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现行政策背景下的矿产勘查与开发
——以福建省地勘局为例

2012-01-28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矿产品矿业权矿业

■ 林 强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州 350003)

刍议现行政策背景下的矿产勘查与开发
——以福建省地勘局为例

■ 林 强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州 350003)

从当前我国矿业发展趋势和福建省矿产资源现状出发,结合国家现行相关政策,福建省应从建立良性循环的找矿机制,合理安排自筹地勘费的找矿方向,构筑产权多元化勘查开发模式,探索资本与矿业联姻等四个方面加强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

矿业政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福建省

1 当前我国矿产品市场的发展前景

2003~2008年,在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下,矿产品需求旺盛,价格不断攀升,矿业高速发展。但是,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矿业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矿产品价格一度暴跌,需求减缓,矿山企业经营困难,矿业进入了一个重要调整时期。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世界矿产品交易量大幅增长,其中铜、铅、锌、镍等贱金属在2008年年末触底后反弹,并于次年2、3月再创新高。我国矿产品需求也重现增长势头,主要矿产品生产活跃,且价格开始出现反弹之势,矿产品贸易回暖趋势明显。

我国虽是矿产种类较齐全的国家,资源总量也较大,但主要矿产储量占世界比例却不高,人均占有量更是有限。据最新一轮对45种主要矿产可采储量对2010年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分析,有包括煤、稀土、钨、锡、锌、锑、菱镁矿、石膏、石墨等在内的23种矿产,可以保证且有部分矿产或矿产品可供出口创汇;有包括铝、铅、磷等在内的7种矿产属于基本保证,但在储量或品种上还存在不足;有包括石油、天然气、铁、锰、铜等在内的10余种矿产不能保证,部分矿产需长期进口补缺;而铬、钴、铂、钾盐、金刚石等5种矿产资源短缺,主要依赖于进口。特别是石油、铁、锰、铬、铜、铝、钾盐等矿产的消费则需大量进口。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主要矿产品市场需求的刚性上升局面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近三年全球主要矿产品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均呈震荡上扬之势,并屡创历史高点,故矿业开发前景总体向好是不容置疑的。

2 福建省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

福建矿产资源种类相对齐全,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非金属等矿种在省域内均有分布,且呈现出以下特点:非金属矿产多,金属矿产伴(共)生组分多,贫矿多;大型、特大型的金属矿床少,富矿少,能源矿产种类少。在已发现的133种矿产中,上表的固体矿产有112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金属矿产28种,非金属矿产83种;上表的矿区总数868个,其中特大型3处,大型63处,中型157处,小型645处。

福建省保有资源储量现居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铸型用砂、华安玉、水泥标准砂、叶蜡石、粉石英、蓝宝石、明矾石、压电水晶、高岭土、岩棉用玄武岩等14种。依据矿产的保有储量、可供性、资源潜力和开采条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福建矿产资源分为优势矿种、次优势矿种和紧缺矿种三大类。其中优势矿种(或资源)为天然石英砂、饰面用花岗岩、叶蜡石、高岭土、地热;次优势矿种为金、铌钽、钨、钼、铜、铅、锌、稀土、萤石、重晶石、水泥用灰岩、硫铁矿;紧缺矿种为无烟煤、铁、锰、银、锡、石油、天然气、磷矿、铝土矿、钾盐。

按保障程度福建省矿产资源可分为以下4种:①保有资源储量丰富的矿产有:玻璃用砂、铸型用砂、水泥标准砂、水泥用灰岩、重晶石、花岗岩石材、叶蜡石、明矾石、铌钽、钼矿等10种。②保有资源储量较丰富的矿产有:铜、铅、锌、金、钨、稀土、萤石、高岭土、膨润土、硫铁矿、石墨等11种。③保有资源储量不足,主要依靠外供的矿产有:无烟煤、铁、锰、锡、银、耐火粘土、饰面用大理岩等7种。④未探明或探明储量极其有限,全部依赖外供的矿产有:烟煤、钛、铝土矿、铂族金属、镍、钴、滑石、石膏、磷、钾盐、石油、天然气等12种。

3 福建省矿产勘查开发工作建议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结束了冶金部门独享矿业开发盛筵的历史,福建省地勘局也开始涉足采矿业,并能抓住本世纪初全球矿业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在矿业权运作和矿业开发中获得双丰收。但近年来政府层面相继出台的矿政、土地、环保、水土、林业、安全、贸易、税收、区域经济、产业政策等都对矿产勘查与开发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并对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笔者现以福建省地勘局为例,在对以下4个方面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建议。

