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颌骨肿瘤的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表现与诊断分析

2012-01-24肖俭卫

中外医疗 2012年32期
关键词:颌骨牙根医学影像

肖俭卫

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228

骨肉瘤是骨骼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颌骨肿瘤是骨肉瘤中较少见的肿瘤,所占比例仅为骨肉瘤病例的6%~9%。颌骨肿瘤的在临床病症表现差异大,缺少统一的特征性[1-2]。该文通过该院收治的40例颌骨肿瘤的医学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不同的医学影像资料提供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进行比较,以此来准确了解颌骨肿瘤的医学影像资料特点,提高对于颌骨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较大,从14~70岁不等,平均年龄42岁,其中30岁以上的患者比例达80%,嗜好烟酒的患者15例,有饮酒史的患者19例,有吸烟史的患者25例。

1.2 临床表现

40例颌骨肿瘤患者中,肿瘤表现较硬者28例,肿瘤固定不动者22例,局部按压有痛觉者26例,患病早期同侧颈颌区淋巴节有肿大现象者10例,牙齿有牙松、牙痛、脱牙现象者8例(口腔龈癌),按压肿瘤手感如乒乓球者6例。40例患者中病理分类为圆柱瘤者4例,神经纤维肉瘤者2例,造釉细胞瘤者8例,牙釉质母细胞瘤者2例,软骨肉瘤者2例,纤维肉瘤者2例,恶性纤维细胞瘤者2例,间叶源肿瘤者2例,成骨肉瘤者6例,巨细胞瘤者6例,骨化纤维瘤者2列,其中病理显示恶性肿瘤未能分类者2例。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其中30例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肿瘤,4例患者进行局部刮出,另外6例患者由于年龄及身体健康等原因不便于施行手术化疗。40例患者均做过长时间的随诊复查追访,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但对患者术后随诊复查追访年限都不同。

2.2 影像资料的获取方法

40例患者均应用普通正位、侧位和斜位等拍摄颌骨平片,另有12例患者有CT扫描片,8例患者进行过颌面骨CR拍片,2例有口腔科诊断用的口腔拍片。该院采用多层螺旋4排机器,硬件设施达到扫描颌面骨的标准,主要硬件信息:重建间隔2 mm,螺距为1.5 mm,扫描时间1.0 s,扫描电压140 kV,扫描电流200 mA,扫描层厚度2 mm。有必要时施行病灶薄层多平面(MPR)高分辨(HRCT)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重建扫描参数,采用数字多平面重建和缩小扫描视野;扫描电压140 kV,扫描时间1.0 s,扫描层厚度0.5 mm,扫描电流200 mA,视野为(FOV)180 mm。

2.2 肿瘤位置

40例患者中下颌骨者34例,其中16例处于右侧与18例处于左侧;肿瘤位置处于上颌骨者6例,其中2例处于右侧,4例处于左侧。

3 结果

3.1 造釉细胞瘤影像学资料

一般表现为骨质透亮,颌骨呈囊状,根据其临床结构信息常分为蜂窝型、单房型和多房型这3种类型。蜂窝型的临床表现为房室呈卵圆形,形状不规则但边界清晰,内部结构为不规则网状,如蜂窝小房般密集成簇,房隔较厚,内有点状钙化区,之间有明显的透亮区;单房型的临床表现为房室呈卵圆形或标准圆形,边缘清晰整齐且有分叶切迹,由于瘤体大且有完整的包膜,骨壁被瘤体压迫可形成骨质凹陷从而出现有边缘切迹或边界锐利的单囊状改变,周边可硬化,瘤内可含牙根部等现象;多房型的临床表现为房室呈卵圆形或标准圆形,边界和间隔相互重叠且清晰可见,内呈大小不等之分房状且透亮。由于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存在于肿瘤表面,且呈骨嵴隆起状,似肉芽状突入骨壁,形成大小不等之多房性状。

