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机关软实力现状的定量分析

2012-01-21王成义袁春瑛郭文丽

关键词:社会公众公信力公安机关

刘 琪, 王成义, 袁春瑛, 郭文丽

(1.山东警察学院专业基础教研部,山东济南 250014;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教研部,北京 100038)

0 引言

公安机关软实力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对公众的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来实现其目的的能力,主要包括警察执法的公信力、警察形象的感召力、警察文化的影响力以及警察制度的吸引力四个部分[1]。为了了解目前公安机关软实力现状,寻找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对策,以提升公安机关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使公安机关顺利完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我们分别在山东省和北京市的9个地级市或行政区进行了调查研究。

1 调查研究方法

1.1 调查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包括两部分:人民警察和社会公众。

人民警察采取整群抽样法,分别从山东省和北京市的9个地级市或行政区抽取398名在职民警进行问卷调查,警种包括刑警、治安警、交警、户籍警和巡警,职务包括警官、警员和技术职务,地区涉及城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回收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为95.7%。

社会公众采取偶遇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山东省和北京市的9个地级市或行政区抽取426人进行问卷调查,社会公众的身份涉及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工人、个体经营者、农民、学生等,地区涉及城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回收有效问卷397份,有效回收率为93.2%。

1.2 调查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分人民警察和社会公众两份问卷。两份问卷的结构基本相同,内容包含警察执法的公信力、警察形象的感召力、警察文化的影响力以及警察制度的吸引力四个维度,另外还有问卷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对提升公安机关软实力的建议两个方面的题目设计。具体内容涉及执法意识、警察文化、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组织纪律、警容风纪、内务管理、制度措施等方面。

1.3 调查方法与程序

首先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民警,然后让民警集中填写问卷,时间约为20分钟,问卷填写完毕进行座谈。对社会公众的取样采用偶遇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社会公众填写问卷既有单独进行也有集体进行,由于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差异,答卷时间不一致。

问卷收齐后用 FoxBASE录入数据,最后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社会公众是否自愿遵守法律规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安机关软实力的强弱,所以分析公安机关软实力必须以社会公众的感受为基础,然后将分析的结果与警察问卷进行对比。

2.1 警察执法的公信力

警察执法的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对人民警察的警务活动所产生的信任度、美誉度和知名度。警察通过公正执法,从而建立起在社会公众中的公信力。所以执法公信力作为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是公安机关软实力的基石。调查显示:

1)整体来看,公安机关执法的公信力较高

调查表明,社会公众对警察是信任的,对执法活动是比较满意的。在社会公众问卷中:“当您的人身、财产安全在单位、家庭或社会上受到威胁时,您首先想到的是:”选“打电话报警”的占75.5%,这说明社会公众在危难时刻最信赖的是警察,他们希望并相信民警能对其进行有效帮助;“您认为当前警察的执法活动是否是公平的?”,选“公平”和“比较公平”的占80.1%,选“比较不公平”和“不公平”的占19.9%。

警察对自身评价与上述社会公众的评价基本吻合,如“您认为警察执法公信力在您所在地区的状况如何”,选“非常高”和“较高”的占30.3%,选“一般”的占 53.9%,选“较低”和“非常低”的只占15.8%;“在实际执法活动中,您能否做到公平公正”,选“总是能”的占34.2%,选“大部分能”的占55.9%。

2)当前警察执法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公众问卷中,“您认为当前民警在执法执勤工作中最严重的违法违纪现象依次是:”排在前面的是滥罚款、以权谋私、粗暴执法与案件降格处理;“您认为当前民警在执法中的以权谋私行为主要表现为:”排在前面的有贪污受贿、收受红包、公车私用、突破标准报销各种违规支付的费用;“您认为当前公安机关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选择“普遍”的占12%,“较少”的占26.2%,“个别处室存在”的占35.7%,“没有”的占24.8%。

在警察的回答中,“您认为当前民警在执法中的以权谋私行为主要表现为:”排在前面的依次是贪污受贿、公车私用、突破标准报销各种违规支付的费用、侵占社会公众个人利益;“您认为当前公安机关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选“普遍”的占7.2%,“较少”的占35.52%,“个别处室存在”的占39.8%,“没有”的占15.1%。