3.1 地勘单位(综合队)如何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找矿机制

2009年出台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通知》,从总体上讲对增强国有资本对矿产资源的控制力、规范福建矿产勘查开发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后据此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却对矿产勘查与开发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特别是其中对矿业权的获取和流转的规定,以及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使得福建省的矿产勘查与开发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境地。

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建立起“地质找矿→取得成果→效益转化→促进找矿”的良性循环的找矿机制?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工作建议:①找矿成果经福建省政府同意后,委托省国土资源厅直接进入矿业权交易中心,以招拍挂的方式转让。②找矿成果由福建省财政出资收储后公开招、拍、挂。③找矿成果由所在地地方政府按评估价收储。④通过疏通矿业下游生产企业的关系,建立探采一体化的战略合作模式,将找矿成果转入开采。⑤与经济实力雄厚的民企合作,到省外、境外去开展矿产勘查与开发,共同取得矿业权。⑥通过引进矿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进入非上市企业的矿业资本市场平台来间接实现地质成果的效益转化。

此外,由于受矿业开发人才短缺和准入门槛的双重限制,多数地质队长的开矿积极性已远不如从前,且在合作开发时都因怕承担安全责任而不愿控股矿山企业。为此建议:①今后对地勘单位取得的找矿成果可作以下处置:一是以资本的方式进入开采阶段,不控股也不参与矿山企业的具体经营。二是因为矿业权是有期限的,它并非是永久性资产,故其作为商品是一定要实现流转的。②要区别对待,分类处置矿业权。对于前景良好、政策障碍小的矿业权可择优进行自主开发;反之则可选择不同模式盘活资产,即合作开发或市场交易。③可以出让股权的方式,引导并推动地方政府参与矿产勘查与开发,同时争取其在资金、土地、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降低矿业开发的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3.2 如何安排使用福建省地勘局自筹地勘费的找矿方向

不少地勘单位反映在其所拥有的探矿权中,相当一部分地质工作程度都较低,而进一步投入的风险和压力又很大。首先,因为探矿权维护和探矿权转采矿权,以及采矿权延续的政策不清晰,后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根本不知道走到哪一步就会“被突然死亡”!特别是环评审批这一关尤其难过,而使前期的投入血本无归!其次,省定矿山开采规模要达到中型以上,这对矿产资源秉赋低的福建来说,矿业开发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此外,国土部门通过强化区块退出机制,在后面逼迫探矿权人加大投入;而环保部门则通过提高开矿准入门槛,在前面堵住矿业权转入开发的路子。

然而,面对这种现实状况,大家在对地质事业的未来感到茫然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路子,并提出自筹地勘费的使用方向应重点安排在以下5个方面:①有针对性地选择煤、金、银、铜、铁、锰、钨、锡等福建建设急需的短缺矿种的勘查项目。特别是在该局现所拥有的探矿权中,优先选择近期内有条件转入开采的上述矿种的勘查项目。②在原有大型矿山周边攻深找盲的勘查项目和现有在产矿山周边增加扩大后备资源储量的勘查项目上,特别是投在寻找资源枯竭矿山的接替资源的项目上。③虽然非金属矿的附加值远不如金属矿,但由于其开采的政策环境相对要宽松的多,故可开展石英砂、水泥灰岩、叶蜡石、高岭土、萤石、膨润土、透辉石、硅灰石、钾钠长石、饰面板材等非金属矿的勘查。④趁目前矿业权市场价格低迷的时候,有针对性、选择性地整合收购一些在产矿山周边的优质矿业权,进行矿业权的战略储备。⑤鼓励和扶持地勘单位与民营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到省外、国外去开展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

3.3 地勘单位如何构筑产权多元化的矿产勘查开发模式

我国矿业开发的特点是社会关系复杂,利益主体博弈激烈。地勘单位能否与民企合作,成了矿业开发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地勘单位要想抢占矿产勘查开发的制高点,实现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就应该构筑产权多元化的模式,而不应限制、排斥与民企的合作,并建议如下:

(1)公益性地勘投入对商业性地勘投入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矿业大国是完全依靠国家投入来找矿的。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也明确了企业(当然包括民企)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主体地位。苏树林省长日前也强调:要解放思想、敞开胸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什么是福建的企业?只要落地在福建就是福建的企业,不一定非要我们自己投资、控股。因此,我们在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上就更不应限制、排斥与民企的合作。

(2)自闽政〔2009〕9号文提出“增强国有资本对矿产资源控制力”的观点后,不少业内人士对民企参与省内矿产勘查开发的限制有些抱怨甚至非议。应该说地勘单位要想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筹集资金,与民企合作应该说是一个方向。与地勘单位相比,除资料、技术和管理之外,民企也有其明显的优势:①有雄厚的资金财力;②有强大的运作能力;③有灵活的经营机制;④有快速的市场应变力;⑤有极强的约束监督机制。

