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肝、脾、肾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

2012-01-22邢冬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肾阳虚症候肾气

邢冬梅

中煤第一建设公司职工医院中医科,河北邯郸 056022

更年期综合征在中医学中亦称为绝经前后诸症,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一般为45~55岁)或因为多种原因致卵巢功能衰竭出现一些与绝经有关的证候[1],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潮热或面目、下肢浮肿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这些症候往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轻重不一,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

本病的发生,中医学主要认为是由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血不足,脏腑失于濡养,肝气郁结,机体阴阳失衡所致,累及脏腑涉及肾、肝、心、脾。西医角度考虑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最终导致下丘脑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2]。更年期的发生还与个体体质,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及精神、神经因素有关。在这里笔者将侧重点放在肾、肝、脾的影响上。

1 肾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肾为“先天之本”,藏有“先天之精”,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肾主骨生髓,外荣于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与惊,在液为唾。《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文中所讲即为肾气充盛,月经初潮,肾气衰竭,经水断绝。

肾阴、肾阳均是以肾中精气做为其物质基础,肾阳虚或肾阴虚二者均为肾中精气不足即肾虚的表现,或者“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出现阴阳皆虚。

1.1 肾阴虚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

肾阴虚,天癸属于阴精,素体阴虚,或各种原因失血,多产房劳者,在此年龄期间,多呈现肾阴亏虚,阳失潜藏之征。更年期症状多呈现因肾阴虚不能上荣于头目脑髓而头晕目眩耳鸣;阴不维阳,虚阳上越,可见头面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肾虚则腰膝痠痛。肾阴虚,冲任失调,则月经失期或先后、多少不等,阴虚血燥生风,故皮肤干燥或瘙痒,阴虚内热,则口干、便秘,溺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1.2 肾阳虚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

肾阳虚,绝经之期肾气渐衰,或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取冷,可致肾阳虚衰。这时可因肾阳虚惫,命门火衰,阳气失于温煦,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肾虚冲任不固,则易经行量多或崩中暴下。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虚则膀胱气化无力,水道失制,故小便频或失禁,夜尿多,面浮肢肿,舌质淡,或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之象。

2 肝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主藏血。《血证论》“木之性主于疏泄”[3],《素问·五脏生成篇》“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释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本神》“肝藏血,血舍魂”[4]。

2.1 肝主疏泄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

肝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主要环节。肝的疏泄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起了重要的平衡协调作用,疏泄功能减退可致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疏泄升发太过,可致肝气上逆,肝的疏泄功能为一重要作用是调畅情志,因情志的正常与气血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肝疏泄功能异常,则气血循环异常,即可导致情志的异常表现,出现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或升发太过,心情易于急躁。反之,在反复的持久的情志异常情况下,亦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致肝气郁结或疏泄升发太过。

2.2 肝主藏血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

肝藏血功能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它主要体现在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之过亢,而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其次,亦有防止出血,调节全身血量的重要作用。肝的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与女性的月经来潮紧密相关,肝血不足或肝不藏血时,即可引起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或经多崩漏等。其次,肝血不足,心血亏损,魂不守舍,可见惊悸多梦、夜寐不安、梦呓甚则出现幻觉。

3 脾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主升”“脾以升为健”[5],通过脾的升清把脾运化的水谷精气吸收散布转输于各器官、组织。这里要强调的是脾的统血功能,《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6]。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这其实是脾气的固摄作用。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正常,则血液正常循行。反之,气血生化无源,气虚血亏,气不摄血,则可导致出血,而现崩漏及其他出血之症,在临床症候中,在更年期阶段,若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或劳倦过度,耗损脾阳,可致脾肾阳虚而呈现一系列更年期症状,如:除有肾阳虚所致诸症状外还可见便溏纳呆,崩漏,或月经少,气短懒言,气虚汗出,思虑重,多疑,失眠等。

4 更年期综合征的分型、论治

更年期综合征按照个体差异,阴阳失衡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证候,主要症候为以下几类。

4.1 肝肾阴虚

以月经周期紊乱,潮红汗出,烦躁激动,头晕失眠,舌苔薄,质红,脉弦细,为主。治宜滋养肝肾,壮水制火为主,运用六味地黄汤,左归丸等加减。

4.2 脾肾阳虚

以腰膝酸软坠胀冷痛,便溏纳呆,气短乏力,小便清长,夜尿多,或月经紊乱或崩中漏下,精神不振,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或厚,脉沉弱。治宜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方以右归丸、参苓白术散为主加减治疗。

4.3 肝郁

以精神抑郁,胸闷喜叹息,胸胁撑胀疼痛,易怒,烘热汗出,无故悲伤,哭笑无常,月经紊乱,舌质偏红,苔薄淡黄,脉弦为主。治宜舒肝解郁,以逍遥丸,开胸顺气丸为主加减治疗。

5 典型案例

患者,女,47岁,2006年11月9日来诊。主诉浑身不适,心烦易怒,叙述病情时委屈流泪,自述生活无意义,时心悸但心电图多次检查为正常心电图,潮热汗出,乏力,纳差腹胀,睡眠差,梦多,夜间小便次数3~4次,月经紊乱,时2或3个月一行,行经时长,多为十余天,经色暗,舌质暗舌边有齿痕,舌苔稍厚腻,脉沉弱。辨证分析该患者脾肾阳虚,兼有肝气瘀滞,心血不足之象,治以益肾健脾,疏肝解郁,兼以养心,方以右归丸加减(熟地15 g、炒山药12 g、山茱萸18 g、枸杞15 g、鹿角胶5 g、菟丝子18 g、杜仲18 g、当归9 g、肉桂6 g、覆盆子18 g)为主加用健脾益气之党参12 g,白术18 g,茯苓15 g,炙甘草12 g,兼用疏肝解郁之佛手12 g,枳壳12 g,川楝子9 g,养血柔肝养心之白芍9 g,百合9 g,随诊调整用药,4周后症状基本消失,服药期间行经1次,为8 d,嘱停药后金匮肾气丸,舒肝丸连续服用15 d巩固。

6 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涉及多个脏腑,个体差异很大,治疗上常需根据具体情况去调整多个脏腑之间的阴阳失衡。以上主要论及的是肾、肝、脾,而在临症中,三者常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治疗上也需兼顾彼此。另外,更年期综合征也常累计于心,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健忘易惊之症。在临床过程中,因人而异,方能有好的效果。从2006~2010年,5年统计的173例更年期综合症患者中,肾虚、肝郁、脾虚三者症候同时出现的36例,占21%;肝肾症候同时出现的109例;占63%,脾肾症候同时出现的21例,占12%;单纯肝郁症候出现的有7例,占4%;这7例肝郁患者中年龄多<40岁,由于外界情绪刺激、家庭、工作等诸多外在因素致情绪郁结,日久而成。但本证临床治疗预期效果还是很乐观的。只要辨证准确、及时并积极坚持治疗,大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1]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6.

[2]刘忠德,刘明.妇产科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58.

[3]唐容川.血证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

[4](明)张景岳.类经[M].三卷,吴少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9.

[5]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4-35.

[6]秦越人.难经[M].刘渊,吴潜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61.

猜你喜欢

肾阳虚症候肾气
更正说明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