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胆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体悟

2012-01-22栗晓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宁心安神竹茹悸动

栗晓乐,李 彬,李 明

温胆汤最早见于《外台秘要》:“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全方药性以温为主,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在原方基础上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个,生姜减为五片,使全方药性由偏温而归于平和,其主治在“虚烦证治”仍沿袭《外台秘要》之治,又治“惊悸”,在“惊悸证治”项下则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涎”变生的诸证。笔者发现温胆汤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中,且收效甚显,兹列举验案三则,以供同道参考指正。

1 冠心病心绞痛

病例[1] 患者,男,64岁,2011年3月21日初诊。2010年冬季以来,步行或爬楼后出现心前区憋闷、压榨性疼痛感,曾查冠脉双源CT提示:前降支狭窄65%,余冠脉散在斑块,狭窄均在50%以下。口服硝酸异山梨酯、阿托伐他汀钙、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遂来诊。症见:活动时胸闷、胸痛,全身困重,眩晕头痛,时有恶心,泛泛欲吐,形体肥胖,纳眠稍差,二便可。舌质稍暗,苔白腻,脉细滑。听诊心肺无异常,肝颈静脉回流征(-),双下肢无水肿。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辨证为痰浊壅盛、痹阻心脉,治以理气化痰,佐以活血通脉,以温胆汤合丹参饮加减。处方:半夏9g,茯苓12g,陈皮15g,枳壳10g,竹茹12g,白术15g,丹参15g,远志9g,檀香5g,砂仁6g,炒枣仁20g,生姜5片,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七剂。以上西药继服。二诊(3月28日):患者服药后胸中闷痛不舒症状稍有减轻,眩晕失眠症状明显好转,恶心、泛泛欲吐症状消失。舌苔稍白腻,脉细滑。方嘱患者清淡饮食,忌烟酒,效不更方,原方去生姜、远志、炒枣仁,加三七粉(冲)3g,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4剂。西药继续服用。治疗后诉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减轻,散步时未发作闷痛症状。继服上方1个月后无明显症状。

按:《证治汇补》云:“痰阻心脉而发为心痛”。患者嗜食肥甘、烟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浊内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眩晕昏蒙;痰浊阻滞,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故胸闷恶心;痰为阴邪,其性黏滞,停于心脉则心脉痹阻而见心胸憋闷如塞而痛。温胆汤诸药多理气之品,枳实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辛以理气;半夏辛散,善开宣气机。本方化痰之功实得益于理气开郁之力,亦即治痰先利气,气顺则痰利;复配以竹茹则和中理气之力增强;加茯苓、甘草和中健脾,以杜生痰之源。丹参饮为化瘀行气止痛之良方,丹参活血而不伤气血,配檀香、砂仁温中行气止痛。全方长于理气化痰宽胸,并佐以活血祛瘀,凡心绞痛患者胸闷胸痛、眩晕、呕恶、肢麻等,舌稍暗,苔白腻,脉滑,投之每能获效。

2 心律失常

病例[2] 患者,女,52岁。2010年5月25日初诊。3年前患者觉气短,胸闷,偶有心慌不适,未正规治疗。近两个月来时有心慌不适,心中悸动不安,性情急躁。曾口服美托洛尔,症状稍改善,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刻下诊见:心慌不适,心中悸动不安,伴胸闷烦躁,头晕目眩,口苦,呕恶纳差,夜寐差,胆怯易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门诊查24h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1 024次/24h);偶发房性早搏。西医诊断:心律失常;中医诊断:心悸,嘱痰热扰心证,治法:清热祛痰,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合桂甘龙牡汤加减,处方:黄连9g,竹茹12g,陈皮9g,半夏12g,茯苓12g,枳实9g,炒枣仁30g,远志15g,生姜3片,苦参15g,生龙牡各15g,桂枝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共服七剂。二诊(6月1日):服上药后阵发性心慌不适次数减少,心中悸动不安症状好转,纳眠改善,但仍有心慌不适发作,偶有心中悸动不安,舌质红,苔稍白腻,脉滑。上方去炒枣仁、远志,加甘松10g,服14剂,嘱其下次来诊前复查动态心电图。三诊(6月15日):患者诉近日纳眠可,心慌不适、心中悸动不安症状消失。复查动态心电图示:房性早搏12次/24h。嘱其继服上方7剂巩固治疗。半年后电话随访,诉症状未再发作。

按:心律失常归属于祖国医学的“心悸”、“怔忡”等范畴。多因阳虚心血不足、七情不和、痰浊壅结或瘀血阻滞等所致。王肯堂《证治准绳》指出:“郁痰积于心包胃口,而致惊悸、怔忡者有之”。诸阳受气于胸,邪恋胸中,胸阳不展,津液不布,凝聚成痰。痰阻脉络则心悸怔忡;痰火互结,内扰心神,则心悸不安,易惊烦躁;痰蒙清窍则头晕目眩。治宜清热豁痰,宁心安神。温胆汤有清胆和胃之功,可使热清、湿去、痰消,桂甘龙牡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两方合用,可达清热化痰,安神定悸之效。

3 病毒性心肌炎

病例[3] 患者,女,25岁,2011年2月19日初诊。2周前曾有感冒病史。3d前出现阵发性胸闷、心慌,遂来诊。诊见:发作性胸闷、心慌,心烦急躁,头晕失眠,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广泛ST-T改变。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CK)345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6 U/L。心肌放射性核素扫描(ECT)示:广泛心肌节段性放射性分布明显稀疏。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断:胸痹、心悸,辨证:痰热内扰,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黄连6g,半夏9g,茯苓15g,陈皮12g,枳实10g,竹茹10g,桂枝9g,石菖蒲6g,远志10g,大黄6g,炙甘草10 g。服7剂后,心悸、胸闷症状明显减轻,又加减化裁服药15剂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心肌酶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按: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青少年,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邪毒外犯,内舍于心,宿于血脉所致,其病位在心,可损及他脏,损伤脾气则聚湿成痰,痰阻气机,气血不得通畅,而致心悸胸闷,泛恶欲呕,眩晕,口干不欲饮。脾气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可致气虚,故出现气短乏力。痰郁易化热,而出现心烦急躁。方选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化痰,加桂枝、甘草温补心阳,石菖蒲、远志化痰宁心安神,大黄泻热通腑。诸药合用,清痰热而宁心神,则病自愈。作者简介:栗晓乐,现为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邮编:450008);李彬(通讯作者)、李明,工作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邮编:450000)。

猜你喜欢

宁心安神竹茹悸动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悸动是什么?
睡前捶背 宁心安神
在古石绝壁前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慌张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肾上腺NPR—A机理探讨
我家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