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2012-01-25陈怀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素问阴阳含义

陈怀民,王 彤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在天人关系中,有3种比较常用的表述方式,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和天人感应,其含义各有所差别,而一些学者在使用的时候常有所混淆[1],故本文旨在讨论天人关系以区分三者的差别。

为弄清三者之间的差别,我们应先明确天与人的定义、选用的起点相同、参照的基点相同,才有讨论的意义。

1 天与人的含义

1.1 天的含义

天的含义,仅从文字上来讲有很多种,国学大师南怀瑾在《原本大学微言》里阐明天有5个内涵:一是指天文学上的天体之天,这是可观可见的物质之天;二是指宗教性的天,如天帝、耶稣;三是形而上哲学的天,它是哲学所谓的“本体”之天;四是心理情绪上的天,如“天理良心”指心理道德行为上所倚仗的精神之天,是纯粹唯心之天;五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围,作为时间和空间连锁代号的天,如今天、明天等。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中认为,古代文字中的“天”有五重含义:一是物质之天,二是主宰之天,三是命运之天,四是自然之天,五是义理之天。

但在我们探讨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时,其天到底是什么含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易经》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在《易经》之前,中国社会就存在儒道两大思想流派,而《易经》是其中的一次汇合,使儒道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在《易经》思想中,儒道两家的思想大体是一致的,其对天与人的定义也应该是一致的。《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我们研究的是天人关系,那么与人相对应的其他部分都是天。如此来看,天、地、人三才,与人相对应的是天地,天、地为天,如南怀瑾所说的天体之天和冯友兰所说的自然之天。因此,我们要先弄清楚什么是人,其余的就是天,然后再分析天人关系。

1.2 什么是人

人分为个人和集体,所以天人关系包含两种含义。对于个人而言,个人之外的都属于天的范畴;对于集体而言,集体之外的就属于天的范畴。有学者也持类似观点,如吴忠祥[2]就说过,这里的“天”是指整个自然界,“人”是指人类。

但如此划分,天的含义还是有些模糊,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以中国文化的特点,从《易经》开始,阴阳的思想已被世人所接受,尤其是从中医学来讲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划分的天是包含有无、阴阳、体用、形质与气等思想在内的。

以个人而言,其形质的天表现在从宇宙边缘到其人肌肤表面,包括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的种种有形有质的东西;其气质的天包括形质天中所有有形有质的东西所具有的无形气化过程。

就集体而言,与个人不同的是,不考虑其种种社会关系。当然,其集体的范围有大有小,小的集体接近个人而带有部分集体属性,大的集体接近集体而带有部分个人属性。如此划分天人界限,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讨论。

2 天与人关系的表现形式

2.1 天人合一的内涵

明确了天和人的含义,那么天与人的关系到底有几种呢?

在大的方面,只有4种关系,一种是人与天相应,即一般所认为的天人相应;二是人与天相应,同时天与人也相应,两者相互感应,即董仲舒所说的天人感应;三是天与人相应,而人不应天;四是天人无关,天与人谁也不应谁,井水不犯河水。

天人合一与以上4种关系,尤其是与天人感应和天人相应具有的是不一样的内涵[3~5]。天人合一讲的是天与人抑或天或人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合理的良性平衡状态,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6],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追求的共同目标[7]。天和人除了合一这种状态外,就是不合一。不管天人合一与否,上面的4种关系都是存在的,这就划分了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应和天人感应之间的界限。

有学者认为,讲天人合一就排除了“天人无关”这一关系,只要有关系才有合一之说,既然是无关,就没必要谈合一与否了,但即使说天人无关,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若天道比较完美,人道还是可以向其看齐的,所谓见贤思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人道达到与天道一样完美的状态,也可以称为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这种境界可以从先人的论述中得知一二,如《易经》中“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由此看出,这种状态其实就是人们明确了“天”的变化,并达到了和其完美的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适应四季变化,生长收藏,适寒温,性恬淡,轻名利,不攀慕,从而达到与天地合一的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生活状态。

2.2 天人相应与天人感应

明确天人合一的含义后,为弄清4种天人关系中的合理关系,首先有必要阐明“应”的含义,“应”能否等同于影响、制约呢?弄清这个问题是讨论天人4种关系的关键!有关学者对天人相应或天人感应的论述如下:

任秀玲[8]认为,“天人相应”,指人是“天地合气”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四时转换、气候变化、日月运行、地理条件等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同时人体也具有调节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刘力红[9]认为,“天人相应”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必须与天的运行变化协调一致。武鹏[10]认为,“天人相应”是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直接影响人体本身,并产生相应的变化。聂清香[1]认为,“天人相应”和“天人感应”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认为“天道”和“人道”有相似相通之处,而前者讲天会影响人,不讲人影响天,天是通过天地之气来影响人,这里的天是“自然的天”;后者则认为天和人会相互感应、相互影响。