(3)面对矿业开发严峻的外部环境,民企有其得天独厚的应对能力,这是因为其责、权、利是对等的。而地勘单位则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虚置和缺位,从而导致其经营者承担经营风险的意愿和能力都要逊色于民企老板。此外,地勘单位作为事业单位还要承担许多政治、社会责任;而民企则不然,它们的主要目的是追逐利润。当然,与民企合作有利有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比起因噎废食的做法要显得更为积极主动,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把握。

(4)由于矿业开发政策的不断收紧,使得采矿业的利润较前些年有大幅度下降,这就要求矿山企业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正常运营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民营矿山企业要求地勘单位为其提供地质、测量、采矿、选矿、化验方面的技术服务,并承诺给它们一定的股份。如闽西队控股的肖坂金矿就是通过这一服务方式,持有江西某民营铁矿13%的股份。这对地勘单位及其所属的矿山企业来说,也不失为构建矿业开发产权多元化,实现合作双方互惠共赢的一条路子。

此外,鉴于矿业开发具有高风险(政策风险、资源风险、社区风险、利益冲突)、高投入(投入小则几千万元,大则数十亿元),且准入门槛高(规划、矿政、环保、安全、土地、林业、水保等)和预期收益不确定性等特点,建议不宜搞一刀切的办矿模式,要以局为单元,以队为基础,以福建省山水投资公司为平台,因地制宜,因矿制宜,构建产权多元化的矿业开发模式。

3.4 地勘单位将如何实现金融资本与矿产勘查开发的联姻

近年来,金融资本与矿产勘查开发联姻的话题备受业内人士关注。那么在“矿产+金融”的舞台上,国有地勘单位将如何配合剧情演好这个配角,实现金融资本与矿产勘查开发的联姻。笔者现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1)从宏观层面上讲,要实现勘探项目与资本的有效结合,就必须规范和建立勘探项目的上市融资渠道,把优质的勘探项目资本化,建立我国矿业资本市场以解决矿业企业矿产勘查及开发项目的融资问题,做大做强我国矿业企业。同时,建立国内资本市场,还可以为我国矿业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提供资金支持,减少来自国家资金的直接支持,淡化海外收购的国家主权资金概念。

(2)由于在矿业开发过程中,始终需要一条很强的资金链和产业链的支持,私募基金作为新型的资本经营工具,恰恰能够发挥很好的融资补充作用和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国内第一家矿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矿联合投资基金,对于地勘单位来说,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天津股权交易所矿业板的正式亮相,也为广大矿业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3)在我国现行制度下,上游探矿企业直接上市融资难度很大,因此,要尽量疏通矿业上下游之间的生产关系,实施探采一体化战略,尽快构建完整的矿业产业链,以高额的采矿收益乃至更下游的资源加工来弥补上游探矿资金的匮乏,建立矿业自身的资本循环机制。为此,要积极探索与大型资源性央企等建立探采一体化的战略合作模式,以解决地勘单位矿产勘查开发融资难的问题。

(4)引进战略投资者,以解决地勘单位开展矿产勘查开发融资难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特别是要引进上市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其在资金融通筹措、市场规范运作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地勘单位在地勘技术、矿产资源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在国内、境外矿产勘查与开发中,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尽早实现矿业上市的夙愿,是福建省地勘局矿业开发今后应该坚持的一个方向。

(5)除了自有资金外,地勘单位要积极利用政府有关政策,多渠道解决“走出去”的资金问题。一是可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国外矿产地质调查和风险勘查专项基金。二是可通过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补贴资金。三是可向中国银行争取海外贷款授信额度。四是应积极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或其它银行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境外矿产勘查开发投资项目的政策性贷款。

[1]雷涯邻.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与对策[EB/OL].(2006-08-02)[2012-05-26].http://finance.sina.com.cn/ economist/jingjixueren/20060802/1920 2786570.shtml.

[2]崔荣国,刘树臣.我国重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10(1):27-29 .

[3]王炯辉.立足国内 开拓海外—“攻守兼备”破资源瓶颈[EB/OL].(2009-12-30)[2012-05-26]http://www. mlr.gov.cn/xwdt/jrxw/200912/ t20091230_131371.ht

F407.1

C

1672-6995(2012)10-0026-03

2012-06-08

林强(1959-),男,福建省莆田市人,高级经济师、地质工程师,研究生学历,福建省地勘局矿业开发与安全卫生处处长,主要从事过地矿经济、安全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猜你喜欢

矿产品矿业权矿业
阿根廷矿产品出口大幅增长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安徽省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机制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2020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矿业权出让分级管理”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矿业权审批优化服务改革的举措、成效及展望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海关破获6.5亿元矿产品出口走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