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脑主神明”研究心身疾病

2012-01-22郭春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补脑神明汤加减

郭春莉,付 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身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正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脑主神明的理论是研究心身疾病的主线。本文从脑主神明的角度探讨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

1 心身疾病概述

所谓心身疾病,就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由于它具有生理上的障碍,因此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心身疾病应具备6个基本条件:必须具有躯体疾患;发病前必须存在明确的心理因素,并且在疾病过程中,心理因素与躯体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必须具有以情绪障碍为中心的临床表现;常有一定性格缺陷等易患素质;心理治疗在心身综合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一般预后较好,除非原发疾病不可逆转。6个基本条件中,2、3、4项称为心身疾病的三大临床特征[1]。

心身疾病范围很广泛,主要有冠心病、胆囊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痉挛、慢性胃炎、哮喘、神经性头痛、过敏结肠症候群、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关节炎、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脑梗死、雷诺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病、瘦弱病、特发性水肿、自主神经失调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和疲劳症等。此外还包括妇科痛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青春期疾病、中年慢性病、老年病、人类亚健康状态等也需要中医心身医学处理。

2 病因体现脑主神明

伴随着社会转型以及经济模式的变革,社会竞争的压力增大,家庭人伦道德的变化,对人类造成重大威胁的致病因素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师王新陆教授在《脑血辨证》中明确提出现代疾病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为: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环境污染[2]。不良生活习惯多兼有扰乱脑神和污浊血液的双重性质。如吸烟、饮酒、起居失常、暴饮暴食等均可浊血污脑而致病。精神因素刺激大脑,大脑中微小的化学变化出现偏差均会出现病证,与中医“百病皆生于气”的认识一致。中医认为情志致病的关键在于逆乱气机,扰乱脑神。脑为元神之府,统五脏气机,特别是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的升降由脑所统,脑神下及,使肝气条畅,因此,情志致病,总责之脑。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食物链的污染等,致使有毒物质被体内吸收并进行富集、沉积,日久浊血污脑,引起慢性中毒或机体危害,发生如癫痫、肝病、血液病、肿瘤、心血管病等,导致脑浊、脑痿。这些致病因素的存在均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3 脑神逆乱是心身疾病的机关

脑和五脏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脑主精神、神志。神、魂、魄、意、志分属心、肝、脾、肺、肾五脏,但脑为元首,统帅五脏之神,是众神之长,众神自此而生而长,各行其生理功能,神、魂、魄、意、志是脑主神明功能在脏腑中的具体体现。脑和脏腑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脑主宰脏腑形体官窍组织的生理活动心之行血,肺之呼吸,脾之运化,肝之疏泄,肾之封藏,胃之受纳,小肠之化物,大肠之传导,三焦运行津液与元气,膀胱贮尿与排尿,胆储存与排泄胆汁以及四肢之屈伸,躯干之俯仰,目之视物,耳之闻声,口之摄食,舌之感味等等人体所有的生理活动,无一例外,都是在脑主神明的作用下进行的。若脑主神明功能正常,人体各脏腑功能互相协调,各司其职,互助互用,则全身安泰。反之则导致人体功能紊乱,疾病由此而生[3]。精神刺激、七情所伤、五志不和,则上扰于脑,可致脑神紊乱郁蔽,出现精神不振、视听不明、行动不敏、忧喜不定、易惊易恐、心悸怔忡等证,脑神逆乱是情志致病的基本病机,也是其他脏腑功能紊乱的激发病机。境遇人事的刺激,首先伤脑,脑伤则气机逆乱,进而影响心、肝、脾、肺、肾及其他脏腑,从而导致临床上各种各样的心身疾病。

4 形神并治是脑主神明的运用

张景岳曰:“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形神并治法已经被认为是治疗心身疾病的有效法则。《素问》:“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乃不愈”。治神即针对心身疾病的心理因素特点,以针对性的语言或适当的方法作用于患者的大脑,通过自我分析调控法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功能状态,从而作用于心、肝、脾、肺、肾及其他脏腑。治形即用中医辨证论治来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通过形神并治,使人体阴阳气血平衡、形神合一,从而达到治愈心身疾病的最终目的。

形神并治的治疗过程是在脑主神明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的具体方法。脑主神明首先是指脑主机体内在的精神活动。所以治神要求医生和患者都要心情平静,情绪稳定。情绪是内外刺激的一种客观表现,又是一种主观体验。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或不稳定时,人的兴奋性随之而下降,生理功能、心理承受能力、机体的免疫功能也随之下降。就中医治神而言,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激发、推动机体的自我调整能力,调动机体固有的积极因素使机体的正气上升、邪气下降,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机体正常的气血平衡、阴阳平衡、动静平衡,实现机体由病理状态向生理状态的转化。这个转化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患者情绪的支持。

随着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治疗大法、处方用药为现代中医所熟悉、掌握,昔日那种从五脏求因论治脑部疾病的辨治方法将会改变。这样从脑论治疾病的理论就促进了临床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中医学术的不断进步。《脑血辨证》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若干归于脑经的中药,如醒脑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和香、石菖蒲、附子;平脑安神药:朱砂、磁石、琥珀、龙骨、牡蛎、珍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合欢皮等;养脑补髓药: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等;温阳通脑药:麻黄、桂枝、紫苏、细辛、白芷等;解毒清脑药:石膏、知母、栀子、大黄等;清化脑浊药:藿香、佩兰、青蒿、苍术等;疏达脑气药:香附、乌药、降香等;调理脑血药:丹参、川芎、桃仁、红花、郁金等。