由此可见,警察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社会公众的看法基本相同,这说明在公安机关已意识到长期存在和一直在寻求解决的诸如滥罚款、粗暴执法、“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问题是影响警察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

3)影响警察执法公信力的原因

对于影响警察执法公信力的原因,社会公众提出了诸多看法,如在回答“您认为警察队伍中个别违纪者的主要原因在于”时,选择“职业习惯”的占42%,“长时间工作压力积压后的变相释放”占19.3%,“道德败坏”占 14.7%,“性格暴躁”占13.6%;而民警选择“长时间工作压力积压后的变相释放”的占48.7%,“职业习惯”占13.8%,“性格暴躁”占11.2%、“道德败坏”占9.7%。

2.2 警察形象的感召力

警察良好的公众形象,主要体现为公正执法、文明值勤、警容严整、行为规范、讲究礼仪以及遵守公德等。警察良好的社会形象能使其执法活动得到公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从而使公安机关拥有对社会公众的感召力和动员力。调查表明:

1)警察形象的总体是良好的

社会公众在回答“您对本地公安机关民警形象满意吗?”时,选“很满意”的占15.8%,“比较满意”的占41.4%,“一般”的36.2%,“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各占3.3%;社会公众在“您真实感知的警察形象是怎样的”时,选择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匡扶正义(50.1%)、爱民亲民(43.3%)、铲除邪恶(42.8%)、铁面无私(24.5%)、勇于牺牲(19.1%)、不可一世(15.0%)、粗暴无礼(12.8%)和其他(3.0%)。

2)社会公众真实感知的警察形象与心目中的警察形象存有差距

比较社会公众心目中“理想的警察形象”与“真实感知的警察形象”发现,他们在对警察正面形象的选择率上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而在对警察负面形象的选择上前者却又低于后者。在回答“您理想中的警察形象”时,选择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匡扶正义(73.6%)、铲除邪恶(70.1%)、爱民亲民(60.8%)、铁面无私(40.9%)、勇于牺牲(31.9%)、粗暴无礼(2.2%)、不可一世(1.1%)和其他(0.5%)。

3)警察对自身形象的感知与社会公众的感知有一定的差异

与上述社会公众的选择相比,警察对自身正面形象评价更正面,而对负面形象评价更低。警察在回答“您真实感知的警察形象是”时,选择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匡扶正义(75.7%)、爱民亲民(69.4%)、铲除邪恶(56.3%)、铁面无私(36.8%)、勇于牺牲(25.3%)、其他(3.9%)、不可一世(1.3%)和粗暴无礼(1.3%)。

4)当前警察形象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公众问卷中,“您认为当前公安机关民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选择率最高的两项是“作风漂浮、官僚衙门习气严重”(55.3%)和“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强”(46.9%);“您认为当前民警服务公众时最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有哪些”中“态度冷、横、硬”的选择最高(59.1%)。还有一些回答反映了群众很难接触到民警,对民警缺乏了解,如在“您对社区民警熟悉吗”的回答中,选择“很熟悉”的占12.3%,“比较熟悉”的占32.2%,而“不熟悉”的高达54.5%;在回答“您能在自己的居住地附近经常见到治安巡逻人员吗?”时,选择“经常”的占30.8%,“不经常”的占47.4%,“根本见不到”的占18.8%。

在对民警的调查中,回答“您认为当前公安机关民警存在下述问题吗”时选择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精神萎靡,理想信念淡化(56.9%)、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强(47.7%)、作风漂浮,官僚衙门习气严重(36.8%)、自由散漫,本位主义至上(31.9%)、玩弄权术严重,不把职位当作为民的平台(19.7%),其他(5.6%)。

由此可见,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民警都认为工作作风问题、官僚习气和服务意识不够等是影响警察形象的重要因素。

5)影响警察形象感召力的原因

社会公众对影响警察形象的认识从回答中得以体现,如在回答“为进一步提升警察形象,密切警民关系,您认为最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时,选择较高的是改善服务态度(65.1%)和提高破案率(59.9%),这说明警察自身的工作没有达到社会公众的要求而致使其对警察有意见;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某些公安机关‘树形象’教育活动对提升警察形象的作用”时,选走形式、作用不大的占32.7%,说明社会公众认为这样的树形象活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民警在回答“个别警察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不好,您认为原因有哪些”时,选择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群众不理解警察工作辛苦(56.3%)、存在特权思想(55.3%)、有的群众无理取闹(45.7%)、工作简单粗暴(45.4%)、群众不送礼不办事(11.5%)和其他(3.6%)。这与社会公众的看法有差异。

