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2012-01-28杜书萍刘宪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舒血宁稳定型肝素

杜书萍 刘宪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杜书萍1刘宪锋2

(1 河南省职工医院,郑州 450003;2 河南濮阳市精神病医院,濮阳 457000)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之临床疗效,回顾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98例,分别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两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可作为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

心悸;不稳定型心绞痛;舒血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中成药疗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病程长、易反复,且呈逐年加重之特点,目前临床尚无较好之治疗方法,自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以来,取得了较好疗效,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来我院诊治患者98例,均经临床诊断且符合1979年WHO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类诊断标准[1]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将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患者归属为观察组,将运用西医治疗患者归属为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7岁;心绞痛程度分级:轻度27例,中度17例,重度6例;合并症:伴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29例。对照组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3岁;心绞痛程度分级:轻度26例,中度16例,重度6例;伴高血压病14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27例。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疼痛程度、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低分子肝素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12h 1次,连用7 d。

2 结果

2.1 心绞痛疗效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心绞痛分级改善2级;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绞痛分级改善1级;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心绞痛分级不变或恶化。

2.2 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恢复到正常范围心电图;有效:缺血性ST段回升0.05mv以上,主要导联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或虽有改善但不够有效标准。

2.3 心绞痛疗效 观察组50例中,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48例中,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17%。2组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心电图疗效 观察组50例中,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对照组48例中,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58.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3 讨论

西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合并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供血减少所致。据临床特点分析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病”等范畴,中医有言,心气虚则气血瘀滞,血脉痹阻,不通则痛,继发为胸痹心痛,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故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主。舒血宁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从银杏中提取的黄酮甙类、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经现代药物研究表明,其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微循环作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1],并且临床实践证实舒血宁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缺血时间,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一系列抗心肌缺血作用,因此临床疗效显著[2]。

低分子肝素是从标准肝素中分离或降解出的较小片段,平均分子量4200~6000,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抗血栓的形成作用强,有显著抗凝血酶及抗xlla的作用;对血小板的功能影响小,出血危险小,生物利用度高,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肝素仅为24%;半衰期长,使用方便;在常规剂量下,只需监测血小板计数[3]。低分子肝素的这种抗凝、抗栓作用,控制了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且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预后[4]。大量临床应用证实,低分子肝素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能使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运动耐量增加,缺血时的心率压力乘积增加。

经临床实践,我们认为采用舒血宁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无论是从中医角度还是西医药理等方面均显示了其治疗优势,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学习与运用。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2]海艳洁,孙丽岸,卢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2):25-26.

[3] 马爱群.心血管病临床诊疗新进展[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6.

[4] 胡大一.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04,29(7): 403-404.

(2012-04-01)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1.022

1672-2779(2012)-11-0034-02

本文校对:张文娟

猜你喜欢

舒血宁稳定型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舒血宁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Lac、Presepsin和NOS水平的影响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的保护作用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