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新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
——看图对话

2012-01-22郑惠淑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工具辅导员糖尿病

郑惠淑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二科,266071)

关注新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
——看图对话

郑惠淑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二科,266071)

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实施技巧;效果评价

糖尿病看图对话是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起的新型互动式健康教育工具[1],具有医患共同参与、同伴分享教育、自我导向学习3个特点[2],让糖尿病患者在轻松愉快的交流过程中掌握糖尿病知识,改变行为态度,进行自我管理。如今该工具被翻译成超过25种不同的语言,在全世界超过40个国家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成为全球深受欢迎的糖尿病教育模式。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于2009年正式登陆中国,应用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欢迎。

1 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的组成及原理

1.1 工具组成 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由4幅彩色地图和1本《辅导员指南》对话卡片组成。①彩色地图:彩色地图长1.52 m、宽0.91 m,包含“与糖尿病同行”、“什么是糖尿病”、“健康饮食和运动”和“与胰岛素同在”4个不同的主题内容,地图上面有一系列的图像和形象的标志,除简短文字标注外,全部使用形象的图画来表达。②《辅导员指南》对话卡片:对话卡片包括话题卡片、定义辨别卡片、各种的误区和事实辨别卡片以及学员的目标卡片等,主要内容是与糖尿病相关的话题及误区,为看图对话过程带来更多信息。《辅导员指南》供辅导员使用,引导患者围绕一个话题开展开放性和有意义的讨论。

1.2 教育原理 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方式以图画作为教育的媒介,结合小组互动式讨论进行教育,其原理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人们总是希望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②人们会尊重专业人士的建议,但最终会按照自己的观点去实践;③相同背景的人之间进行讨论会产生巨大的力量[3]。Knowles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对“读、听、看、看+听、讨论”的获取信息知识的记忆率分别为10%、20%、30%、50%、70%,可见,人类通过单纯的听觉或视觉获得的信息其记忆程度远远小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综合运用[4]。糖尿病看图对话以精美的图画展示教育内容,视觉上生动、形象、逼真,特色鲜明、色彩艳丽,学习的互动性及趣味性强,患者易于接受。看图对话教育过程中,患者之间通过观察、听讲、讨论和动手操作,分享自我管理的成功经验,效仿其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而同病相怜的感情基础使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接受其他糖尿病患者的言语劝说和情感支持,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学习质量。

2 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的优缺点分析

2.1 优点

2.1.1 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 极大地激发并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育质量。所谓“苏格拉底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5]。糖尿病看图对话就是由辅导员或一同参与的患者提出问题,患者共同参与讨论,这种方式的核心是交流,目的不是要教会别人什么,而是在彼此讨论之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患者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他们会更愿意付诸行动,同时这种来自于病友经验、经过讨论并且是辅导员认可的知识及行为方法,更容易让其接受,如此大大提高患者的知识、信息保有率,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

2.1.2 同伴互助式教育方式 更加注重患者态度的转变和技能的提高,增强了遵医行为。同伴教育[5]是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同伴教育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优点[6]。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通过组织有着相类似或同样诊疗经历的糖尿病患者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开放式互动讨论,利用同伴之间的共同性和相似性,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同伴更好地接受信息,转变态度,改变行为。戴霞等[4]将看图对话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后发现,22.2%的患者认为从辅导员那里学到很多知识,而79.6%的患者认为从病友那里学到很多知识。

2.1.3 系统规范的教育内容 有效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保证了教育效果。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大多是单向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时常出现因教育者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差异而导致教育不到位的现象,看图对话工具涵盖了糖尿病教育的多个方面,既有共性的知识引导,又存在个体化知识培训,知识层次渐进性鲜明,内容详实具体[7],教育内容规范,使教育者有章可循,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了教育效果。

2.2 缺点 看图对话工具虽然优点颇多,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①看图对话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因此每次参加对话教育人数最多10人左右,每次时间需要1~2 h,限制了受益群体数量。②由于看图对话涉及内容广泛,对辅导员自身专科知识水平、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同时临床上接受糖尿病看图对话专门培训的辅导员数量不足,也制约了看图对话教育的开展。③看图对话教育对共同参与讨论的患者的年龄、知识层面、病情、语言表达力的要求也很高,高龄、文化层次较低、性格内向的中老年因不能理解其中的知识要点,不能表达或羞于自己的疑惑往往无法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无法达到对话教育的目的和效果[8]。

3 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的实施技巧

3.1 充分全面的课前准备 充分全面的课前准备是保证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9]。实施教育前,辅导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全面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文化程度和糖尿病知识储备状况,评估患者的教育需求,并依此确定讨论的主题。②深入钻研《辅导员指南》,熟悉各种主题图画的流程,理清内容特点、编排次序和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关系,以便于对话过程中突出重点,把握难点。③提前1~2 d发布本期教育的主题、时间、地点等信息,发放本期看图对话的宣传资料,让患者提前对糖尿病知识进行自我感知、分析、理解、设问,以便于他们自主地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2 合理分组和安排座次 看图对话教育分小组进行,每组人数以3~10人为宜,人数不宜过多,否则辅导员难以关注到每一位患者,也不能做到人人参与讨论。每组学员组成尽可能按照文化程度高与低、性格内向与外向、新病友与老病友混合编成。实施对话教育时,围绕辅导员穿插就座,这样可以让性格外向、有糖尿病自我管理经验的患者带动讨论、交流,避免出现患者对疾病知识知之过少、无人参与讨论的现象,导致对话无法进行而回归到传统的辅导员说教式的教育模式中去。

