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过程中临床护士应注意的问题

2012-01-24王雅芬

中外医疗 2012年32期
关键词:受血者血型医嘱

王雅芬

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辽源 136200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目前,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有效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护士在输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输血护理管理,提高护士输血技术,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是护士的责任和义务。通过2010年1月—2011年1月随机抽查该院临床护士40名进行问卷调查,现将关于输血过程中临床护士应注意的问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临床护士随机抽查40人,年龄25~45岁均为女性。参加工作两年以上,学历大专或本科。随机抽取20份病例。

1.2 方法

该院护理部组织答卷调查,主要针对输血前和输血后的注意事项和输血记录单进行评价,采用正确和不正确两级制度。如不正确则详细记录具体情况以便分析,由护理部质控人员以及全院科护士长分科进行调查。结果均掌握临床输血护理技术。

2 树立安全输血意识

组织全院临床护士熟练掌握临床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准确掌握关于ABO血型的鉴定、RH血型的鉴定以及各种疑难血型的鉴定。了解经血液可传播疾病的风险,操作时要带无菌手套,使自己免受污染。护士要掌握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一定要注意输血时要把有关资料保存完好无损,如病例中《输血治疗同意书》,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前5项检测报告单以及各种输血护理记录,这些患者输血的原始记录是解决输血医疗纠纷的最有力证据,使患者、医院、输血科和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保护。

3 输血前准备工作

3.1 受血者的同意权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输血前一定要告知患者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以及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所以输血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患者同意后,一定要让患者签《输血治疗同意书》。否则护士不能给输注。但特殊抢救患者除外。

3.2 输血前测定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输血前一定要检测患者血液ALT、HCV、HIV、梅毒和乙肝,明确患者输血前体内血液情况,避免输血后出现输血纠纷。即使急诊抢救患者也应抽取血标本,快速做输血前测定,并将检测结果连同病例保存好。

3.3 抽取标本前准备

护士在抽取标本前,首先将试管上填写患者姓名,到病房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切记不能在输液处采集标本,标本如有液体,无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抽取血样时记录采集时间,标本立即送往输血科。

3.4 查对所需血液

护士从输血科取回的血液必须由两名护士进行认真查对,认真进行“三查八对”。如果受血者意识不清或语言障碍,请受血者的亲属或陪护人员说明其身份。最有效的方法是为每个受血者配带标明受血者身份的腕环(带),输血前须仔细核对腕环(带)上的信息,同时核对受血者与血袋标签上的AB0血型和Rh(D)血型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输注并做好记录。

4 常用输血(成分输血)输注及护理

成分输血是临床不可缺少的一项治疗措施,它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不良反应小,稳定性强等特点,即有助于提高疗效,又能节约血源,还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需要,输入相应血液制品,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用血。这就需要我们临床护士认真掌握成分输血的方法及护理。

4.1 红细胞输注及护理

输注红细胞前严格按照医嘱,核对患者与献血者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等各项内容,完全符合后,才能进行输注,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数次,并且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输注速度要适宜。如有阻塞需要更换输血器,不要硬性挤压滤网,避免针腔内有血凝块而造成血管内栓塞。

4.2 血小板输注及护理

①严格按医嘱执行,核对受血者和献血者A、B、O和Rh血型;②采用双针头输血器,血小板输注不应通过输血滤网以防止血小板粘附于网上影响疗效,最好选用Y型管的塑料输注器。护士从输血科取回血小板后,在无菌条件下,将血小板轻轻混匀,以免血小板释放ATP发生不可逆聚集破坏;③准备好的血小板要立即输注,输注速度要快,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一般80~100滴/min。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生过敏反应。输注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净管道的血小板;④手工分离的血小板应于24 h内输注;机采的血小板可在22℃振荡保存3~5 d,不能冷藏,防止血小板受损伤失去功能。

