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2012-01-28樊忠霞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语文

樊忠霞

(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二小学,辽宁 沈阳 110031)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师要真正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目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预学策略,当仁不让唯“质疑”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孔子拜师》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说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为什么还要拜师?”“孔子想拜谁为师?”“他拜师是要学习什么”“学习的结果怎样?”……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学习内容非常充实,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正确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成功导学的先决条件。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质疑,可以有效发现学生认识上的缺陷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的“导”,容易做到方向明确。当然,除了预习时的质疑外,而在课中、课后进行的质疑,也别有一番意义。比如,笔者在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第二段时,提出: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生提:他为什么莞尔一笑?教学第三段,教者提出:读了这几句,你有什么问题?生提:什么地方是耐人寻味?有什么好寻味的?作者说的美丽除了指花美丽,还指的是什么?……这样的质疑,有利于发现学生学习之后存在的遗漏,使教师的“导”能够更加有的放矢。

总而言之,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而展开的教学,其导学的针对性明确,课堂实效性更强。根据学生的“疑”,教师应及时调整预设,学生因疑而学,教师据疑导学。这样的课堂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有针对性,课堂精彩也就不断出现。

二、以读为本,品悟之门方开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

课堂上注重诵读,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作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教师切不可以自己的讲来代替学生的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科目的之一是使学生阅读的时候自求了解,了解不会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笔者在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时,自始至终贯穿了读。在导入课文后,笔者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初步感知后,笔者再叫他们带着几个问题逐段朗读:哪段在写草原的广阔美丽,哪段在写草原的欢腾,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中哪些词句精彩,哪些地方能体现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欢腾。接下去紧扣精彩词句,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又有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总之,要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不断提高读的质量。这样,课堂上不断地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课文读得很熟,感情也读出来了,对锡林郭勒大草原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产生了喜爱之情。

三、形式灵活,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课堂教学中,期待学生开展讨论

叶圣陶先生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上课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平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如果呈现出学生在热烈地讨论,教师在指导订正的热闹场面,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时时去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关键性的词、句、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学生自发展开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师?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中,笔者只在一旁倾听着。在交流时,学生中有人抛出了新的问题:怀丙所做的准备工作顺序可以颠倒吗?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中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运用了语言。

(二)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表演课文

除了课堂中积极的讨论外,学生还非常喜欢表演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以故事为主,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后,课堂上学生即兴表演,表演时不仅运用了课文语言,还进行了再加工。把卖矛、盾的人和围观的人演得栩栩如生,所说的话有的是课文中没有的。由此可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牢固地掌握了课文语言,并进一步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四、提升动力,好知不如乐知者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推动他们自主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因此,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是要激发其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也是非常好的方法。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意境,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实施教学民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例如,教学清代诗人袁枚《所见》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在一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充分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我们的孩子,就如同那一只只林间自由的飞鸟,喜欢他,就不要束缚他吧!笔者真诚地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应是让孩子们得到享受的课堂,让他们享受自由的空气,享受个性的飞扬,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享受一段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化作暖暖的东风,吹来素质教育的春天!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快乐地飞翔!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