3.3 掌控对话的主题方向 看图对话是一种开放式、互动性的教育方式,组织不当常常出现无人发言的沉默场面、个别人滔滔不绝的独角戏场面、讨论热烈但语题不符的跑题场面,甚至出现混乱场面,这一方面与参与对话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病情、心理以及对疾病的态度等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与辅导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关。因此,对话中辅导员要实时掌握对话的主题方向,为防止对话出现冷场,每次可以安排1~2名糖尿病知识掌握较好且活跃型的患者针对主题内容首先做经验介绍并提出问题,带动其他患者参与讨论。当发现患者讨论有偏离主题的倾向时,及时将患者关注的不同问题归纳、引导至其应该关注的主题上,与本期主题无关的题外话题要及时打断。

3.4 创设轻松活跃的对话环境 建立和谐温馨的护患关系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要实现护患关系的优化,必须尊重患者,理解患者,通过彼此的情感沟通,为患者创设“心理安全”的课堂氛围,保证对话教学的有效展开。辅导员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患者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启发引导患者充分地倾诉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辅导员要做真正的“倾听者”,认真倾听患者的发言,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做出恰当的反馈,尤其是那些有质量的提问和有特殊价值的“唱反调”[9]。

4 看图对话工具国内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4.1 提高了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 多项研究显示[1-3,10-17],应用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后,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且远期知识保有率提高。孙秋英等[12]对15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显示,80%以上患者能掌握低血糖识别及自救方法、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正确使用胰岛素、合理运动等。由于该工具增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互动性及学习的趣味性,患者的学习兴趣得分高,患者糖尿病知识保留率明显高于传统的教育方法。

4.2 提升了患者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行为能力大小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自信心。石莲桂等[3]研究显示,实施看图对话教育后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教育前,且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提示看图对话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4.3 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钟伟荣等[13]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看图对话教育,分别在教育前、教育后3个月、6个月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以自评方式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教育后患者在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低血糖等自护行为的各项得分均优于教育前,且教育后6个月得分优于3个月。戴霞等[4]研究显示,教育后98.1%的患者自主制定了计划并付诸行动,改变了不良行为,开始有效地自我管理。

4.4 有效控制血糖等生化指标 Anne等[2]发现,看图对话教育后,96%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达到控制目标。周俊辉等[14]对4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教育4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全部达标的患者由教育前的0上升到22%,提示此种教育方式有利于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的控制。对于初诊及老年糖尿病患者,看图对话教育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更明显[15-16],具有比传统教育方式更好的效果。

4.5 提高了患者教育满意度 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在互动环境在充分交流,沟通交流,陈兆杰等[17]调查发现,实施看图对话教育后,患者满意度由教育前的89.1%提高到教育后的98.9%。

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规范的教育内容、灵活生动的教育形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深受患者欢迎,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总体来说看图对话教育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其长期效果以及如何将该工具结合我国国情更有效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1]孟俊华,唐果,胡颖,等.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工具效果的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9):941-942.

[2]任启芳,赵程程,胡红艳,等.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在新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37-138.

[3]石莲桂,张利娟,吴艳萍,等.看图对话教育方式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水平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6-9.

[4]戴霞,陈财英,周爱民,等.糖尿病看图对话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广西医学,2011,33(3):363-365.

[5]陶静,罗丽,徐蓉.同伴教育法在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11):7-9.

[6]文国英,管起招,刘陶文,等.同伴教育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生活习惯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24(12):60-62.

[7]闫雅凤,侯惠如,杨丽,等.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6(8):42-44.

[8]王伟群.看图对话教育模式优缺点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1):3334.

[9]谢菲.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的应用体会[J].全科护理,2011,9(11):1027-1028.

[10]胡鹏,李敏,徐蓉,等.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在饮食和运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4):75-77.

[11]古艳,袁丽,殴青.糖尿病教育工具看图对话TM的实施及运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37-538.

[12]孙秋英,王俊巧,韩晓燕.应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5):20-22.

[13]钟伟荣,曾任英,王月娥.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7(3):18-19.

[14]周俊辉,毛庆华,邱玉红.应用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J].护理学报,2011,18(7):74-76.

[15]王幸栓,石慧芝,邓群.应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糖尿病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2011,5(6):262-263.

[16]吕秀云,李红艳,刘海霞,等.不同糖尿病教育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265-266.

[17]陈兆杰,佟丽芳,郭彩霞.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工具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5):5365-5366.

1005-619X(2012)08-0724-03

2012-04-26)

猜你喜欢

工具辅导员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