的质量,如内容覆盖面和深浅程度是否适宜;是否包括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章。由于文献信息量庞大,读者有时无从下手,所以二次文献——文摘,特别是三次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时读者需要阅读全文。数字文献还包括声像效果,因此它的画面、色彩、版式、声音的清晰度,是否可以放大、缩小等也是需要考察的。同时不应有色情的、诋毁性的文献。

3.2.5 系统功能评价。包括系统是否涉及版权问题?是否有特殊的限制?是否可以被几个或多个读者同时使用?防毒能力、维修能力、系统的稳定性如何?翻译能力和水平如何?是否易于安装?与本馆硬件是否匹配?数据形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便于用户使用等等。

3.3 综合评价

3.3.1 印刷型文献与数字文献的配置比例是否合理。印刷型馆藏由于信息保存的安全性强、用户长期形成的利用习惯、文献信息传递的直观性好,使得其在图书馆中将长期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数字资源在馆藏中的数量越来越多,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是馆藏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选择和购置数字出版物,发展数字馆藏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心,如何合理配置印刷型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比例关系,使之形成互补的整体,是图书馆馆藏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印刷型馆藏与数字馆藏的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根据实际需求同时配置印刷型馆藏和数字馆藏。对于综合性高校图书馆,可以印刷型资料为主,兼顾数字资源的收藏。对于理工类高校图书馆而言,数字资源的比例比文科类高校图书馆要高些,对于需求量大的科研和教学资料,可同时购置印刷型和电子版。

3.3.2 印刷型文献资源与数字文献资源是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两种文献资源是否能够相互补充是综合评价文献资源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两种资源的配置比例决定了馆藏资源的发展方向,而两种资源是否互补则直接决定了馆藏的建设水平。若两种文献资源之间出现了大量无谓的重复,说明馆藏建设的方针存在问题,既浪费了图书馆的人力和时间,更给图书馆的财政状况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一般来说,印刷型文献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最好能达到相互补充、互不重复的程度,但考虑部分读者阅读习惯的需要和阅读环境的限制,两种资源也可适当重复,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3.3 读者对两种类型文献资源的利用是否方便,索取途径是否顺畅。读者利用方便是我们评价一种文献资源的基本标准,文献资源再好,利用上困难重重,也无法发挥文献的作用。在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合理配置时,一是要考虑不同文献载体版本的优点及缺陷,实现各种载体文献资源的优势互补,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整合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形成统一的馆藏体系。二是要根据读者不同范围、不同深度、不同目的的文献需求,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最佳文献资源组合。

4 结语

图书馆印刷型文献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的评价存在着质的差异,对如今的高校图书馆而言,不仅要分别完善二者,更重要的是注意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馆藏之间的关系,视它们为一个整体,共同服务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实现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综合评价。

[1] 陈艳芬.图书馆传统馆藏评价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比较[J].情报探索,2008(4):121-122.

[2] 赵艳梅.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及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6):12-15.

[3] 李兰,贾风.网络环境下如何评价图书馆馆藏资源.图书馆学刊,2005(2):54-55.

[4] 赖伟权.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4):22-23.

[5] 叶丽.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及其评价[J].图书馆论坛,2006(8):135-137.

[6] 刘涛.浅谈复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评价[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6):156-157.

猜你喜欢

馆藏印刷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印刷:让书籍更普及
超级印刷机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绿色印刷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绿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