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

2012-01-24

中外医疗 2012年32期
关键词:消融射频电极

袁 泉

武汉市第一医院超声科,湖北武汉 430022

在中国,肝癌是一种高发而严重的恶性疾病,具有高复发、预后较差等特点。手术是唯一能够治愈肝癌的方法,但肝癌早期临床表现隐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且多数患者由于受肿瘤大小、数目、位置和早期诊断情况、肿瘤大小、部位及是否合并肝硬化等[1]因素影响,或者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目前微创治疗肝癌的技术发展迅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也得到不断提高。超声引导下实施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疗效满意,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该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为右叶大肝癌,其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年龄 38~72岁,平均年龄为(49.5±3.2)岁,病程 3个月~12年。全部经临床症状、CT增强、MRI检查、甲胎蛋白定量及病理学检查确诊,腹部CT或B超没有发现其他脏器转移,术前行三大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生化检查,电解质、心电图和胸片、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查,均无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排除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肿瘤直径为5~30 mm,按国际TNM分期标准分为Ⅲ期36例,Ⅳ期20例。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80%以上为乙肝携带者。

1.2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适应症

①原发性肝癌。②肝内结节≤3个。③无大血管浸润或邻近脏器侵犯或肝外转移;肝硬变严重或复发性肝癌残肝较小。④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2]。

1.3 方法

采用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进行二维、静态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腹部探头频率3.5 MHz,为经腹三维容积探头。美国valleylab射频消融系统,功率200 W。术前15 min肌注度冷丁50 mg。术前1 d制定手术具体方案。常规消毒、铺巾,以超声引导将射频电极按确定的手术体位、肿瘤及电极穿刺点穿入肿瘤,并施加向前的压力打开伞形电极针,治疗功率及电极张开大小由计算机实时监控,以高频震荡电流让组织离子因为电流变化而产生振动,形成>50℃的高温区于消融电极周围,使得肿瘤细胞形成凝固性坏死,观察电极针放置位置,或有无被推回的现象。先把电极针打开到2 cm,>3 cm者采用单针多点单次或多次消融,对直径<3 cm的结节采用单针穿刺单点消融[3],肿瘤消融完全后,阻抗达到最大,功率降低为零,治疗自动停止。目的为毁损肿瘤及周围0.5~1.0 cm的肝组织,手术完成后缓慢拔出电极。治疗后有效部针的癌肿部位呈现回声增强,可及时了解治疗效果。术后停止入食6 h;清淡饮食,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有疼痛、发热者予对症处理。

1.4 评价指标

术后1 d,7 d进行血清学检查,术后1周行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行增强CT,观察消融范围,判定治疗效果。无病灶无增强视为完全消融,反之则为不完全消融。以后3个月/次复查,随访1个月~3年,原治疗区域重新出现病变视为复发,肝外或肝内出现新病灶或血管浸润视为远处复发。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患者均自述上腹部疼痛伴体温升高,全部在治疗后1周内缓解。56例患者术后瘤体完全消融率为92.9%,56例患者中有28例甲胎蛋白(AFP)术前,术后均不升高,53例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 AFP显著低于术前,术后为(136.47±25.36)μg/L,术前为(641.58±58.26)μg/L,P<0.05,其中 35 例患者 AFP 降至正常。

2.2 并发症

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发热(37.4~39℃)等并发症,34例转氨酶升高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

2.3 生存率

经彩超、MRI、增强 CT术后复查,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9%、55.4%、50.0%。

3 讨论

随着超声技术的逐渐完善,其以诊断率高,操作简便,无创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近年来,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逐渐引起临床重视,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术的原理是工作电极非绝缘部位输出交变电传入人体组织,组织阻抗使得射频产生热能,使离子振荡产生高达80~100℃的高温,造成细胞热凝固坏死[4]。正常肝细胞在54℃持续1 min或60℃即刻出现不可逆坏死温度。研究显示,超声介入射频消融对原发或转移性肝癌创伤小,且安全可靠[5]。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手术方案的设计,热场的估计和布点进针的精确性、术中部针的准确性以及术中RFA效果评价是提高治疗效果重要因素。通过超声术前可以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手术体位及电极穿刺点,便于筛选手术适应症制定手术方案,正是因为术中探头导引架的使用,保证了穿刺时超声扫查面时刻与电极针在同一切面,推进时可同时探及穿刺针和癌肿,提高穿刺的准确性,患者的损伤得到了避免[6]。对于<3 cm的肝癌,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有接近的疗效。RFA对合并严重肝硬化的患者,肝功能影响小,疗效确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瘤体完全消融率为92.5%,有28例甲胎蛋白(AFP)术前、术后均不升高,53例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AFP显著低于术前,P<0.05,其中35例患者AFP降至正常。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是治疗肝脏肿瘤的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在临床操作中严格掌握其禁忌症,避免热凝范围过大而造成肝功能衰竭,对于突出肝外或紧靠肝表面的肿瘤,穿刺应谨慎,以免伤及肝周重要脏器。

[1]祝海城,马鹰,何大馨,等.彩超引导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3(1):57-58.

[2]冯莉莉,曾俊,赖全图,等.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2,47(1):6-7.

[3]陈敏华.肝癌射频消融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

[4]陈敏华.微创时代如何看待肝癌的射频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1):4.

[5]经翔,丁建民,王彦冬,等.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8):734-737.

[6]刘竞芳,曲明娣,滕木俭,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176 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3):91-92.

猜你喜欢

消融射频电极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百味消融小釜中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