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2012-01-22卞玉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室性监护心肌梗死

卞玉华

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ICU,江苏海门 2261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即为冠状动脉闭塞引发的心肌突发性缺血、坏死等恶性心律失常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1],而由此引发的心律失常也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后果严重,病死率高,如能密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给予早期救治及护理,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自2009年1月~ 2012年1月收治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经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2~73岁,平均(54.6±7.7)岁。临床表现:呼吸障碍、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大汗淋漓,并有焦虑、恐惧、紧张情绪。26例患者单纯下壁心肌梗死6例,前间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3例,高侧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5例,右室梗死2例。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心肌梗死发病1 d内17例,发病1~3 d内6例,发病4~7 d内3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进入监护病房专人护理,卧床休息,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设备,药品准备充分、齐全,除颤仪待机备用状态。其中行静脉溶栓治疗者16例,其他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

1.3 疗效标准

以无室速发作,室性早搏减少90%以上为有效[2]。

2 结果

本组患者26例,临床治愈出院18例,5例患者自觉明显好转,3例死亡。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心律失常2例。

3 护理

3.1 心电监护

患者入院后应给予持续性心电监护,由专人进行护理,保证监护仪波形清晰,每30分钟记录1次心率、意识、血压等。如果患者为复杂的心律失常,可以冻结心电波形,对典型波形进行分析,以确认患者病情。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准备好抢救所需药品及器械,监护电极贴放位置要避开电复律部位,注意观察监护导联有无脱落,以免影响电复律。如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1 mg静脉输注。如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合同时合并低血压的患者,可静脉注射阿托品0.5~1.0 mg。如出现心室颤动,应立即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如出现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应随时准备安装起搏器。患者维持心率60~80次/min为宜,避免增加心肌耗氧量。

3.2 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

在心肌梗死发病后24 h左右,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较高,在发病1周左右的时间心律失常发生比率较低。心律失常的类型常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常发生于下壁及下后壁心肌梗死中,恶性心律失常常出现于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之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心肌梗死的部位,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护,同时对于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人员在监护中要注意把握时间与心律失常的类型,做到有针对性的监护。

3.3 用药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常表现为严重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如果仅给予休息或含硝酸甘油护理,不能缓解疾痛的症状,此时可以给用吗啡或盐酸哌替啶镇痛[3]。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观察血压、神志变化,防止低血压及呼吸障碍的出现。当出现心肌梗死后伴发心律失常,常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见,而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发现患者出现室早达5次/min时,即为频发室性早搏,及时通知医生,并可使用利多卡因室性心律失常给予50 mg静脉注射,每10分钟重复1次,利多卡因用量过大时会出现头晕、视觉障碍等,输注速度过快会出现嗜睡、谵妄等意识改变[4],输注时药物用量需准确。同时与葡萄糖溶液共同静脉给药时要注意速度不要过快,防止出现低血压。当患者出现室颤时,迅速给予有效的心律复苏,及时进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首先给予200 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如无效,可改用360 J能量,在保证足够的血氧饱和度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往往是下壁及后壁心肌梗死易发生的情况,要及时做全导联心电图,并要引起注意,并及时报告医生。如出现心动过缓,可静脉注射0.5 mg阿托品缓解。当血压过低时,要给予阿托品1 mg,并密切观察血压上升情况。当患者出现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安装临时或永久起搏器。

3.4 一般护理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良刺激,避免由于活动而增加心脏负担和耗氧量。(2)吸氧:间断或持续吸氧2~3 d。(3)解除疼痛,根据医嘱予:①哌替啶(杜冷丁)20~100 mg皮下注射,必要时要重复使用;②疼痛较轻者可使用可待因或罂粟碱;③再试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④饮食:起病后4~12 h内给予流质饮食,随后过渡到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要少食多餐,禁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其肠蠕动减慢,会导致便秘,而患者用力排便也会增加心脏负担。护理人员在进行饮食指导时,可以指导其家属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增加肠蠕动以助排便;必要时行低压盐水灌肠,或应用开塞露肛塞。

3.5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促,发展迅速,病情严重,患者入院后多送入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活动被限制,患者家属不充许探视,加之ICU的特殊环境,患者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甚至悲观的情绪,导致心率加快,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且因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荷,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对疾病的预后与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病程、性格特点、工作、文化教育、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详细向其介绍本病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患者需要进行配合的内容和项目,以及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也可对于相似病例向患者进行介绍,增加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护理及治疗。

4 小结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6例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总结早期发现、早期救治,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恶性心律失常,即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在4~6 min内就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如不及时进行临床处理及适当护理,会出现严重的临床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如能给予细致的护理观察、及时的对症治疗,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7]。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入住ICU,严密监测心电变化,对于合并心律失常给予及时的临床救治[8-9]。通过ICU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的各种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及恶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判断能力,各种心律失常的抢救程序及用药特点,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及时的临床抢救,可以将心律失常的预后控制在最理想的范围之内[10]。

[1]刘桂芳.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急救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6,26(4):67-69.

[2]粟玉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2):154.

[3]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4-295.

[4]侯惠如,周庆,杨陆.老年心肌梗死后室壁瘤致死危险因素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53-854.

[5]王秀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40例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8):8.

[6]张林秀,陈泽宏.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监测与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8,22(11C):3048-3049.

[7]杨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医护抢救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1C):3049-3050.

[8]周文书.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的疗效观察 [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2.

[9]肖正文.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

[10]杨秀琴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J].全科护理,2009,7(1B):150.

猜你喜欢

室性监护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神奇的太阳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