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哲学视角看教学中的英汉互译

2012-01-21林桂红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译文哲学汉语

林桂红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450044)

语言是人们用来互相交流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形式。刘宓庆认为,“对比语言学理论研究应当是多层次的,即语言结构表层、表现法(中间层)和思维方式、思维风格(深层)三个层次。语言差异绝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结构问题,它牵涉到我们的文化所衍生的喜闻乐见的表现法,更牵涉到一个民族的历史、哲学观所衍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风格。”语言模式受思维模式影响。思维是人的头脑反映外界事物的认知活动,是受一个民族的历史、哲学观所制约的。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仅给学生讲英语表层结构的不同,使得学生印象不深,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我们不能够从更深层次来解释这种迥异。学生在翻译时依然逐句翻译,出错较多。笔者试从哲学角度来阐述这种不同。

一、汉语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

中国哲学的基础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一些猜测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观性、整体性的特点。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古人认为人只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自然与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在自然面前只能顺应,不提倡人为,这就是老子的“无为”思想。人对自然认识也是非常有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人的眼里,自然是强大的、神秘的,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人是微小的,一般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就是人顺从自然,与自然保持合谐的意思。这样的哲学基础表现在语言上,就使得我们的汉语呈现出一种模式——自然模式,即从大千世界的本来状态为着眼点,按照时间、事件发生的顺序,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物及人,由人及感。这样一种自然存在的模式貌似零散,实则是一个有机整体。下面我们看一个例子。

例1.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种惊异和悲哀。

……

(鲁迅《风筝》)

这个小片段的语言猛一看零零碎碎,但仔细琢磨还是自然顺序。鲁迅先生先描写的是时间空间,然后是物:地面、积雪、树枝、风筝,由大到小;最后才写人及人的感受。物从属于空间,个人感受在这个物质世界里就屈居末位了。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的逻缉思维及其表达方式。再看《大河报》上一则消息:

例2.国内A股市场像过山车般地大起大落,许多投资者在心惊肉跳中损失惨重,各类基金在股市震荡中业绩也明显分化。

该句强调逻辑关系,先交代事实和背景,再给出结果和现状。汉语重逻辑事理关系,即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或逻辑顺序,以分句、流水短句的并列结构依次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二、英语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

西方哲学具有崇尚个体思维的传统,我们可以从《圣经》看出他们的哲学基础。《圣经》宣扬人是由上帝造出来的,造人的目的是上帝让人来帮助其管理万物。

创1∶26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创1∶27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创1∶28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选自《圣经》)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渊源。所以从一开始,在西方人的世界观里,人仅次于上帝,高于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所以唯心主义哲学才会盛行于西方而不是东方。强调个体活动与个体意识成为西方的哲学主导。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这种思想的延伸。基于这样的哲学基础,我们就不奇怪为什么西方人那么喜爱冒险,那么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语言更具有逻缉性。英语句法结构严谨,处处体现人为刀刻痕迹,大到整个篇章,小至标点符号,都处于严格的规范之中,形式上整齐化一,干净利落。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 3.It was not the change in office technology,but rather the separation of secretarial work,previously seen as an apprenticeship for beginning managers,from administrative work that in the 1880’s created a new class of“dead - end”jobs,thenceforth considered“women’s work”.

(杨鹏《阅读难句教程》)

在这个例子里。作者先是用not,but rather连接两个并列名词短语change和separation,接着又用了两个介词of和from将另外两个并列名词短语连在一起,secretarial work和administrative work这两个名词短语又带有自己的定语,前者有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词,后者带了一个定语从句。这样使得整个句子结构浑然一体,无一字不在作者的操控之中。

人为痕迹不仅在语言整体结构上有充分的体现,在句子的顺序上也有更明显的侧重。英语语言模式为典型的人为模式,即人的思维活动凌驾于自然之上,体现在语言上就会是从人的视角出发,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从果到因,先总结后举例,先综合后分析,先表态后叙述,从部分到整体来描述事物。

例4.He has flown yesterday from Beijing where he spent his vocation after finishing the meeting he had taken part in Tianjin.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

这句话中所陈述的事件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排应该是,先在天津开会,然后在北京度假,最后坐飞机。然而因为人的视角总是会从被观察者最近的活动开始,然后才会得知被观察者以前的情况,所以作者自然先写坐飞机,然后才是度假、开会,由近及远。

例 5.She wrote that her husband,because of a business,could not leave until July.This was because he had to be in London again within a month.

(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这句话汉语意思为:她信中写道,她的丈夫因工作关系,七月之前都不能离开。因为他在一个月内必须再到伦敦一次。后面一句是因,前面一句是果。英语句法结构往往是先果后因。

例 6.But on the whole the impression was neither of tragedy nor of comedy.There was no describing it.It was manifold and various;there were tears and laughter,happiness and woe;it was tedious and interesting and indifferent;it was as you saw it;it was tumultuous and passionate;it was grave;it was sad and comic;……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这里毛姆先描述这个门诊室给人的总印象,“即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接着再具体描述众生百态,是先综述后分述的表达模式。

例 7.As a consequence,it may prove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to establish for a successful revolution a comprehensive and trustworthy picture of those who participated,or to answer even the most basic questions one might pose concerning the social origins of the insurgents.