4.3 血浆输注及护理

①按医嘱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要同型输注。②冰冻血浆使用前应于37℃水浴融化,并轻轻摇动血浆袋,使融化后的血浆内外温度一致,其外观淡黄透明。③输注时必须使用带滤网的输血器。输注速度不应超过10 mL/min。融化后的血浆应在4 h内输完,因故不能输者不得重复冰冻再用。

4.4 冷沉淀的输注

冷沉淀内含丰富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冷沉淀不稳定,容易失活。因此,解冻后及时输注,融化后的冷沉淀为澄清淡黄或略带乳光,允许有微量细小颗粒存在。并且以患者的耐受的速度而输注。未有及时输注冷沉淀,不易在室温放置过久,也不易冰冻保存。

4.5 血浆蛋白的输注

白蛋白不能与氨基酸混用,也不能和红细胞混用。

5 输血操作注意事项

5.1 加强血液的冷链保存

血液的冷链是指血液从献血身上采集到输入受血者体内,这一个过程保存和运输的设备。临床护士取血时应带冷链箱,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5.2 加强护士对输血专业知识学习

临床护士应掌握输血全过程,要掌握输血前检查制度,掌握输血速度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输血不能在原液部位直接接入,直接影响输血质量。各种输注要用18G留置针静脉穿刺后连接输血器,多种输注时,应先输血小板或冷沉淀,其次血浆,最后输血。

5.3 输注时避免血液中加入药物

血液中除了加入0.9%生理盐水,不允许加入其他药物,易使血液中成分变性,甚至发生溶血。

5.4 输注时注意滴管面高度

输血过程中高度应为莫非滴行之有效的1/2~2/3。不要过低直接与输血器过滤面冲击,造成血细胞破坏,影响疗效。要将血袋高度调整好,观察输血的速度。

5.5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输血过程中,输血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受血者,在输血开始后的15 min内,输血速度宜慢,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无不良反应可适当加快,如果患者皮肤有荨麻疹和瘙痒等症状出现,说明患者对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临床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溶血反应,是由于ABO血型不合引起。

临床表现: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

处理原则:①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浓度吸氧;③利尿,防止肾衰竭,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贴在病历中;须将原袋余血及新采集的血样送交输血科。

6 结果

护士的临床输血方法均符合输血制度和管理规范;但20份病例中护理记录单上11例合格,9例存在问题11处。其中输血护理记录单上取血护士未签名2处;输血记录单,输血临时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三者护士签名不一致1处;输血后无相关记录4处;输血记录单与临时医嘱单签约时间不一致4处。

7 主要原因

①对护理记录重视不够,交接班漏记录或非危重病人不是每日输写护理记录,因此输血治疗后未及时记录;②病房护士岗位职责不明确,个别执行医嘱护士与书写护理记录的不是同一名护士,因此存在漏签或签名不一致情况;③对护理记录准确性认识不足,护士执行输血时未将临时医嘱单带到病人床旁,输血操作完毕后,立即在输血记录单上签时间导致输血记录单与临时医嘱单上执行时间不一致。

8 对策

护理部针对输血记录方面存在问题结合输血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了输血病人输血护理记录要求,如: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液成分、量、血型;输血前、输血后30 min以及输血结束时生命体征;输血中、后有无输血反应及其处理情况。要求执行者在输血记录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上的签名和执行时间保持一致。使输血护理管理更加有章可循,充分提高了临床用血安全。

9 结论

输血护理是临床护理中必须要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同时护士也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最后把关者。所以,护士一定要掌握好各种输血的特点及输血的应急预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输血安全意识,具有丰富输血知识和技术,保证输血安全有效,提高输血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合理输血。

[1]霍俊梅,王巧莲,郑林平.成分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J].全科护理,2009,12(35):57-58.

[2]马淑贤.成分输血技术与输血安全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24):166-167.

[3]王佳,庄辉.加强安全输血的保障体系[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3):157.

猜你喜欢

受血者血型医嘱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医嘱
电子医嘱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