以上是部分学者对天人相应或天人感应的理解,当然还有部分学者对此持相同或不同的观点。由以上学者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应”的理解有影响、制约、顺应的含义。但到底该如何理解比较确切,我们不妨先看看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物质之间的关系大体有这样几种:有无相生,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平衡,五行生克乘侮。那么,天与人的关系也就逃不出这个范围,而“应”就是以上几种关系的综合概括。再精简一点,太极生两仪,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有之后,阴阳立判,而五行。张介宾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阴阳和五行都是一气之变化,这样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应”的含义与阴阳之间的关系有相通的意思。

3 人应天否?天应人否?

我们分清了天、人和天人关系的可能性以及“应”的含义,下面试论天人应该是哪种关系。划分4种关系的分歧在于:天人之间是否有关?人应天否?天应人否?

天与人有关是不争的事实,且人应天也被人们所认同。如《易经》中“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指出人不能与天道相违,从侧面说明天对人的制约。在《天运》中指出:“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说明人要达到至乐这种境界,顺天理,行五德,应自然,调四时。《孟子·梁惠王上》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说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对自然四时规律的把握和依赖,其论述不胜枚举。

最具有争议的是天应人否。唯物史观表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思想意识会影响人类的行为,人类的行为会影响制约自然环境,植树造林能改善环境,而破坏植被则加剧环境恶化;古代的土、木建筑特性,和当今以钢混结构和水泥沥青道路为主的城市格局,对环境的影响有别,两种物质的比热差距造成两种物质吸热和散热的程度不同。城市的规模、人口的数量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容忽视,但对于太阳系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集中了太阳系99.86%的质量,是影响人体生命过程的主要因素。而距地球较近的月球、水、金、火、木、土诸行星则是不可忽视的次要因素[11]。反过来思考,人类对太阳系的影响应该是很小的,除非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球。

人与天的关系,就像细小的铁屑与庞大的磁铁之间的关系,铁屑会顺应磁感应线有规律排列,虽然有些铁屑挣脱了磁铁的受力范围,但其仍受磁铁的影响,只是影响变小;相反,细小的铁屑不规律地运动,必然会导致磁铁的变动。也许这个例子不是很恰当,但笔者认为天与人的关系是人应天且天应人的,但又不能说是天人感应就是天人相应,“相”本来就有相互的意思。而天人感应的“感”,一般认为带有人文色彩,带有唯心、宗教[12]、迷信的意味。

天人相应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密不可分。《素问·气交变大论》:“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顺应天之五运六气,可以把握每年易生疾病和疫情情况。如《素问·刺法论》:“刚柔二干,失守其位……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明四时之寒暑,可助诊断。如《素问·脉要精微论》:“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察月之圆缺,可辅助治疗。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法昼夜之道,休作有时。如《灵枢·邪客》:“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法天则地,养生则寿,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掌握天人相应的理论对提升中医理论有重要作用,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养生方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天人关系是天人相应,此处“相”是相互的意思,“应”与阴阳之间的关系相通,天人合一是天人状态中的一种积极、动态、合理的良性平衡状态,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或状态。合理的认识天人关系,对理解中医学、运用中医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1]聂清香,翟英伯.中西会通,天人相应——薛凤祚引进西方占星术面面观[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3):27-37.

[2]吴忠祥.“天人相应”的生命观[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2):50-51.

[3]孟凡红,秦立新,杨建宇.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07(S1):10-12.

[4]蔡彦,揭西娜.探寻董仲舒与内经思想的契合点——谈儒学与医学之间的学术联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02):389-391.

[5]卢银兰.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应的探析[J].陕西中医,2010,31(09):1269-1271.

[6]邢玉瑞.论天人合一观与《内经》理论的建构[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05):1-6.

[7]郭蕾.天人相应论的思想文化基础[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04):6-9.

[8]任秀玲.“天人相应”的内涵[N].中国中医药报,2006-12-22(005).

[9]刘力红,赵琳.“天人相应”的藏象学基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23-24.

[10]武鹏,李金田.试论《伤寒论》中的“天人相应”观[J].河南中医,2011,31(05):450-451.

[11]靳九成,靳萍.通用医历法及其天人合一意义[J].湖南中医杂志,2003,19(04):1-3.

[12]李娟.董仲舒“天人感应”哲学思想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03):88-92.

猜你喜欢

素问阴阳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五星红旗的含义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