根据脑血辨证理论体系,在临床上可以把心身疾病分为脑神紊乱,脑浊不清,心病及脑,肺病及脑,肝病及脑,脾病及脑,胰病及脑,肾病及脑、气血两虚等证候。①脑神紊乱证,常采用养脑安神,畅达气机,填精补髓的治法。选用宁脑安神汤加减。该方由珍珠母、酸枣仁、合欢皮、郁金、益智仁、淫羊藿、甘草组成。②脑浊不清证宜化浊清脑醒神。选用化浊清脑汤加减。该方由菖蒲、远志、柴胡、山栀、龙齿、茯苓、白矾、黄芩、半夏组成。③心病及脑证治疗应养心补脑,安神定志。选用养心补脑汤加减。该方由人参、黄芪、白术、云苓、当归、酸枣仁、合欢皮、木香、甘草组成。④肺病及脑证应以养肺补脑,安神宁志为治则。选用养肺补脑汤加减。该方由西洋参、麦冬、沙参、黄芪、五味子、琥珀、百合、清半夏、甘草组成。⑤肝病及脑证宜养肝补脑,疏达宁神。选用养脑调肝汤加减。该方由龙胆草、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合欢皮、香附、甘草组成。⑥脾病及脑证应健脾补脑,养血安神。选用健脾补脑汤加减。该方由党参、黄芪、白术、茯神、当归、肉苁蓉、酸枣仁、合欢皮、陈皮、甘草组成。⑦胰病及脑证应以健胰补脑,养阴生津为治则。选用健胰补脑汤加减。该方由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熟地黄、山萸肉、山药、黄芪、甘草组成。⑧肾病及脑证应以健脑补肾,宁神定志为原则。选用健脑补肾汤加减。该方由鹿茸、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山萸肉、肉苁蓉、补骨脂、牛膝、茯苓、陈皮、甘草组成。⑨气血两虚证应补气养血,温阳健脾。选用八珍汤加减。

5 病案举隅

抑郁是一种心境状态,是以显著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内科疾病患者常可合并有抑郁症,且疾病越严重其抑郁症患病率越高[4]。最常见的情绪、行为躯体症状有:显著的抑郁心境;丧失兴趣和愉快感;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无价值感和内疚感;感到前途暗淡;有自伤或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性欲障碍;易疲劳;注意力集中困难[5]。王新陆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充分认识到脑与抑郁症的密切关系,独辟蹊径,从脑论治抑郁症,屡起沉疴。笔者有幸从师学习,颇获裨益,现文介绍其临床治愈抑郁症案一例。

病例[1] 男,21岁,2007年6月11日初诊。患者因学习过于劳累导致精神不振一年余,伴烦躁易怒,曾因琐碎小事威胁其母亲,平素易疲劳,懒言,失眠多梦,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现患者已经休学在家。纳可,小便调,大便稀,舌红暗,苔黄稍腻,脉弦细。半年前在西医院确诊为抑郁症,长期服用安定、氯氮平、谷维素等药物,效果时好时坏,且病情有加重趋势。为求中医治疗,特慕名而来。老师经过仔细询问病史,诊断为中医的郁证,辨证属心肝不调,脑神逆乱。当以调肝养心,安神定志为治法。选用自拟方养脑调肝汤合养心补脑汤化裁。处方如下:炒枣仁30g,当归15g,生熟地各15g,黄连10g,莲子15g,党参15g,丹参15g,赤芍10g,柴胡10g,五味子15g,百合15g,生甘草10g,珍珠母30g,远志10g,菖蒲6g。水煎服,日一剂,连用6d。

在服用中药时,将安定减半,每晚睡前服用一片,其余西药均停用。1周后复诊时,患者诉说睡眠较前稍有改善,但服药后自感手心发热,体温不高,其他症状同前。查体见舌边尖红,苔黄,脉细长。在上方中加入地骨皮15g,继服六剂。1周后复诊时,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每夜能安静睡眠7h左右,偶尔做梦,平时可与家人进行心平气和地交谈,其母诉说患者曾主动要求帮助做饭。经过半月治疗,更加坚定了患者和医生的信心。安定逐渐减为半片直至停用,守方治疗1年,曾根据病情略微加减,若兼心烦,加生龙齿、郁金等;若痰热较重,加枳实、南星等。若心中惕惕,易惊善怒,偏于胆气虚,加琥珀、磁石等,后期间断服药。现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并于今年顺利参加专升本考试。

6 结 语

“脑主神明”的理论建立在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基础之上,只有充分地认识并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及观点,才能真正感悟“脑主神明”的涵义并运用到心身疾病的研究中。

[1] 梅妍.论武成教授心身疾病机制的三段论[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3):268.

[2] 王新陆.脑血辨证:中医理论发展的探索[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

[3] 周永红,王新陆.确立“脑主神明”是藏象学说发展的必然——兼论藏象学说的利与弊[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3):37.

[4] 吴文源,季建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8.

[5] 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4.

猜你喜欢

补脑神明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画地为牢
王的神明
爱 自 己
补脑
核桃适合男人吗?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