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

2012-01-24李雪琴

中外医疗 2012年32期
关键词:锐器针头手套

李雪琴

甘肃省渭源县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8200

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其工作的要求和性质,护士可能被迫处在危险的环境中,给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工作的环境对健康有影响,比如说空气质量差,可能会被感染一些疾病等。②在护理的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以及器械性操作都有造成损害的风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交流越来越频繁的现状,在客观上导致了很多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比如说HIV、HBV及 HCV等,它们都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护士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自身的健康以及安全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长期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并且经常地在同一空间进行活动,所以从某种角度上分析,护士也是这些疾病的高危人群。但是同时也有主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观念上。很多护士,包括资深护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的防护意识不强,并且存在着忽视的态度,甚至有的时候为了更简单、快捷地完成工作,没有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工作方式。鉴于此,务必要提高防护理念,加强安全性教育,同时还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这样才是最佳的护理工作方式[1]。

1 职业危险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1.1.1 锐器伤 由于近年来艾滋病、各种肝炎等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日益增多,所以这就使护理工作者处于非常被动的状况。而据有关数据分析:护理人员工作是很容易受到器械意外伤害的,尤其是进行液体药物注射时,而针头对护理工作者的损伤不仅仅是皮肤破损,更严重的是病毒的血源性感染。

1.1.2 辐射损伤 由于大多数护士不具备放射防护知识,没有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在参与实施放射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受到辐射、触电、烫伤、噪声等危害的损伤[2]。

1.2 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损伤主要体现在微观方面,因为空气也是传播的媒介,很多病菌可能通过空气传播的形式或者触摸患者接触过或使用过的东西进行病菌传播。创伤性接触是长期存在的隐患,因此很难在第一时间被肉眼观察到,这使得护理工作者感染某些传染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1.3 化学性因素

这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来源于药品以及辅助物品,比方说消毒液等。而很多种药物都是挥发性强,而且不容易排除体外的物质,可以在体内长期的积聚,进而对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化学性损伤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不仅影响到工作者本人,对孕育后代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3]。

1.4 心理社会性因素

由于护士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长期目睹患病、死亡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过度的压力会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

2 职业暴露后感染疾病的原因

2.1 防护意识欠缺

大多数年轻护士职业防护观念滞后,自我防护意识欠缺,对使用后的锐器放置不当,一些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会出现以下不带安全防护手套,对某些紧急情况的处理不当,没有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工作等问题。防护行为不到位,甚至抱有侥幸心理,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增大。

2.2 锐器伤发生率多

锐器伤害的形式有很多种,程度也不一样,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进行注射操作过程中不慎造成的针刺伤。这种针刺伤造成的伤害主要有两种方式:①针头对皮肤组织造成的伤害,如果针刺较深,可能会对患处肌肉带来伤害。②可能会被患者血液中的病菌感染,这种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2.3 受伤后不能正确预防感染

当发生意外的时候,很多护士对问题的处理明显滞后,而在处理过程中,很多的操作也不符合安全规范。有报告显示,受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的约占72.7%,不能正确处理伤口占27.3%。

2.4 防护用品使用不当

护士在手上有伤口的情况下进行护理操作,是为了节约成本或认为戴手套麻烦浪费、操作不方便等原因不戴手套。

2.5 不重视洗手

手是身体细菌最多的部位,所以如果要加强医护安全,就要特别重视手部卫生,但是很多护士非常忽略保持手部清洁的问题。

2.6 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

年轻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操作过程中接听电话,整理头发,揉眼睛等不良的卫生习惯。

3 防护措施

3.1 树立全面预防观念,做好个人防护

树立良好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到观念的引导,而每名护理工作者也应该重视安全防护的理念。如血液、体液或排泄物可能溅到面部还需戴防护眼镜,要重视洗手和手消毒,护士的任何操作离不开手,而洗手和手消毒是预防护士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常用、最重要的一项措施,规范洗手7步洗手法能去掉手部90%多的细菌病毒,所以操作中要注重洗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手套:防止病原体进入伤口。操作前自我检查,发现皮肤有破损时,尽量避免采血或与血源接触机会大的操作,必须操作时戴双层(乳胶)手套。如果要进行注射等操作,一定要带卫生手套,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和病菌接触。

3.2 防止锐器刺伤发生

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操作规范,注意针头不要刺到自己的皮肤,一定先要处理好使用过的针头再进行下一步工作。干净注射器针头分离复帽、反复操作易扎手。用过的废弃针头应集中放于特有容器中进行无害化处理[4]。加药过程中玻璃伤、掰安瓿、敲安瓿等玻璃伤后一定要按感染伤口处理后戴双层手套继续工作,受伤患处的抗病能力将会变得很差,此时更容易受到二次伤害,所以不仅要做好患处的防护工作,同时也要做好患处的康复工作。

3.3 重视工作环境的清洁消毒,养成良好个人卫生防护习惯

治疗室、护士站工作台要每天每班定时清洁消毒,对采血用物、操作台面等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地方彻底清洗消毒。在工作中注意不要轻易地将肌肤暴露在空气中,尤其是有着高度危险性的工作环境。

3.4 采取适当防范措施,掌握应急处理和预防用药方法

乙肝疫苗的注射,提倡每个工作人员都按正规注射,并且检验是否产生抗体,如无抗体产生要继续注射。一旦乙肝暴露,还要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因为到目前为止,乙肝疫苗仍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办法。所以护理工作者学习和了解暴露后的处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①患处防护:在进行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时,先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包括血液挤压、皂液以及清水冲洗等,并且操作的时间越早效果是越好。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再用碘伏消毒刺伤部位,以尽可能减少感染的程度。②评估用药:及时报告负责人,根据暴露程度评估用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用药。首次在2 h内效果最好,超过24~36 h后无预防作用[5]。

3.5 提高认识,减少精神及心理压力

心理状态也是健康的一个衡量标准,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以及工作环境的差异都会对护理工作者的心理产生明显的影响。要通过继续医学教育、业务培训等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严防差错事故发生。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正确处理护患关系,调节心态,积极应对各种压力。

综上所述,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安全防护知识的普及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很有益处。因此,护理工作者要严格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及标准,加强自我防护。医院及各科室也要加强职业暴露的预防,既可以保障医护工作者的健康,同时也是对患者负责,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1]邹雪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1(5):660-662.

[2]吴晓燕.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应对措施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20):144-146.

[3]樊怡平,张凤荣.浅谈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J].中国医药指南,2009(8):151-152.

[4]姜玉芳.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9):1281.

[5]宋玉磊.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医药论坛杂志,2010(13):109-110.

猜你喜欢

锐器针头手套
防倾倒双层伸缩锐器盒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神秘的白手套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