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2-01-22孙桂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危重症心肌梗死家属

孙桂霞

山东宁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内科,山东 济宁 272100

内科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时要求迅速、及时、准确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基石,也是护理人员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1]。笔者总结近年临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内科住院的148例患者,其中男92例,女56例,年龄34~87岁,平均(49.4±11.4)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高血压病33例,脑血管疾病38例,急性呼吸衰竭35例。

1.2 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患者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包括:稳定患者的情绪、加强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加强非语言交流、消除依赖心理、运用放松训练减轻焦虑和音乐治疗等方法。

1.2.2 危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的实施程序 心理干预的基本程序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可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2 结果

通过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相关心理干预,本组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明显改善;医患配合程度明前提高。

3 讨论

心理测验法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进行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是测量心理现象的数量化手段。所得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可避免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心理测验是心理诊断中最常用的且较科学的测试方法。心理测验使用的各种工具称为量表[1]。临床上常用的量表主要有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研究表明,过度的焦虑通过心理应激,可引起神经内分泌障碍,导致免疫力低下,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严重的抑郁又常是引起患者萌生轻生意念或自杀行为的直接原因。因此,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焦虑、抑郁等是一种情绪,不易直接观察到,一般只能从其所引起的生理和行为表现推断。使用心理测验量表,可以对这种情绪的程度进行较为客观的量化评估,而且便于统计和处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因为个体在遭遇疾病、意外等挫折时,所产生心理反应的强度及采取的应对方式,往往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类型及对所患疾病的认知[2]。只有了解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干预对策选择得适当与否,是影响心理护理质量的关键。应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及病情主动相应的进行处理,护理是关键性工作[3]。老年患者更是需要重点处理的对象,并且应该充分的尊重老年患者的意愿,针对老年患者听力障碍等问题,想办法让患者能听清楚,并且要强化式重复教育。对于小儿患者,要重点对家属进行教育、说服和指导,克服家属的急躁心理,尽快使家属的心境平和下来,积极的配合治疗。要教会患者和家属做放松训练,循序渐渐的指导其进入状态,护士在给予言语指导的同时,有条件的要配备音乐播放设备。护士需要事先了解患者在什么情境中最感舒适、惬意、轻松。常见的情境是在大海边[4]。指导语可以这样给出:“我静静地仰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人,我感受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我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微风带来一丝丝海腥味,海涛在有节奏地唱着自己的歌,我静静地、静静地谛听着这永恒的波涛声……”。护士在给出上述指示语时,语气要柔和,语调适中,节奏要逐渐变慢,配合对方的呼吸。护士也要具有想像力;使语言指导具有形象性。

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干预性护理,家属关心的问题就是疾病的治疗情况,针对患者家属的这些需求,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的对家属的问题进行解答,必要时,请医生来协助解答。以期达到相互配合,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及时与家属沟通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效果方面的信息,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让家属陪伴,并体谅家属在患者旁边持续徘徊时的心情[5]。在患者病情有变化时,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能及时通知家属。给家属适当的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在这方面更应该以身作则,特别是对患者,要多鼓励,多指导,多关心。

另外,对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因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误诊,如有时疼痛部位在中上腹伴恶心呕吐而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因此,对有下列情况的患者应加强监测,以便早期判断病情:(1)当心电图不典型改变持续超过24 h,伴或不伴心肌酶的不典型变化,均应想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2)老年人突然发生气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而原因未明,或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降低且无原因可寻,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3)老年人有较重而持续较久的胸闷或胸痛,即使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也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职业、文化、经济条件、家庭的态度、工作单位及其同事的态度,评估并维护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支持程度。良好的社会支持可缓冲危重症患者的应激状态,对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些社会支持中,家庭支持显得尤其重要。患者度过急性期后都需要出院继续治疗、休养,家庭将成为其康复休养的主要场所,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需要共同面对疾病给他们带来的改变,家庭支持功能的强与弱关系着出院后患者健康质量的高低。

[1]杨艳青,刘英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术后护理[J].护理学报,2012,19(2):23-24.

[2]周菊,王惠珍,钟海洋.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45-46.

[3]支晨.ICU患者Swan-Ganz导管病情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67-68.

[4]杜岳.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89-90.

[5]申晓春.急危重症患者做CT检查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33-34.

猜你喜欢

危重症心肌梗死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