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景献教授运动针法治愈急性颈肩综合症1例*

2012-01-25郑成瑶成海燕于建春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泻法综合症针法

郑成瑶,成海燕,曲 由,韩 虎,于建春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名中医韩景献教授工作室,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3.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湖北 潜江433124)

韩景献,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韩景献教授在针灸临床中独创“三焦针法”,从三焦论治老年痴呆,在运动针法的施用中有自己独特的心得,擅长运动针法治疗扭转痉挛、急性腰扭伤、颈肩综合症等运动系统疾病。颈肩综合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之一,它是以颈椎、胸椎等小关节紊乱、骨质增生或其周围的肌肉、韧带劳损所造成的颈后及肩背部疼痛不适及颈部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候群[1]。该病急性期肌张力高,患者因持续疼痛而情绪紧张,不能耐受传统针刺留针法,故韩景献教授巧妙使用运动针法治疗此病,取效甚速。笔者有幸跟师随诊,现报道运动针法治疗急性期颈肩综合症1例。

1 病史介绍

川口女士,41岁,日本人,2010年11月16日初诊。主诉:左侧肩背及后头部疼痛2天。现病史:患者两天前因长时间暴露于室外寒冷环境中运动与观看比赛而诱发左侧肩背部及后头部疼痛,未处理,症状加重,前来就诊。症见左侧肩背部及后头部肌肉痉挛、疼痛,夜间疼痛难寐,头颈部左右转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皆活动受限。精神疲惫,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查体:触诊双侧肩背部肌张力高,压痛(+),右侧霍夫曼征(+)。颈部MRI(2010年11月18日)示:①颈椎骨质增生;②C2~7椎间盘退变;③C4~5、C6~7椎水平椎管狭窄;④C6~7相应水平黄韧带肥厚。西医诊断:①颈肩综合症;②颈椎病。中医诊断:痹症(项痹,辨证属外邪侵袭、风寒痹阻)。

2 治疗

治则: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法:运动针法,具体操作如下:针具选用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规格0.30 mm×40 mm,各穴位处皮肤均常规消毒。运动针法要求行针时患者配合运动,以下嘱患者所做运动皆为头颈部左右转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行针过程中3组动作交替进行。行针时间以患者自觉患处疼痛明显减轻为度,即起针,不留针。

首诊(2010年11月16日)处方:昆仑、养老、阿是穴。(1)远端取穴:①昆仑,直刺进针0.5寸,高频大幅捻转泻法,嘱患者做上述运动动作,患者始觉疼痛难忍,后渐觉痛减,活动幅度亦较前增加,行针2~3 min后起针,不留针;②养老,斜刺进针0.5寸,高频大幅捻转泻法,亦嘱患者做运动动作,至自觉痛减并活动幅度较前增加为度,约3 min后起针,不留针。(2)局部取穴:按压寻找肩背部最痛点,约肩中俞位置,垂直进针0.5寸,进针后旋转针柄360°,使肌纤维缠绕针身,手下出现滞针感后施雀啄泻法,并嘱患者做头颈部运动以疼痛缓解为度(约2~3 min),后回旋针柄360°起针,不留针。(3)阿是穴周围局部三棱针点刺放血拔罐,留罐5 min。患者自述首次治疗后即感肩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各方向活动幅度显著增大。

二诊(2010年11月17日):患者自诉前晚颈肩部疼痛难以入睡。取腕骨穴直刺进针0.5寸,并嘱患者做前述运动动作,至其自觉痛舒而止,约2 min起针,不留针。考虑双肩背部肌张力皆较高,选取局部阿是穴经筋排刺,以达疏通局部经络、解痉止痛之效。

三诊(2010年11月18日):患者自诉肩背部疼痛大减,颈部至后头部仍疼痛,不能仰卧。嘱患者行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后头部疼痛加剧,此时按压局部寻找最痛点,恰为右侧天柱位置,入针后施捻转泻法与重雀啄交替,并同时嘱患者做头部前屈后伸运动,至患者自觉痛舒而止(约2~3 min)。另行颈部膀胱经排刺,加刺双侧风池、双侧列缺、双侧合谷,均施捻转泻法,留针30 min。

四诊(2010年11月19日):患者自诉肩背部疼痛明显好转,仅做家务持重时疼痛。后头及后颈部疼痛,肩背部肌张力仍较高。针刺:双侧列缺、合谷;局部取穴:玉枕,后头部局部阿是穴(约膀胱经玉枕穴上1.3寸),自天柱始颈段膀胱经排刺,肩背局部经筋排刺。捻转泻法,留针30 min。

至2010年11月28日总共经过12次治疗肩背后头部疼痛已愈,活动无碍,随访2个月,未复发。

3 按语

运动针法,是针刺与躯干肢体运动相结合以治疗瘫痪、疼痛等病症的方法,亦称为“动刺法”[2]。取穴可根据“运痛点”、“对应点”和经脉循行路线上相应腧穴三方面取用,或先运动而后针刺,或运动针刺同时进行,或先针刺而后运动。运动针法中令患部运动可以激发一部分经气,同时针刺所激发的经气也在经络中向病所运行,两种经气融汇为一,起协同作用,促使经气迅速抵达病所,而起速效。

现代研究证明,主动运动可使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活动增强,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加,对肌肉的营养、肌力和支配更有效[3];能有效改善肌痉挛、肌萎缩及控制炎症,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起到止痉止痛的作用[4]。韩师在治疗以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及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腰扭伤、肩周炎、落枕、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部分颈椎病其他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时常采用运动针法。

本案患者颈肩综合症病位在颈、项、肩、背部,为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或经筋受风寒痹阻,气血淤滞发为疼痛。本案中所取腕骨为手太阳经原穴,激发手太阳小肠腑之元气驱寒外出,养老为太阳经郗穴,旨在治疗本经急性疼痛,取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昆仑可通调脊项部足太阳膀胱经气。皆属于循经远端取穴,配合颈肩部运动可畅通太阳之经气,动属阳,温通经脉,驱邪散寒,化瘀止痛。

《灵枢·痛论》:“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其中“坚肉”就是造成针刺进针疼痛的一个很重要因素,该患者局部疼痛肿胀亦属于一种“坚肉”状态[5],不能耐受传统的针刺及留针所带来的疼痛,因此选择用针数量少、无需留针的运动针法,疗效确切而迅速。伴随后期肩背部疼痛大减、肌张力减低,则以经筋刺法为主。不仅取穴随症而变,更有针法的灵活选择,辨证论治,有的放矢,遂取得满意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运动针法过程中行针当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不可刺激强度过大,开始行针病人会觉疼痛加剧,需要抚慰稳定情绪并鼓励其坚持配合局部运动。往往在短时间内病人疼痛程度会显著减轻,病变局部活动范围会明显增大。

[1]章诗银,曹其鉴,黄孝宽,等.颈肩综合症的病因及诊断治疗[J].中国骨伤,1996,9(4):47 -48

[2]陆寿康.针刺手法百家集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250

[3]胡永善.骨与肌肉疾病康复的现状与任务[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6):326 -327

[4]王铭远,赵磊,孟昭英,等.“主动运动法”在髋部骨折社区康复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6(10):855 -856

[5]黄伯灵,赵小寅,李殿宁,等.无痛微痛针刺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6-107

猜你喜欢

泻法综合症针法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太阳穴
梦游综合症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