肿瘤在成长过程中还可发展成周边硬化型瘤缘,影像学资料可见瘤体呈致密硬化带高密度影,环绕于肿瘤周围,这是由瘤体过大对骨壁产生慢性压迫所致。

3.2 牙根侵润型医学影像资料

表现为牙根中断或推移,牙槽骨蜂窝状透亮,当肿瘤穿破纤维包膜可沿牙根间槽浸润,可出现牙根浸润征,。

3.3 较少见的征象

囊壁骨质破坏影像不清晰,可能为肿瘤浸润骨壁所致,瘤体包裹牙齿,瘤内有白色钙化点。

3.4 颌骨恶性肿瘤医学影像资料表现

①肿瘤侵犯骨质后,穿破骨膜,继而造成软组织感染,引起局部软组织肿胀。②瘤细胞在成长过程中,肿瘤骨形成和骨破坏活动也在交替进行,最终导致骨结构破坏后形成新生瘤骨,或骨质不规则致密,引起骨针状瘤骨的出现。③肿瘤细胞侵蚀骨质,形成不规则骨质破坏,此类病人骨质一般呈斑片状、虫蚀状,边缘模糊不整齐。④颌骨肿瘤早期的临床表现为颌骨边缘模糊,局部骨密度降低,骨小梁遭侵蚀,采用MPR(多平面重建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及薄层高分辨CT(HRCT)多方位扫描能发现颌骨肿瘤早期的病灶,为临床上诊断疑似早期颌骨肿瘤最为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日常体位等因素,长管骨中的骨膜反应平时也难以发现,而CT结合MPR技术能扫描出任何微小的细节部位,这大大增加了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4 讨论

在所有已发生的颌骨肿瘤中,良性肿瘤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恶性肿瘤的比例,而造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该研究中,良性肿瘤患者有8例为造釉细胞瘤,所占比例高达20%,居第2、3位的分别为成骨细胞瘤和巨细胞瘤。这与邹氏统计理论[3]显示的占牙源性肿瘤首位的为造釉细胞瘤的观点相符合。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例患者为成骨肉瘤,所占比例为15%,软骨肉瘤与纤维肉瘤紧随其后。

中青年人常发生造釉细胞瘤,好发于颌骨以下部位且病程长。膨胀性和局部浸润性是肿瘤两种不同的生长方式,导致其形态多样的囊状透亮区,特点为牙根浸润征及周边硬化征,也是放射影像学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颌面骨髓炎,多为牙源性肿瘤且病程较长,以病牙为中心围绕齿根进行广泛的破坏性溶骨活动,颌面骨恶性转移灶,从其他部位恶性转移到颌骨骨髓内,骨破坏内有死骨,引起骨增生硬化[4],还可侵犯颌骨破坏骨质,从而导致唇颏麻木。有原发灶病史的此类患者不难确诊。相对少见的颌骨中央型鳞癌,多是由于齿囊上皮岛状残留在颌骨内发生恶变,有时破坏区内见小斑点骨岛,溶骨性破坏完全在颌骨内。必要时行细胞学检查病理定性圆柱瘤巨细胞瘤、造釉细胞瘤等对放射影像不典型的细胞瘤

医学影像资料显示颌骨肿瘤的诊断价值:肿瘤呈单房性,边缘清晰且整齐,通常提示肿瘤包膜完整,予手术刮除后有较好的临床预后效果;肿瘤呈边界欠锐,多房性,通常提示有局部浸润的可能,切除术为临床指定的治疗方案,防止肿瘤复发。可确定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影响范围和邻近器官的侵犯情况,CT(HRCT及MPR)可比较细致全面的对颅底骨进行观察,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综上,颌骨疑似占位性病变时,一定要进行全方位检查,防止漏诊或错诊,尽早排除不良病变,减少侵犯周围组织器官。

[1]Garrington GE,Scofield HH,Cornyn J,et a1.Osteogenic Sarcoma of the Jaws:Analysis of 56 Cases[J].Cancer,2007,20(3):377-391.

[2]Bertoni F,Dallera P,Bacchini P,et a1.The Istituto Rizzoli-Beretta exp erience with osteosarcoma of the jawEJ].Cancer,2008,68(7):1555-1563.

[3]Lindquist C,Teppo L,Sane J,et a1.Osteosarcoma of the mahdible:analysis of nine cases[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7,44(10):759-764.

[4]Clark JL,Unni KK,Dahlin DC,et al.Osteo sarcoma of the jaw[J].Cancer,1983,51(12):2311-2316.

猜你喜欢

颌骨牙根医学影像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
PHBV膜与珊瑚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颌骨缺损的研究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