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

2012-01-29李智锋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关怀人文

李智锋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1]。这是中共十七大报告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中,“注重人文关怀”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注重人文关怀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导给大学生,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能关心社会现实问题,适应现实需要。人文素质作为思想品德素质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不是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产品进行加工生产。这也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让学生能关注一些社会现实问题,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这对于学生日后走向社会,早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对人文关怀关注不够等问题。注重人文关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抓手,为破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众多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在当代社会的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不变的价值追求就是人文关怀。按照这种说法,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一项重要的功能,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关怀,将人文关怀融入我们的精神生活。人的发展离不开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不是单纯指人的个体教育、人格教育,而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即受教育者不再是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是充满各种发展潜能的人。从这个意义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适应环境,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开阔视野、健全心态,还要教育学生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内涵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授导给大学生,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能关心社会现实问题,适应现实需要。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2]。

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当代意蕴在于: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要求大学生一方面要奠定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养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内容的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素养,如关心国家大事,爱护环境,热爱人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等。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人文素质是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的。“人文精神泛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3]。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师资队伍日益壮大,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新的时代和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的理论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形式陈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创新等。具体来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但流于形式,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抵触情绪。自从实施“05方案”以来,各高校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4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并按照“05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组织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分二三类院校,甚至出现两节课内任课老师要点3次名才能保证学生不逃课、不旷课。这也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不高。

2.教学的理论脱离学生的实际。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学生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实用型的知识。如今大学毕业生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天之骄子,毕业了面临着找工作的困难。就业的指挥棒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可上可不上”的想法,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实际,与其花时间学习一门对找工作无作用的课程,不如把时间花在见效更快的英语或者专业课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学生看其他科目教科书现象非常普遍。

3.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陈旧。当今高校在校学生,都是“90后”,且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个人要求参与的意识强、反叛意识也强;多数老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政治理论灌输式教学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兴趣相对较低,人文素质相对薄弱与个人的发展需要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文学素养的概念常识的知识明显积累不丰富,相对贫乏。根据2010年一份学者对全国15所理工科院校的调查显示,部分理工科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兴趣不高,这些学生道德和品格修养的自觉性缺乏;对自己的信心缺乏;对国家历史知识和国家政策理论缺乏相关了解等。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创新。部分高校从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情,从思想到行动都忽略了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从大局来说,学校各部门都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但学校的党政工团(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系列)日常工作并不太重视对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的正确引导及言传身教;学校的宣传工作没有注重贴近学生的人文思想宣教;学生工作(学生处、就业处、心理咨询中心、后勤部门、保卫部门等)等还是缺乏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的思维。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措施

加强人文关怀有助于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适应了当前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这一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作用。此外,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来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教师要转变工作态度,敬业乐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用具体生动的案例阐述人文关怀,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减少课程内容重复率,增加一些贴近现实的人文关怀案例。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在内容上缺乏一些具体生动的人文关怀案例,导致教授理论课的教师在上课时基本都是浮在纸面上,讲解干巴巴的理论,这容易使理论与实际出现脱节。如果在教材内容上增加一些生动的人文关怀案例,会使教学内容更加有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接受,更有热情。教师工作态度的好差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了,自然会想方设法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生活的教学案例。相反,如果教师工作热情不高,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只能停留在字面上,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上,一个“蹩脚”的教师无疑是难以将学生糊弄过去的,不能深入学生心里,也就无从谈起体现人文关怀,这也会直接造成学生对思想教育课程热情下降甚至出现厌恶心理。

2.高校要做好教学指导工作,有意识引导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多开展有关人文关怀的教育。高校也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有关人文关怀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更有针对性。此外,定期开展高校之间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理论交流,学习国内兄弟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上的先进经验,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案例,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个好办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校师生的事情,可以在校内选拔评选教学名师或者学科带头人,通过这些教学名师或者学科带头人,带动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进行创新,把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根本。

3.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只是教授学生“冷冰冰”的知识,我们国家每天发生许多大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将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社会上一些热点的新闻事件结合起来讲授。把发生在身边的事实引入课堂可以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借这些社会事件引发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社会现实,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即不仅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位合格的大学生,而且要培养成为一位合格的公民。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注重自身修养,完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努力营造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高校和教师要主动承担起引导学生注重自身修养、完善人格的角色,用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把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切实做好学生在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规划工作。

5.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不仅是直接可以触碰到的,而且是生活在校园中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的。把人文关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校园的硬件建设上要有人文气息外,学校应该注重在软件方面努力,提升校园文化的软实力。校园文化的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能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对高尚、独立人格的追求。学校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用人文关怀丰富大学校园的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深入到班级、宿舍以至每个学生,唤起学生内心真、善、美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6.要利用网络的力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是一个网络媒体的时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也逐渐成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除了体现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上,在校园网络文化上也应该有所体现。网络校园文化是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不失为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占领网络文化的高地,抢占网络的话语权,借助校园BBS等网络力量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我们只有将理论教学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起来,让“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的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思政课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思政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思政课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关爱,培养出爱因斯坦所说的“和谐的人”。

[1] 胡锦涛.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为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8).

[2]爱因斯坦.论教育斗[M]//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38.

[3] 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56.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关怀人文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