2.3 警察文化的影响力

警察文化是一种警察精神、警察文明、警察道德和警察智能。它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通过对警察品格的提升和警察精神的塑造,形成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和威慑力。调查结果显示:

1)警察文化对社会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

调查表明,警察文化对社会公众有很大吸引力。如在回答“您平时喜欢看描述警察工作、生活的文化作品(如电视剧、电影、小说、报告文学等)吗”,选择“非常喜欢”的占 28.1%,“比较喜欢”的占33.0%、“一般”的占 33.8%、“不大喜欢”的占4.6%、“很不喜欢”的只占0.5%;在要求列出一部(首)您所喜爱的描述警察工作、生活的文化作品(如电视剧、电影、小说、报告文学、歌曲等)时,回答面非常广,其中回答较多的有《任长霞》、《公安局长》、《便衣警察》、《警察故事》和《少年壮志不言愁》等,这说明社会公众对公安题材的优秀文化作品非常熟悉和喜爱,也说明一部好的电视剧、一首好的歌曲可以使良好的警察形象深入人心。

2)社会公众对警察文化的主流和方向感到满意

目前,社会公众对警察文化作品的主流和方向是较为满意的。如在“您认为当前文化市场上流行的描述警察工作、生活的文化作品的格调是”的回答中,选择率最高的是“高尚”(60.2%);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描写警察侦查破案活动的电视剧、小说、报告文学等是否充斥着暴力血腥”时,选择“是”的占7.6%,“不全是”的占65.4%,“不是的”占39.2%;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描写警察侦查破案活动的电视剧、小说、报告文学等是否充斥着低俗与黄色的内容”时,选择“是”的只占 3.3%,“不全是”的占55.3%,“不是”的占39.2%。

3)民警对警察文化的感知与社会公众基本相同

在警察文化的影响力这一维度的调查问卷中,民警与社会公众对警察文化的感知基本相同。如在回答“您所在地区文化市场上流行的描述警察工作、生活的文化作品的格调是”时,选择率最高的是“高尚”(41.4%);回答“您认为当前描写警察侦查破案活动的电视剧、小说、报告文学等是否充斥着暴力血腥”时选择“不全是”和“不是”的高达89.4%;回答“您认为当前描写警察的电视剧、小说、报告文学等是否是粗制滥造和低俗的”时选择“不全是”和“不是”的高达82.7%。这说明警察文化宣传是正面且深入人心的,文化市场是比较规范的。

4)影响警察文化建设的原因

影响警察文化建设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公众与警察在问卷中的回答找到答案。如社会公众在回答“您认为未来公安机关警察文化更应该强调哪些内容”时,选择率较高的有求实(61.0%)、服务(49.6%)、求真(48.0%)。由此说明社会公众认为真实不够从而影响了警察文化影响力。

民警在回答“当前有些地区警察文化市场比较混乱,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时,选择率较高的两项是:经济利益的驱使(61.5%)、一些文艺工作者不了解警察(54.6%),这说明经济因素对警察文化建设有较大的冲击,缺少熟悉警察的文艺工作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

2.4 警察制度的吸引力

警察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关于警察管理的原则体系、警察执法的各种具体规范的统称,包括警察执法所依据的各种规范和约束警察执法的各种规范。警察制度的吸引力就是警察制度得到社会公众认可及其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安活动的能力[2]。调查结果显示:

1)社会公众对警察制度缺乏了解

社会公众在回答“您知道公安部为约束警察行为而颁发的‘五条禁令’吗”、“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吗”、“您了解《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吗”和“您了解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和辞退的法规吗”时,选择“从未听说过”或“一点也不了解”的分别占41.1%、42.8%、55.3%和51.5%。这说明社会公众对一些基本的警察制度缺乏了解,这就不能有效地提升公安机关在民众中的威望,同时为警察执法的随意性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2)当前警察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会公众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公安机关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时,选择“制度建设滞后”的占10.1%,“制度建设不科学”的占16.1%,“存在制度真空现象”的占21.3%,“制度缺失和制度不落实并存”的占22.9%。

