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序贯与同步放化疗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比较

2012-02-01衣学新临朐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山东潍坊2626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毒副作用放化疗直肠癌

衣学新 (临朐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山东 潍坊 262600)

序贯与同步放化疗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比较

衣学新 (临朐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山东 潍坊 262600)

目的 探讨序贯与同步放化疗两种不同模式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该院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疾病分期分为ⅡA期22例(ⅡA组)、ⅡB期25例(ⅡB组)、ⅢA期41例(ⅢA组)、ⅢB期32例(ⅢB组)。ⅡA组及ⅢA组患者采用序贯放化疗,ⅡB组及ⅢB组采用同步放化疗。结果 ⅡA、ⅡB组患者1年及3年总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A、ⅢB组患者1年O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PFS、3年OS及PFS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药物毒副作用发生人次明显高于序贯治疗组(P<0.05),但分别比较各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模式对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能延长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是更优的治疗模式,但是药物毒副作用也相应增多。

结肠癌;直肠癌;序贯/同步;放化疗

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新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癌细胞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因此,手术治疗前后的辅助放化疗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但是放化疗的疗程、剂量及其程序尚未统一。我院近年来对结直肠癌患者采取序贯及同步放化疗两种不同模式治疗,为结直肠癌放化疗模式的选择总结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结肠癌34例,结肠癌86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36~72〔平均(47.82±15.58)〕岁。参考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9年分期标准〔1〕,其中Ⅱ期47例,Ⅲ 期73例;按照组织学分类:管状腺癌59例,黏液腺癌34例,乳头状腺癌16例,印戒细胞癌6例,未分化癌5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内科或其他科疾病,能够耐受放化疗;排除癌症远处转移,实验室各项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放化疗禁忌;除行结直肠癌手术外,近期无手术史,未进行其他放化疗治疗;Karnofsky评分≥70分。120例患者依据疾病分期分组,ⅡA期22例(ⅡA组)、ⅡB期25例(ⅡB组)、ⅢA期41例(ⅢA组)、ⅢB期32例(ⅢB组),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序贯放化疗方法 ⅡA组及ⅢA组患者采取此放化疗方案。根据CT及术中的银夹标记物定位以确定放疗的靶区及其范围,放疗范围以第五腰椎椎体下缘或骶髂关节为上界,两侧以耻骨弓状线最宽部位外1~2 cm为界,下界以实际肿瘤部位位置确定,后界以骶骨前缘后1 cm处为宜,但在确定每例患者具体的范围时要根据肿瘤病变实际位置,原则是在治疗前外放2~3 cm为标准。放疗选择Multi Data TPS计划系统,靶体积的95%放射剂量为45 Gy/25次,放疗期间可以根据脊髓、小肠、尿道、膀胱等器官内的剂量曲线调整剂量耐受范围〔2〕。放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休息2~4 w开始辅助化疗,选择FOLFOX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100 mg/m2于第1~5天静脉滴注2 h;氟尿嘧啶375 mg/m2第1~5天静脉滴注4 h。3 w后开始下一疗程化疗,化疗方案及方法、剂量同前,治疗4~6个周期。放化疗期间严密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如出现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或对症处理,并且同期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1.2.2 同步放化疗方法 ⅡB组及ⅢB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放疗方法同1.2.1,在放疗开始后的第1~5天即开始进行化疗,化疗方案及药物剂量及用药期间注意事项与1.2.1相同。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严格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0月。观察用药期间药物毒副作用、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Ⅱ期患者两种治疗模式疗效比较 Ⅱ期患者1年随访无1例失访,3年随访失访及死亡3例。ⅡA、ⅡB组1年及3年OS及PF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Ⅲ期患者两种治疗模式疗效比较 Ⅲ期患者1年随访无1例失访,3年随访失访及死亡8例。ⅢA、ⅢB组患者1年O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PFS、3年OS、3年PFS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Ⅱ期患者两种治疗模式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Ⅲ期患者两种治疗模式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种放化疗模式毒副作用发生情况 同步放化疗组患者药物毒副作用发生人次〔29(46.03%)〕明显高于序贯治疗组〔56(98.25%)〕(P<0.05);但是分别比较各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种治疗模式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遗传因素、血吸虫病、饮食与溃疡性结肠炎等均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酸性食物的摄入、神经纤维瘤等疾病及长期的血吸虫卵的沉积等均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前后常需辅以化疗及放疗等措施,单一的手术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FOLFOX是常用的化疗方案。放射主要有体外照射、腔内照射、外照射及内照射联合三种方法,能有效杀灭手术后可能残留的癌细胞〔3〕。

本文观察序贯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不同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结果显示同步治疗明显延长了Ⅲ期患者的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但是在无淋巴转移的Ⅱ期患者中两种治疗模式疗效无明显不同。但同步放化疗时毒性叠加,明显影响了患者的各系统生理功能。同步治疗模式在治疗期间可以起到协调作用〔4〕,对癌细胞的杀灭能力更强,但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亦增强;而序贯治疗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但是在放疗后尚未开始化疗期间肿瘤细胞可能再次增殖。从经济学角度看,同步治疗模式总疗程相对较短,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并且对于节省治疗费用方面也有一定优势。总之,同步放化疗模式对于Ⅲ期患者能延长患者OS及PFS,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更优的治疗模式;但是,药物毒副作用也相应增多。但因为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观察结果来证实。

1 刘荫华,徐 玲.第七版《AJCC肿瘤分期手册》结直肠癌内容的更新与解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8):629-31.

2 曲心宇,刘 君.序贯与同步化疗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3(3):350-3.

3 秦光远,黄桂林,邵建强,等.大肠癌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58-60.

4 孙 清,吴福林,赵 伟,等.同步或序贯放化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3;15(4):245-7.

R73

A

1005-9202(2012)16-341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24

衣学新(1972-),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血液肿瘤科临床工作。

〔2012-01-13收稿 2012-02-29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毒副作用放化疗直肠癌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中药复方安全性因素的研究分析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静心的毒副作用
静心的毒副作用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