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价值

2012-01-23赵建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7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蛋氨酸心血管病

赵建彬

河南长垣县人民医院 长垣 453400

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是氨基酸半胱氨酸的异种[1]。近年来,Hcy与心脑血管的关系日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临床检测Hcy升高常提示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为了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临床诊断及对预后进行分析,本研究分别对我院2011-03-2012-03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60例冠心病患者及60例正常体检者的Hcy水平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03-2012-03收治60例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41~79岁,平均(68.5±27.5)岁。60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42~78岁,平均(67.5±25.5)岁。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42~80岁,平均(68.5±26.5)岁。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脑血管病患者符合全国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脑卒中诊断标准,心血管病患者冠脉狭窄>70%。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心脑血管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及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或冠心病;年龄40~80岁;同时排除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4 检测方法

1.4.1 检测设备:BECKMAN COULTER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德赛诊断系统有限公司(上海)试剂盒。

1.4.2 检测方法:采用酶循环法。所有的患者均于入院后的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后分离得到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具体步骤按相关操作步骤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BZ_15_1694_320_1782_360)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组为(25.72±6.71)μmol/L;心血管病组为(21.33±5.22)μmol/L;对照组为(14.52±4.19)μmol/L;脑血管病组与心血管病组Hcy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最新研究表明,部分心脑血管病患者并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结果提示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外,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还存在独立危险因素[4],这一危险因素就是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该氨基酸含S分子,是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之一。而甲硫氨酸是一种含硫的必需氨基酸,其在三磷酸腺苷(ATP)供能的作用下,先形成S-腺苷蛋氨酸,再在转甲基酶的作用下,形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再脱去腺苷成为同型半胱氨酸[5]。笔者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可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同型半胱氨酸可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其功能损伤会发生血管收缩甚至形成血栓。(2)高同型半胱氨酸激发血小板功能,促进血液凝固,加快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3)高同型半胱氨酸影响花生油烯酸(Arachidonic acid)的代谢,使血栓素合成增加,而血栓素有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小板凝集作用[6],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4)高同型半胱氨酸增强凝血因子的活性,抑制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物的活性,降低血栓形成因子的活性。(5)同型半胱氨酸发生自发氧化,形成H2O2和一些超氧化物,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氧化,也造成血管平滑肌持续收缩,导致机体缺氧,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同型半胱氨酸的主要来源是通过饮食摄取蛋氨酸,蛋氨酸脱甲基化生成后生成同型半胱氨酸,其代谢途径需要包括蛋氨酸合成酶、维生素B、维生素B小叶酸、胱硫醚β合成酶参与,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进行代谢。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或酶功能障碍等均可导致Hcy升高[7]。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1-03-2012-03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60例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组为(25.72±6.71)μmol/L;心血管病组为(21.33±5.22)μmol/L;对照组为(14.52±4.19)μmol/L;脑血管病组与心血管病组Hcy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作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雷小平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l(6):619-920.

[2]周娜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22-123.

[3]欧阳强,韦英海,陈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3):433-434.

[4]Herrmann W.The importanc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as a risk factor for diseases:an overviw[J].Clin Chem Lab Med,2001,39(8):666-674.

[5]唐梦熊,黄文增,张步延,等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2,14(4):305-306.

[6]田青平,刘乃奎,汤键,等 .同型半胱氨酸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内信号传递途径[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2):152-154.

[7]Tanne D,Haim M,Goldbourt U,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seronl homocysteine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mong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J].Stroke,2003,34(3):632-636.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蛋氨酸心血管病
基于蛋氨酸代谢调控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机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蛋氨酸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