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莉娟治疗哮喘学术思想探讨

2012-01-25李朝喧赵莉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外邪宣肺平喘

李朝喧,齐 锋,赵莉娟

(1.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太原 030024;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太原 030024)

赵莉娟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在呼吸系统疑难病、常见病诊治方面经验颇丰。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善用经方临床治疗哮喘,不仅从肺脏本身论治,祛邪利肺,而且善采用健脾化痰、补肾纳气、活血化瘀等多种治法,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诊两年,现将赵莉娟教授临证之时从肺、脾、肾及活血化瘀等方面论治哮喘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1 哮喘初期祛邪宣肺为先

哮喘的发病多为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病因较为复杂,其气候变化、感受外邪是哮喘的重要诱因。风为六淫之首,善行数变,多于气候突变、冷热失常之时,从口鼻、皮毛侵入机体,首先犯肺,肺主呼吸、司气道,喉为其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因此哮喘初发可出现上焦肺系及卫表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有文:“……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揭示了疏风祛邪、宣肺平喘的重大意义。赵莉娟根据“肺主宣发与肃降”的理论来指导临床,认为哮喘初发只要抓住“宣降”二字,无不桴鼓相应,药到病除。故治疗时立足一个“宣”字,宣发肺气,以祛邪为主,药不宜静,忌苦寒收敛,使外邪得散,肺气得宣,而哮喘自止。

2 哮喘顽疾化痰健脾为要

哮喘顽疾,治颇棘手,其致病因素主要是痰伏于内,遇邪引触,顽痰阻塞气道,肺之宣发和肃降功能失常。痰是哮喘的根本病因,也只有祛痰才能治好哮喘。若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聚湿生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恋不化,久留不去,遂成哮喘的宿根,一经外邪诱发则痰随气动,聚于肺系,发为哮喘。由此可见,哮喘的主要原因是“伏痰”遇感引触,临床表现除呼吸急促外,其特征为喉间痰鸣、胸闷、咯痰不爽等,复发必有诱因。每因感受外邪而触动内饮,痰阻气道,从而因痰而咳,因咳而喘,故健脾化痰,杜其生痰之源是哮喘的重要治疗原则,应贯穿于整个病程的治疗之中。

3 哮喘久作补肾纳气为本

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伏痰的存在,其形成与脾肾不足有关。正气不足为病之本,宿痰内伏为病之根,外邪为诱发之因,气闭喘鸣为病之标。赵莉娟认为,无论是寒性哮喘还是热性哮喘,如果病情反复发作,势必引起肺气耗散,伤及于肾。肾乃先天之本,肾虚则脾气不振,痰湿更盛,久之则致命门火衰,不能温煦和气化水液,聚而为饮,痰饮一旦形成则极难蠲除,如遇外邪内外相合,一方面使原有症状加重,另一方面又导致机体正气进一受损,正气虚损,抵抗力减弱,不能御防,又极易感受外邪,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正如《类证治裁》中所言:“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人体肾气不足则摄纳失司,肾不纳气是导致哮喘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治疗时应视病情选用补肾纳气之法,使肾气充则水火相济,肺脾肾三脏功能恢复正常,哮喘可获得远期疗效,对根治哮喘有着重要意义。

4 哮喘日久活血化瘀为治

中医有“久病入络,久病入血”、“久病多瘀”之说,病证久治不愈,由浅入深发展,影响血液循行,而致瘀血。叶天士云:“初病在气,久病在血。”血行有赖于肺气敷布与调节,肺朝百脉,肺气的宣散和肃降使全身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将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久咳则肺气失其肃降功能,影响行血功能,导致血瘀。另外,肺有肃静、洁净作用,但肺的呼吸功能须在肺络通畅时才能进行,若痰浊阻塞肺络,或痰液未清,久而亦可致瘀。赵莉娟在治疗哮喘时,常加入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丹参、桃仁、元胡、僵蚕、地龙等。其义一为引痰外排,使痰有出路;二则防痰成瘀,体现了中医的“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此外,在运用活血药物时均以宣肺、清肺、泻肺等为前提,意为佐助祛邪,并缓解肺络瘀滞等症状。

5 典型病案

黄某,男,10岁,患哮喘2年,每年冬春季多次发病,每次均口服或静脉点滴氨茶碱等药才可缓解。2011年2月28日初诊,因感受风寒而发热,咳喘2d来我院门诊就诊。症见咳嗽气喘,口唇轻度青绀,胸闷气紧,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粘色黄难以咳出,口干,大便干,2~3d一行,小便黄。查体:T38.4℃,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三凹征阳性,双肺听诊满布哮鸣音,两肺底散在小水泡音,舌红,苔薄黄,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中性粒细胞 0.65,淋巴细胞0.25,单核细胞0.03,嗜酸粒细胞0.07,诊断为哮喘之热哮。急给予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药用:炙麻黄 8g,杏仁 8g,苏子 9g,莱菔子 15g,葶苈子 12g,桑白皮 10g,陈皮 6g,地龙 9g,丹参 9g,桃仁6g,元胡 10g,槟榔 6g,鱼腥草 9g,黄芩 6g,生石膏20g(先煎)。每日1剂,复煎混合取400ml,分早中晚3次空腹温服。

服药l剂后热退,2剂后咳减气喘渐平,能平卧,二便正常。3剂后气喘消失,无喉间痰鸣,两肺未闻哮鸣音及干湿罗音。原方去石膏、黄芩加茯苓12g,以健脾化痰巩固疗效,继服6剂。嘱平素避风寒,服中药健脾化痰、补肺固本,随访l年未见复发。

体会:赵莉娟认为,哮喘的发病机理系肺气壅塞所致,而肺气壅塞又由“痰瘀伏肺”而成。痰瘀的产生与气机不利互为因果,肺气不利则不能布津行血,津停血滞则成痰瘀,痰瘀伏肺则加重肺气之滞,可见痰瘀气滞是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处方中以炙麻黄开宣肺气以除壅塞,桑白皮泻肺火,杏仁助麻黄宣肺气,地龙解痉平喘,丹参、桃仁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疏利气机、涤痰平喘、活血化瘀之功效。

总之,赵莉娟在治疗哮喘之时从肺脾肾等诸方面着手,论治以祛邪宣肺化痰健脾补肾纳气为主,结合活血化瘀等多种治法,用药精当,辨证施治,知常达变,最终取得满意疗效。笔者因随诊时间有限,难以全面论述,有待进一步学习和体会。

猜你喜欢

外邪宣肺平喘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计算机仿真探讨外邪袭表的影响因素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