(杨鹏《阅读难句教程》)

作者的态度一开始就明确地表达出来——困难或者不可能,然后再陈述事件:一是为一次成功的革命建立起一个详尽的可信的描述;二是回答关于起义者社会背景的最为基本的问题。这是一个先表态后叙述的例子。

三、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了解了中西方思维基本模式,我们得知中西方对类似事件的描述方式截然不同。在英文表达中,对于篇章结构,许多同学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即先点题,后论述。对于一个段落来讲,也总是先有一个中心句,然后围绕个这中心句进行论述。但是对于比较短的句群和比较复杂的长句,好多同学却无视这种思维差异,用自己习惯的汉语思维来翻译,虽然意思也能表达出来,但让外国人一看就是地道的中式英语。通过对汉语的自然模式与英语的人为模式的了解,我们对英语的篇章结构、句子模式、甚至标点符号的应用都会有新的认识。这里我们主要谈中西方思维的基本模式对句子模式的影响。

(一)主观人与客观物在叙述时的语序问题

汉语句子呈现天然顺序,总是按顺序描写什么时间,什么原因,什么条件下,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而英语的思维模式却总是先强调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然后才考虑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什么方式等信息,这些信息常被当作附加信息来处理,或用短语,或用从句进行描述。

例8.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种惊异和悲哀。

译文 1:When,in late winter in Beijing,there was still snow on the ground and,up in the air,an entanglement of dark - grey bare branches against a sunny sky,a couple of kites were already fluttering up and down in the distance——the sight that filled me with amazement and forlornness.(刘士聪译)

译文2:A Peking winter dismays and depresses me:the thick snow on the ground and the bare tree’s ashen branches thrusting up towards the clean blue sky,while in the distance one or two kites are floating.(杨宪益、戴乃迭译)

刘士聪的翻译完全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其译文似乎更忠实原文,但给人一种句子结构无序且凌乱的感觉;杨宪益的翻译却给人更地道的英语感觉,符合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即先是个人感受——惊异和悲哀,然后才是其他自然信息。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例9.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针对昨天选举结果的种种提问,总统说他不能解释共和党遭受如此大范围失败的原因。这场失败将最终剥夺共和党在众议院中长期享有的优势。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

汉译英时,首先要找句子主干,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并要把它先翻译出来,就像盖房子,先把主要结构立起来。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是“总统”,谓语是“说”,说什么呢,后面有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其他成分再用附加信息方式处理。在这里,地点状语用了一个介词短语,而“记者招待会”和“失败”又分别用定语来修饰。这样很自然就出现下面的译文。

The president said at a press conference dominated by questions on yesterday’s election results that he could not explain why the Republicans had suffered such a widespread defeat,which in the end would deprive the Republican Party of long-held superiority in the House.

英译汉时,我们刚好要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先看客观条件,什么时间,什么事因,然后才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例10.Some experts were alarmed earlier this year when diagrams showed that four regional phone companies who are building components of the superhighway were only connecting wealthy communities.

(《新视野(4)》)

译文:今年年初,当图表显示正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设施的四家地区性电话公司只接通了富人社区时,一些专家对此不无担忧。

(二)观点、判断和推论在句子中的位置

在汉语中,一般把表达看法、判断或推论的部分放在句群或句子的最后,英语则总是要先彰显个人观点,将其放在句子的开头。

例11.我想,还不发达的国家的人民跻身于先进的大国之中,以学习可以进取,但鄙视祖国鄙视自己,以求存身混迹于异国社会,其本身就包含着难以倾述的悲剧性……

(余微《旅美杂记》)

译文1:My thinking is that the people of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now trying to rank themselves among the advanced nations can learn,can keep forging ahead,but to despise their mother country and themselves in order that they may worm their way into the societies of a strange country,the matter itself seemed to be already a tragedy beyond redemption.

(余微译)

译文2:I consider it a real tragedy beyond redemption that those from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ho are now trying to rank among the developed ones despise their own motherland and themselves so as to worm their way into the society of a foreign country,instead of learning and making progress.

(王玉章译)

余微教授言词激烈,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但翻译的英语中文痕迹明显,有些拗口;相比之下,王玉章教授的翻译由于把握了英语思维,所以翻译起来得心应手,译文浑然一体,更见其翻译功力。可见对于思维的了解在翻译中起着一举定乾坤的作用。

同样,对于英译汉,我们一旦掌握这种思维差异,便可以驾轻就熟地翻译出地道的汉语来。

例 12.It was our view that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be effective in both the tasks outlined by the President——that is,of ending hostilities as of making a contribution to a permanent peace in the Middle East——if we conducted ourselves so that we could remain in permanent contact with all of these elements in the equation.(News from Foreign Agencies and Press)

译文:如果我们采取行动以便能够继续与中东问题各方始终保持接触,那么我们美国就能有效地担当起总统所提出的两项任务,那就是在中东结束敌对行动以及对该地区的永久和平作出贡献。这就是我们的观点。(张培基译)

按汉语习惯,条件摆在前面,结果摆在后面,观点放在最后。

四、结束语

王玉章教授认为英语是一棵参天大树,枝叶繁茂,而汉语则是一朵盛开的鲜花,芳香四溢。两种语言各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美。笔者认为,在学习翻译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够认清楚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就像我们不知道如何种树,如何种花一样。思维就好比盛放东西的容器,东西不同,其容器也得随之更换,这在翻译中是至关重要的。

[1]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3]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王玉章.关于思维方式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3).

猜你喜欢

译文哲学汉语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追剧宅女教汉语
弟子规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弟子规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