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5例的临床治疗

2012-01-22曹东翔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液化妇产科腹部

曹东翔

武警广东边防总队医院妇产科,广东深圳 51800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在有肥胖、糖尿病、贫血、妊娠期水肿、滞产现象的人群中,发生率普遍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威胁,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加重了经济负担[1]。笔者根据妇产科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现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合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5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收治的5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类型主要包括剖宫产32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6例,异位妊娠手术7例。其中,切口全部开裂者21例,切口部分开裂者34例,横行切口12例,纵行切口43例。患者年龄19~46岁,平均(31.40±5.45)岁。

1.2 临床表现

55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术后2~8 d后,腹部切口出现淡黄色或者淡红色的血水样渗出物,可见少量脂肪滴,经常规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后,脂肪液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经实验室培养后,未见细菌生长。其中,16例患者渗出液较少,切口开裂<5 cm,且皮下组织游离,12例患者术后体温升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并无明显增高,其余患者的体温正常;9例患者在手术前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咳嗽等临床表现。术后咳嗽者11例,妊高压者10例,难产者7例,贫血者6例,妊娠水肿者3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大于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在本研究中的55例患者中,肥胖者32例。

1.3 治疗方法

针对以上55例患者的自身情况,笔者采取了相对个体化的一系列措施:对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及时拆除缝线;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对坏死的组织进行清除;术中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甲硝唑等冲洗防治感染;术后加服适当抗生素进行预防;采取各种支持疗法进行支持治疗。

2 结果

所有55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后,均得以康复出院,切口愈合状况良好。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6±2.8)d,术后的随访结果也大体令人满意。所有患者的切口愈合状况良好,无复发感染等现象发生。本组研究得出,妇产科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感染主要与肥胖、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滞产、妊娠期水肿与高血压以及术中操作有一定的关系[2]。

3 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肥胖是造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主要因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储存丰富,且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从而产生了渗透液。同时,糖尿病也是造成切口脂肪液化的一个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自身的修复能力也较差,导致了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此外,术中操作及术后缝合技术也能够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缝合的过密、过紧,则可能造成血运情况不良,缝合过松则可能造成漏缝,遗留死腔,还有手术器械的消毒情况,止血是否彻底等均可以造成切口的脂肪液化[3]。

笔者认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可以采取以下的主要防治措施。(1)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针对糖尿病患者,术前应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尽量在患者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及时有效的控制血糖。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剧烈咳嗽的患者,可以给予一定的止咳化痰药物,防治术后剧烈咳嗽导致腹压增加,使切口开裂。(2)加强术中的预防,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操作,谨慎动作,尽可能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层,缩短电刀与皮下脂肪组织的接触时间,术中止血工作也应严格彻底。在缝合时,一定要掌握好力度,不宜过紧或过松。(3)密切注意术后观察,在术后48 h后应对患者进行微波理疗或用安多福与红外线照射联合的方法,以帮助患者促进切口处的血液循环情况及对切口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的愈合速度。术后还应严格定期换药,换药时,严密注意切口渗透液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4]。

通过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妇产科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感染主要与肥胖、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滞产、妊娠期水肿与高血压以及术中操作有一定的关系[5]。笔者认为应当从患者的原发疾病治疗,术中科学合理的操作,以及术后的认真观察等方面对切口脂肪液化现象进行防范,争取早发现,早治疗,这对于控制患者感染,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着积极意义。大量实践证明,妇产科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较好,只要经过科学严谨的治疗,切口一般都能很好的愈合。作为妇产科的医务人员,更应当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现象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 岳天孚,刘晓玫.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5(11):708-709.

[2] 杨华明,景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4-115.

[3] 杨庆雪.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3(28):263-264.

[4] 李宇,赵玉州,王宝婷.闭式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106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100-101.

[5] 周典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6例防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456-457.

猜你喜欢

液化妇产科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