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

2012-01-22朱晓花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结核菌结核病肺结核

朱晓花

浙江省永嘉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浙江永嘉 325100

据卫生部有关数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全球二十几个结核病高发国家中,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名列前5位[1]。现全国约有几亿以上人口受到结核菌感染,肺结核患者几百万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约几十万例,死亡率高。我国结核病原发耐药率高达18.6%,是全球高发区。而临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缺乏对本病的认识,造成治疗失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临床应用健康教育的办法并配合一定的临床医疗手段,可增进患者及家属对结核疾病的认识,及对相关知识和保健常识的了解,从而达到预防感染,提高治愈率,改善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9年对688例肺结核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2009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明确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688例,其中Ⅱ型22例,Ⅲ型285例,Ⅳ型28例,Ⅴ型373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80岁;男性438例,女性250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制定的分类诊断标准。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症状。其中132例体温高达39.5℃,有8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123例伴胸痛。入院后经规范的治疗,包括给氧、抗痨、镇咳祛痰、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与护理。其中18例经处理症状无明显缓解,予以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其余患者均病情稳定,有部分患者要求带药回家继续抗痨治疗。

1.2 方法

制定宣教计划,根据人群年龄、性别、知识层次等特点进行预防结核病知识宣传,通过宣传栏、文字图片、健康处方、门诊电视宣传等形式,提高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让其了解疑似该病者应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及时就诊,讲解病情及治疗计划。

2 健康教育对策

2.1 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的认识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该病的主要方式。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疲乏、失眠、盗汗、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但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其中,开放性、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的传染性最强,作为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咳嗽传染”即为呼吸道传染,是经科学试验证明的,是主要的传播方式[2]。随地吐痰形成的“尘埃传染”,也是呼吸道传播的另一种方式。但由于患者缺乏认识,一旦确诊为肺结核病,很多人会产生诸多的心理恐惧:(1)怕具有传染性而受到隔离或冷视,特别是年轻人怕影响成长发育而产生悲观心理;(2)怕病情反复,效果差。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指导,通过不同的方式沟通、指导,使患者的异常心理、情绪恢复正常,促使患者身体心理早日康复。

2.2 坚持规范服用抗痨药物,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肺结核是慢性病,治疗时间长,要治愈必须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治疗。即使短程化疗,也需要6个月的时间。笔者经常碰到一些患者,因身体心理症状消失,或因某些药物副作用大不能忍受而停用。大量研究表明,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患者普遍存在治疗不顺从性,即不遵医行为,影响正规疗程,可产生耐药性而导致化疗失败,这是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因为治疗时间不够、服用不规范、中途停用药物等原因,结核菌就不可能被全部彻底杀死。没有自觉不适症状,不等于体内已没有结核菌生存、繁殖。提前停止用药疗程或不规范用药,不仅达不到全部杀死结核菌的目的,还容易产生结核菌耐药,使本来可以在规定疗程内一次性治愈的初始患者,变成必须再次治疗的“复治患者或难治性患者”。所以应严格遵照医师所制定的治疗方案,坚持规范的用药[3]。有关文献报道表明,结核病最佳、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对结核病采用药物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治愈率可达99%以上。可要想使治疗方案、措施顺利进行,必须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按照“引导—合作”型的医患模式,让患者及家属重视治疗方案,了解坚持治疗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建立家庭支持帮助系统,克服慢性病折磨而产生的不遵医的懈怠情绪,以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为指导,建立系统的教育计划、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全面系统的指导、沟通,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完成。

2.3 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相关表现

复查的目的不仅是让医生了解治疗方案效果如何,而且还要观察规范服用抗痨药后对患者的身体副作用。抗结核药物,除对结核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外,对人体肝、肾、胃肠道、听力、皮肤、神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有的患者自己可以感觉到不适,有的则需要经过物理、检验等手段的检查才能发现。这些都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出现不同表现,并可因患者的体质、敏感性和承受能力的差别,表现出轻重不同的临床症状、体征。抗痨药物的副作用,如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的主要副作用为肝功能损害,乙胺丁醇主要副作用为感觉异常、视力障碍。肝肾功能损害初期患者往往不易觉察,因而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而胃肠道、听力、视力、皮肤、神经等方面的副作用,患者可以觉察到。如果出现此类副作用,也应到医院与主管医生联系,采取一些相应对症保护措施。

2.4 生活饮食等日常生活问题

在急性期及慢性活动阶段应特别注意静养、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规律,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在家抗痨治疗期间,最好住日光充足,通风良好的房间,这样可缩短结核菌的生存时间及预防结核病菌通过呼吸道及其他途径传染给他人。结核患者用过的生活用品严格消毒,使结核菌杀灭。肺结核是一种消耗性疾病,保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非常重要。还应多饮水、戒烟酒等,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防止失眠。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以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热水洗脚,再喝一杯热牛奶。根据个体差异采用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4]。

2.5 合理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肺结核活动期要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机体代谢率,发热患者要及时降温,一般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毛巾湿敷、腋下冰袋冷敷等。当体温超过39℃时,临床上常用引哚美辛肛塞降温(根据体重),还能起镇痛作用。注意观察伴随症状,出汗时及时用温湿毛巾擦干汗液,换汗湿的衣服,防止着凉。保持皮肤清洁,监测体温,观察热型,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呼吸困难、胸闷者宜持续低流量给氧(1~2 L/min),半卧位,注意患者主诉症状有无减轻,病情严重者予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尤其呼吸情况,注意其程度。

3 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688例肺结核患者对肺结核这一慢性疾病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大多数患者能严格执行治疗计划。经定期随访,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症状较宣教前有明显改善,严重程度也较前减轻。食欲好转、体重增加、肺功能改善,既节省了住院费用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有18例患者由于出现结核菌耐药性或应用抗生素无效而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出院前,登记患者的电话,出院后由负责护士电话随访患者院外用药情况,并督促其定期复查,及时沟通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结论

在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客观上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基础临床护理,还要有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营养学、预防医学、药理学等学科的更全面、全方位知识。这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求知愿望,科室内部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单纯护理角色向集体预防保健、心理护理、躯体护理与一身的多样化、全方位角色转变,从而在护理过程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1]王凤匠,林晓青.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29-130.

[2]杨金凤.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547.

[3]甘秀菊.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237.

[4]鄂妩瑛.试论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3.

猜你喜欢

结核菌结核病肺结核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PCR-反向点杂交法耐药基因检测和BD960结核菌药敏在耐药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结核菌培养方法对照与效果研究
12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误诊分析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