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题目 层层设疑:以《将军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为例

2012-01-28杨志洁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丫头小人物将军

杨志洁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建构主义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因素,设计的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讨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可以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可以从作者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创作思想方面入手。任何一个作品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或表达对人情冷暖的关注,或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颂扬人性的美好品格,或揭示某种社会现实,或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等等,而这些创作主旨大多蕴含在文章的深层,需要教师设计出巧妙的阅读问题对学生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将军族》是陈映真的成名作,这篇作品发表时在当时台湾文坛激起了强烈的震动,被誉为“感人至深的佳作”。笔者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时,主要抓住了小说的题目“将军族”对文章进行层层设疑,深入探讨。这篇课文的题目很特别,作者写的是两个非常卑微的小人物,却以高贵的族类自居,死后又被冠以“将军族”的美誉,而题目又是“将军族”,他们与将军究竟有什么纠葛?

一、《将军族》写的是将军吗

“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设计课堂问题的前提是“疑”。我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熟悉课文故事情节,了解、感知主要人物形象。通过走进文本,学生了解到文章写的是两个卑微无比的小人物的故事。“小瘦丫头”是十五六岁的台湾女子,因家贫被卖为娼,后来逃出到康乐队,但她妹妹因此又有被卖为娼的厄运等着,必须有二万五千元还债才行。“三角脸”是国民党退伍人员,也在康乐队里。他知道这个事后把全部退伍金三万元钱偷偷给了小瘦丫头,自己悄然离开;但小瘦丫头拿了钱回家后仍然再次被卖为娼。四五年后,她赎出自己,加入乐队当指挥。她要找“三角脸”。两人终于在─个乡村的葬礼上重逢。他们历尽沧桑但都觉得此身已不干净,重逢使他俩产生了来世要“像婴儿那么干净”而结合的愿望,于是在《王者进行曲》中他俩欢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双双殉情。

当学生把握了文章情节之后,很自然就会有疑问:文章既然写的是两个卑微小人物的故事,从外表上来看他们身上没有任何可以和将军匹配的地方,他们居无定所都是社会的最底层人,卑微低贱的连姓名也没有,在文中被冠以“三角脸”和“伊”的称谓,那为何题目是“将军族”呢?这个时候再围绕题目抛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细读文本得到答案。

二、两个卑微低贱的人怎么是将军呢

这样的两个人是卑微渺小的小人物,他们和将军几乎是两个世界的人,可是作者何以说他们是将军族呢,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他们的哪些事情,我们还能从这两个人物身上读到什么呢?

先让学生看“伊”这个近乎丑的小女孩,在小说中她用哪些言行在感动着我们,让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会从文章的很多地方找到被“伊”感动的的地方,让学生充分发言,之后教师再把一些重要的细节投影出来:如“两万五,卖给他两年。带走的那一天,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我娘躲在房里哭,哭得好响,故意让我听到。我就是一滴眼泪也没有”“买了我的人把我卖到花莲,我卖笑不卖身。他说,不行,我便逃了。”“收到家里的信,家里因为我逃走,要卖田赔偿。田不卖,活不好,田卖了,更活不好了。卖不到我,妹妹就完了。”“拿了钱回家,又被带到花莲,我说,我卖笑不卖身,他们弄瞎了我的左眼。”“我早已决定这一生不论怎样也要活下来再见你一面。我挣够给他们的数目,又积了三万元。不料就在这儿找到你了。”……从这些细节处我们可以看到伊的天真活泼、坚忍、抗争、善良、责任感、坚强乐观、纯洁的人格精神。伊不是一个外表可以带给人美感的小姑娘,可是在细读文本讨论后,我们不得不为她身上所展现的这些美好的品质所感动。

不仅伊在感动着我们,三角脸的慷慨解囊、不求回报地帮助小瘦丫头也让我们震撼。文中描述的三角脸生活也是很艰难的,他给小瘦丫头的钱是用青春换来的退伍金,但是他却能没有任何私念欲求把这些退伍金全部给了小瘦丫头,这是最美好的人性体现。而小瘦丫头在还完债后却能天涯海角追寻,他们演绎了人与人之间真正善良与关爱,把人性的真、善、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们虽然没有将军外在的一切,但是他们对家庭有责任,对生活有信念,对他人有关爱,他们在用自己的人格精神感动着你我,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将军的含义。

三、题目为何不是将军而是将军族

谈论到这里,我们已经读懂了“伊”和“三角脸”这两位将军一样的小人物,可是当他们经过了千辛万苦才相聚后,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又安排他们携手死去。这时候要让学生思考,当两人明了对方的心迹之后,为何选择死亡。学生在探讨文本后思索作者所勾勒的环境:贫苦家庭靠卖儿卖女都不能维持生计,小瘦丫头拿钱回家并没有得到自由,反是被变本加厉地凌辱,揭示了台湾社会的黑暗、丑陋、残忍和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学生在对小说环境进行整理思索的过程中明白不是所有的相聚里都有生命的喜悦,这里“小瘦丫头”与“三角脸”的重逢是荒诞而凄凉的,两个人的脸是一面镜子,照着被打碎的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无能为力,在他们尝遍人间辛酸之后,选择死亡而不是继续苟且活着。死后被冠以“将军族”的美誉,这是“三角脸”和“伊”对自己生命的肯定,也是作者给予的褒扬,也是对世俗的蔑视与叹息。

这个环节探讨后自然也就得出了作者创作的主旨,作品不仅讴歌了人间真情赞美了小人物高贵的品性和纯真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包含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至此,题目为何是将军族也就有了答案,两人死后像将军似的,王者和将军正寄寓着作者对人,对以伊和三角脸为代表的下层人们的尊严的期望与呼唤,所以题目不是将军而是将军族。

纵观这篇课文的三个主要问题的设计,都是紧扣题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层层深入解读文本,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一个问题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吊足学生的胃口让学生阅读文章熟悉小说的情节;第二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文本人物进行对话,通过探讨细究展开思索质疑,真正理解人物的内在美、将军的行径;第三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在文中搜寻当时社会环境的蛛丝马迹,进而研讨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得出作品的思想主旨,提升学生的认识。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起着统领课堂的作用,它们不仅牵引着教学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引领着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让学生沿着问题的目标指向逐步走进文本、细读文本、跨越文本,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适宜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指导性,并最终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获取知识。

猜你喜欢

丫头小人物将军
我家的“将军”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山里丫头的足球梦
为何称女孩子为『丫头』?
糊涂丫头
将军
将军驾到
火辣辣的兵丫头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