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骶管麻醉改良法在240例肛肠疾病手术中的运用

2012-01-29黄立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4期
关键词:骶管骶骨肛肠科

黄立新

(湖南省洪江市人民医院黔城医院皮肤肛肠科,洪江418116)

·短篇报道·

骶管麻醉改良法在240例肛肠疾病手术中的运用

黄立新

(湖南省洪江市人民医院黔城医院皮肤肛肠科,洪江418116)

中医肛肠科;骶管麻醉;改良;利多卡因

在痔疮,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等疾病外科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肛肠科手术中的麻醉方式有局麻,骶管麻醉,鞍区麻醉及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方式的选择及麻醉效果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的成败,在此探讨我科从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以来240例手术病人运用骶管麻醉改良法手术前麻醉的方式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皮肤肛肠科住院的240例痔疮,肛瘘,肛裂病患者。所有病例均具有手术症状和体征,如便秘、便血、肛周肿物脱出、肛周流脓流水等。其中痔疮120例,肛瘘85例,肛裂35例,240例中男140例,女100例,年龄13~75岁。所有病人术前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1.2 方法患者取右侧屈膝侧卧位,双腿尽量向胸部屈曲,双手抱膝,充分暴露腰骶部,左手以食指摸到尾骨尖,拇指尖沿尾骨中线向上触摸可触到骶骨末端呈“V”形凹陷,凹陷两侧可摸及骶骨角,其解剖标志为第4骶骨棘突和左右骶骨角所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中心,该中心处皮肤下方较软,略凹陷。然后用10ml注射器抽取加入0.1%肾上腺素一滴的2%利多卡因10ml(如体重低于50kg者只注入利多卡因6~8ml),改换7号针头,左手拇指指腹定位左右骶骨角组成的等腰三角形中心处作为穿刺点,穿刺点作一皮丘并浸润各层,继之垂直进针深刺,当针通过骶骨韧带时即有落空感,(有些患者并不明显),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即可缓慢推注药液,边注药边回抽,观察无回血,注射完毕后快速退针,压迫针眼数分钟,络合碘消毒,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2 结果

240例患者中2例因患者骶管裂孔解剖变异导致穿刺困难改局麻,其余麻醉效果均满意,肛门松弛好,手术区域无疼痛。其中1例患者麻醉后出现术后尿潴留而给予保留导尿,两天后恢复正常,其余稍有小便困难者给予六一散开水泡服,症状缓解。

3 讨论

中医肛肠科需手术的疾病中,麻醉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的顺利进行,而骶管麻醉操作简便、安全,麻醉后肛门松弛好,手术区域无疼痛。本人自一年来改良骶管麻醉,通过调整利多卡因剂量,体重50kg以上患者用2%利多卡因10ml,50kg以下患者用2%利多卡因6~8ml,加0.1%肾上腺素一滴,进针时一律采取垂直进针,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麻醉效果确切,并能减少反复穿刺误入血管导致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术中并发症。由于改良法没有斜向上的角度刺入骶管腔,局麻药向骶管及硬膜外腔扩散的容量相对少,这样对下肢运动感觉的阻滞也相对较传统法少。到达骶管腔(即有落空感,推药时无阻力,推药后附近无皮丘隆起)即可推注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穿刺过深或误入脊髓腔,推药后导致麻醉平面过高而出现不良反应,如麻醉后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之不应,神志错乱等症状。而利多卡因控制在10ml以下,则有效的避免了因麻醉药过量所带来的毒副反应,如血压的忽高忽低,言语不清,同时也避免了患者手术后双腿由于麻醉的原因所导致的活动受限软弱无力而不能行走,240例患者无1例出现此症状。加入少量的肾上腺素可延长麻醉时间及预防毒性反应,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禁用肾上腺素。

总之,骶管麻醉改良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麻醉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极少,是肛肠疾病手术麻醉的较佳选择,同时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的很好组合。

:张文娟

2012-05-08)

猜你喜欢

骶管骶骨肛肠科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骶骨功能不全性骨折的99mTc-MDP SPECT/CT影像特征
骶骨衰竭骨折的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研究
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研究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