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相关疾病与针灸临床

2012-01-26唐胜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4期
关键词:颈性灵枢督脉

唐胜修 刘 辛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广西 南宁 530022

脊柱相关疾病内涵广泛,《黄帝内经》中针灸学的理论基础经络系统与脊柱息息相关,内容丰富,目前针灸临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有零碎的报道,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本文拟从经络理论和针灸干预脊柱相关疾病两方面论述,现报告如下。

1 与脊柱相关疾病有关联的经络论述及经络病机

《素向·骨空论》: “督脉者,……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营”。“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贯脊、挟脊,与脑肾及周边组织相连系;督脉疾病,以脊上督脉的穴位治疗。

《灵枢·经脉》: “督脉之别,各曰长强,挟脊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灌膂”。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疾病方面:“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颠疾,头囱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膀胱经,在颈脊腰部循行于脊柱的两侧,部分分支与督脉经重合,两经的联系非常紧密。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主肾所生病,脊股内后廉痛……。”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柱骨即脊柱。

《灵枢·塞热病》:“是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名曰目系……在项中两筋之间,入脑,乃别于阴跷阳跷。……阳气盛乃嗔目,阴气盛则瞑目。”阴阳跷脉与脊柱在颈项部有关联。

《灵枢·经别》:“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素向·痿论》:“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衔,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灵枢·经筋脉》: “足少阳之筋,……其支者,……后者结于尻,……其病……前引髀,后引尻……。”尻指腰椎、骶椎。

2 针灸临床

《黄帝内经》对督脉、太阳经背俞穴相关疾病,更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针灸疗法,如《素向·骨空论》:“大风引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腰痛不可以轻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脊中骨节督所辖。”“督脉生病,治在骨上”。《针灸甲乙经》对督脉各穴及足太阳经背俞穴相关疾病和施行针灸治疗,均有详细记载。后代医家在此基础上沿用并充实发展,积累了以针灸为主治疗脊源性疾病的丰富经验。

张家维[1]2009年6月诊治一位16岁女孩。患者1年前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目视物不清,以左侧尤甚,渐而出现左则肢体自觉无力,偶伴背脊酸痹,倦怠乏力,寐差多梦,面色晄白,语音细微,舌淡尖红、苔白,脉细缓。中医诊断:痿证 (脾肾不足);西医诊断;脊髓炎伴视神经炎。治疗方法:①温针灸:心俞/脾俞、膈俞/厥阴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交替使用,留针30min;②穴位注射:人胎盘组织注射液4ml穴注,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交替使用。一周2次。共治疗20次,病势趋愈,回家调养。随访半年未复发或加重。

王遵来[2]2005年7月诊治一患者,男,39岁,中学教师。患者于2005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不佳,早醒、难以入睡,每晚只能睡3~4h,白天感到情绪低落、精神不足、疲乏无力。曾到综合性医院做过各种检查,无阳性病变,服用安定 (地西泮)和较大剂量奋乃静,效果不明显。来院经过心理测定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31分),诊断为抑郁症,查双侧颈肩部肌肉紧张,颈椎C2~3,胸椎T6、7、9椎旁可触及阳性点。在阳性点以指甲轻压留痕,并以75%酒精局部消毒。取火针1枚,用酒精灯将针烧红,迅速刺入选定的点内,随即迅速出针,每个阳性点上可刺1~3针,1~2分深,施术完毕,如遇出血可加拨火罐。术后患者顿觉呼吸顺畅,心情略为好转。1次/1d,连续治疗25d,失眠、情绪抑郁症状基本消失。属患者避免情绪波动,配合体育锻炼,随访1年,除有1次失眠小波动外,精神状态一直较好。

王楼珍等[3]采用盘龙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失眠症,在华佗夹脊穴常规皮肤消毒后,自T1~L5采用自上而下左右交替针刺的方法进行针刺,直刺0.5~1寸,运用捻转法平补平泻,以患者得气为度,留针30min。如此针刺尤如一条长龙盘旋在脊背正中,即盘龙刺;再行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疗法。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上述疗法治疗失眠治愈率达34.9%,总有效率达90.5%。

孟建民等[4]以双风池穴注射 (配液: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6100mg,复方丹参液4ml)6~8ml,5~7天1次,3~5次为1疗程,治疗颈性高血压15例,颈性类冠心病5例,颈性心律失常4例,颈性眩晕6例,颈性耳鸣1例;骶腔注射 (配液:2%利多卡因5m 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B12500微克,加盐水至20ml)治疗脊性顽固性便秘3例,脊性精索痛1例,结肠炎1例。结果治愈32例,治愈率96%,有效率100%。

张玉和等[5]依据CT、MRI、X线摄片,结合临床体征,确定病变椎间隙,以病变椎间隙的后正中线至椎板外迹或小关节外缘、小关节间隙的横向距离,用碳素笔在皮肤上作标记。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采用夹持进针法迅速将0.45mm×75mm毫针垂直刺入标记点皮下,然后缓慢进针,至患者突发触电感,稍提针尖,留针20min。配合环跳、阳陵泉、昆仑、殷门、承山穴。隔天治疗1次。治疗15次(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优良率为93.3%,说明该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治愈时间达5年的患者随机随访了5例,均无复发。

熊飙等[6]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在病变部位触按,寻找压痛点,结合X线片、CT片,选取相对应的3对颈夹脊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3寸长针垂直进针,进皮后,双手持针,缓慢推进,视患者的胖瘦,进针1.5~2寸。当患者出现酸胀重麻得气感后,即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病变部位传导放射。其余配穴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亦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加强针感。留针30min,每15min运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治疗组在疗效、疗程、症状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唐勇等[7]采用督脉天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变节段上,选取阿是穴及夹脊穴,先行针刺使之得气,后辅以破皮药,再敷以活血化瘀消炎通经之药膏及姜汁,并在其上放置燃烧之艾段进行灼灸治疗。治疗5次后治愈65例,8次治愈31例,10次治愈1例,显效2例,显效率占100%。

孙维峰等[8]观察三伏天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4.74%,愈显率占42.11%。

从大量文献可看出,脊柱相关疾病在治疗手段上多采用以推拿整脊手法复位为主,针灸治疗逐步演变为辅助方法,从传统中医医学的角度来看,临床业者已经背离了《黄帝内经》的初衷。

[1]邹卓成,林国华,张家维.张家维运用背俞穴的经验述要[J].江苏中医药,2011年,43(7):22~24

[2]王遵来.脊柱相关疾病从椎旁阳性点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7):626~628

[3]王楼珍,付新玲.盘龙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失眠症63例[J].光明中医,2011,26(11):2280

[4]孟建民,房文彬,胡建国,等.诊疗脊柱相关疾病36例的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2):184

[5]张玉和,张春燕.针刺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52

[6]熊飙,肖达.颈夹脊穴长针深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J].现代康复,2001,5(7):36-37

[7]唐勇,王莲,时玉,等.督脉天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J].社区医学杂志,2004,2(1):58

[8]孙维峰,张娴娴,徐伟,等.三伏天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9):89~91

猜你喜欢

颈性灵枢督脉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最方便的健身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采采卷耳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