而民警在回答“您认为您所在地区公安机关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时,选择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制度不落实(43.8%)、制度建设不科学(43.1%)、制度缺失和制度不落实并存(41.4%)、制度建设滞后(34.9%)和存在制度真空现象(25.7%)。这说明民警和社会公众对警察制度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民警认为警察制度主要的问题是不落实和不科学,而社会公众则认为警察制度缺乏。

3)影响警察制度吸引力的原因

影响警察制度吸引力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公众与警察在问卷的回答中找到答案。如社会公众在回答“您最希望公安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具备下列哪一个特点”时,选择率较高的有制度公正(47.4%)、制度的工作效率高(28.1%),这说明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是影响警察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因。民警在回答“您认为存在上述主要问题(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是什么”时,选择率较高的是领导认识不到位(58.6%)、社会法制观念淡漠(54.6%)和特权思想严重(27.3%)。

3 提升公安机关软实力的对策

我们认为,提升公安机关软实力的关键在于公安机关如何通过自身的感召力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安机关应努力使其行为结果与广大社会公众的需求相一致,以提升公安机关软实力。

3.1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升警察执法的公信力

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信赖,警察的职业活动就是通过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代表国家兑现承诺,守住诚信这一道社会的最后防线,从而建立起在社会中的公信力。执法活动之于公安机关,是不可动摇的生命线。追求程序、操作的规范和正义,依法保障当事人权益,是警察执法的永恒目标。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必须坚持从严治警原则,加大管理与监督力度,切实改善执法环境,增强警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自觉性,防止出现影响公安机关形象和有损警民关系的现象发生,从而使社会公众信任、信赖代表社会正义的警察群体。

3.2 全面提高警察素质,提升警察形象的感召力

警察无论是职务活动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直接影响着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公正执法、文明值勤、警容严整、行为规范、讲究礼仪、遵守公德是对中国警察形象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现代警察,更需要具有合作精神、出色的专业能力,以亲民和善、充满智慧的形象展示当代中国警察应有的精神风貌。这就要求民警必须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提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科技应用水平。具体而言,要通过具体的执法实践来体现和树立警察的仪表形象、执法形象、服务形象和社会形象,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以达到提高警察形象的感召力的目的[3]。

3.3 保持警察文化的纯洁与本真,提升警察文化的影响力

在当前文化走向市场的条件下,近年来以反映警察职务活动为题材的小说、影视作品大量增加。为了保持警察文化的纯洁与本真,一方面要大力培育警察队伍内部的作家和艺术家,同时又要吸引更多有社会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的作家、艺术家参与到反映警察工作生活的创作队伍中来,以创作出更多的警察文化精品。另一方面,公安机关还应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一道加强对警察文化市场的监管,防止那些以反映警察生活为名但充斥着凶杀、暴力、黑社会、色情、地痞流氓等内容的、以及粗制滥造和低俗的描写警察生活的电视剧、小说、报告文学等流入文化市场,从而避免以被丑化和歪曲了的警察形象影响社会公众。

3.4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警察制度的吸引力

警察制度不仅仅涉及警察本身,而且涉及到所有社会群体和社会全体民众。调查发现,我国涉及到刑事侦查、治安管理、户政管理、交通执法等方面的规范警察执法行为的制度,以及明确民警的职权、义务和纪律的制度,很多群众并不了解,这就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警察制度的吸引力。因此,公安机关有义务在社会上宣传各类警察制度,以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提升公安机关在社会公众中的威望。同时,由于广大社会公众的监督,也会进一步强化警察的执法责任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警察执法的随意性,从而促进公安机关执法的规范化。

4 结语

调查发现,各地公安机关近年来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来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密切警民关系、培育警察文化,增强了社会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度和亲切感,树立起了民警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警民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我们坚信,随着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对提升公安机关软实力工作的进一步重视,措施的落实执行,公安机关的软实力会不断得到提升。

[1]刘琪.论软警力[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1.

[2]鞠丽华.论警察制度的吸引力[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1):145.

[3]袁春瑛.和衡管理——公安机关软警力建设的新理念[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1):145.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公信力公安机关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对群众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是怎么收费的?
脑筋转个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