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亚健康的认识与预防策略

2012-01-21马君刘玉珍宋丽萍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

马君 刘玉珍 宋丽萍

(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30019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发加快,亚健康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而且范围不断扩大。中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一种失衡状态。古人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思想。亚健康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很多学者致力于该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亚健康已经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等多学科共同探讨和研究的热门课题。

1 对亚健康的认识

1.1 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是指有不适感觉而无体征及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机体处于一种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心理失衡及社会适应力下降的状态[1]。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WHO将其称之为“第三状态”(the third-status)[2],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status)。

1.2 亚健康的流行病学 目前,我国人民面临的生活、就业等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研究表明,经济较发达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北京为75.31%,上海为97.49%,广东为74.31%;专家们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生活节奏较快,人们处于竞争激烈、超负荷运转的强压紧张状态中,很容易形成亚健康状态[3]。在北京中关村这个科技精英汇集之地,知识分子的人均寿命只有53.4岁,比该地区的平均寿命低20岁左右[4]。2002年7月,范存欣等[5]对广东省19所高校近万名教职工的健康状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0.40%的人处于健康状态,20.42%的人处于各种疾病状态,69.17%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又有1/3的人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

1.3 亚健康的表现形式 陈国元等[6]提出亚健康状态分3个阶段:轻度心身失调,以疲乏无力、失眠、纳差、情绪不稳定为其主要表现;潜临床状态,潜伏着有某些疾病发展的倾向,其表现比较复杂,可概括为3种减退: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临床检查可发现有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黏度和免疫力低下;前临床状态,是指已经患病,但症状不太明显,医生尚未明确诊断,为开始治疗的状态。

据归纳,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可见:疲劳、乏力、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焦虑、失眠、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耳鸣、颈肩僵硬、心悸、气短、坐立不安、心烦意乱、便秘、情感冷漠、孤独感等,但维持时间不长,经过适当休息调养可以自行缓解。

1.4 亚健康的发生原因 徐宝等[7]认为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既有心理、生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失调导致的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又有生活条件、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等多因素的影响。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人体由“阴平阳秘”到“阴阳失调”初阶段的动态过程,从健康到疾病的过渡状态,即所谓“未病状态”也就是中医“未病学”中的前病态或潜病态[8]。

1.5 亚健康的研究方法

1.5.1 Delphi法自测表 陈青山等[9]应用Delphi法评价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其量表内容包括:①躯体症状。疲劳、头痛或头晕、耳鸣、肩或腿麻木僵硬、咽部有异物感等5项。②心理症状。心烦意乱、孤独感、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多梦、休息不好、记忆力差等7项。③活力。活力减退、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情绪差等3项。④社会适应力。工作觉得吃力、同事关系紧张等2项。⑤免疫力。容易感冒或患有其他病1项。⑥到医院看病。感觉有病但未确诊1项。共有6项一级指标,18项症状。

1.5.2 MDI健康评估法 很多学者用世界流行的心理功能衰退指数(mental decline index,MDI)健康评估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研究。利用MDI显微诊断仪,检测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形态和活力,获得细胞水平的真实信息以及自由基的变化情况,与血液生化检查项目、血流变学及生活质量测量进行对比分析,对被测者情况按百分制进行综合评价,85分以上为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85分为亚健康状态[10]。

1.5.3 福贝斯运程健康检测系统(tele-diagnosis system,TDS) 2000年初,福贝斯医疗器械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和开发了TDS,它是祖国传统经络理论和现代高新电子技术设备结合的产物,可以无创检测人体健康状况,运用电子感应器对人体十二经穴的电流进行测定,通过病例分析数据库分析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病理实际情况。TDS的亚健康人群测出率为87.2%。福建省目前已将TDS检测列入公务员健康体检项目[11]。

2 亚健康的预防策略

亚健康状态如调理得当会向健康发展,否则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目前尚未明确有效的调治方法,防治亚健康主要靠个体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做好自我调适。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1 保持心态平衡 真正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丰富,精神生活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得以体现的人。但生活及社会的压力使得人们往往偏离轨迹,如何正确面对压力,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是走出亚健康的关键。所以有人认为亚健康的实质是心身问题。

2.2 营养均衡 胡永红[12]认为,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内部因素,因此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应当改善饮食结构。机体需要多种营养,所以合理的膳食应该由多种食物组成。不应该只追求食物的数量,更应该注重食物的质量。

2.3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董玉整[13]认为,亚健康源于越来越倾斜的生活方式,它使人的正常需求与实际生活方式之间的平衡出现失调,从而导致亚健康。生活中我们要戒烟限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顺应自然和季节变化,不妄作劳。

2.4 适当运动 运动可保持体力和脑力协调,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减肥瘦身,防止骨质疏松。目前有氧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运动贵在坚持,重在适度。我们应积极运用运动疗法进行亚健康的防治。

2.5 药物干预 对检查方面异常又达不到疾病确诊标准,也应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如血脂、血糖等指标偏高等。

3 展望

目前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亚健康的诊断还缺乏统一标准,对亚健康的起因和发生机制及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也不明确。已建立的检查方法各有侧重,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包括躯体、生理机制、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综合评定方法将是大势所趋。如何发挥中医药学理念,利用中药食疗的优势,采取非药物保健来调治亚健康还未得到高度共识。重视亚健康状态形成的社会心理、环境和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交往和处事等,保持乐观的心态,使人们健康、快乐地生活是亚健康研究的最终目的。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医护工作者自觉地从单纯治病转向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1]蒋业政,覃月秋.我国1994—2003年亚健康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13(6):60-63.

[2]傅善来.21世纪健康新视角——走出亚健康[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4.

[3]王育学.亚健康问题纵横谈[J].解放军健康,2005(1):6-9.

[4]杨菊贤.现代生活方式与亚健康[J].中国全科医学,2001,4(7):545-547.

[6]陈国元,刘卫东,杨磊,等.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1-102.

[7]徐宝,何映.亚健康状态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性科学,2007,16(2):16-18.

[8]崔丽娟,罗仁,赵晓山.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7):146.

[10]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13.

[11]金敬福,周玲玲,张增安,等.亚健康的检测方法回顾[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98-99.

[12]胡永红.亚健康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2):125-129.

[13]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759.

猜你喜欢

亚健康状态
极端的状态
状态联想
党员“亚健康”,咋办?——咸阳探索“党性体检”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跟踪导练(一)
青年人群亚健康与肥胖的关系研究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