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活教材 让学生学会阅读:基于阅读理念下的略读课文教材处理

2012-01-28李锦兰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谎言重点

李锦兰

(泉州市安溪县凤城中心学校,福建 泉州 362400)

一、减一减,恰当取舍突出重点

在编排上,略读课文往往篇幅较长,要在一课时的时间里消化较多的阅读内容是不现实的。教学时如果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浅层面上,无法达到一定的深度,也就没有办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取舍,突出重点,选准着力点,长文短教,只求一课一得。

1.根据学段要求、单元训练重点及实际学情取舍教材

例如:《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本组教材的重点是感受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我国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体会航天工作者的科学精神。教学时,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学习课文的7~9段(描述我国航天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艰辛的劳动),并抓住其中的几个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细读感悟,深入体会科学家们团结合作、默默奉献的科学精神,力求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其他段落大体了解即可,不必花费过多时间。

2.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取舍教材

略读课文的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结构类型等各具特色,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找准训练点,大胆取舍,抓住某一方面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如品读感悟型的课文侧重抓住重点语句细读感悟,写好批注;语言积累型的课文侧重欣赏语言,背诵积累精彩语句;读写结合型的课文侧重仿写练笔,迁移写作方法;独立阅读型的课文侧重依据“阅读提示”放手自读自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因文而异,有的放矢,学生必能一课一得,“略”出精彩。

二、增一增,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叶圣陶曾经说过:“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相比,就课外扩展来说,略读课文将更开放。”略读课文是学生由获得技能转向运用技能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广泛阅读,开拓视野,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1.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可以补充作者的写作背景、作品原文、与教学重点有关的知识等。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作者梁晓声的生平资料及当时的时代背景(60年代初期,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相当于作者半个学期的学费,意味着全家十几天的生活费),填补学生生活经验的空白;在体会慈母形象时,插入补充作品原文《母亲》中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片段,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与不易;在学习4个“立刻”的语句时,插入介绍“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每天为了生计不辞辛劳地没日没夜地工作”。几份资料的补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为全面、客观,从而更深切地感受到慈母的深情。

2.补充课外阅读材料

也可以补充与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教材或是同一训练点(内容、文体、思想或方法相同)的课外精选文章,以一篇带多篇,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拓宽视野,有利于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时布置学生课前充分自主预习,并填好“阅读概览表”,写出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精彩语段以及自己的感悟、问题等。在读书交流会上,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分享同步阅读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教师在关键处、难点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精彩片段。

三、并一并,整合贯通凸显运用

教材中有些内容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可以把这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合并在一起,节省教学时间,着重引导探寻写作方法,进行读写迁移训练。

1.与园地知识的合并

如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和启发。教学时,可以把这三部分的内容合并起来整合贯通,以“假话与真情”这个主题组织教学。拎出“谎言”这个中心词,引导学生从《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中通过残疾青年的外部表现发现谎言之“谎”,再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揣摩残疾青年的内心活动去挖掘谎言之“美”。至此,学生对“善意的谎言”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再抛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从生活中的件件小事感悟真情,引发真切体验,并适时地渗透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学生水到渠成地记录下来,既受到了心灵的滋养,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2.同一作者作品或同类题材课文的合并

这类课文的合并,重在引导比较阅读,分析不同文章的异同点,探寻写作规律,实践运用阅读方法,提高品读与鉴赏、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如第七册的《猫》和《母鸡》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不同动物,整合后把教学重点放在比较二者的写作方法、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的异同点上,通过改写、仿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体会语言特色。第十一册《跑进家来的松鼠》和第九册《松鼠》这两篇课文,写的都是松鼠,但侧重点不同。可以从二者的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设置对比阅读环节,让学生在整合对比中发现写作规律,完善认知结构,最后进行读写迁移。

总之,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用活教材是教材改革的深化和延续。教师首先要读懂教材,吃透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同时,依据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内在需求,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学会阅读,将来能运用阅读来满足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

[1]牛瑞雪.构建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台湾小学语文教育理事长赵镜中教授专访[J].小学语文,2009(1-2).

[2]王慧珍.因文而异,“略”出精彩——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J].小学各科教与学,2009(12).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谎言重点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过程性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真实的谎言
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