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12-01-14朱忠伟袁静义丁小云

浙江实用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脂肪性酒精性肝病

徐 磊 朱忠伟 缪 敏 袁静义 丁小云

(1.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2.宁波市镇海区炼化医院,浙江 宁波 315207)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l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已经成为第二大肝病。然而,NAFLD不仅是肝脏本身的疾病,而且更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1]。代谢综合征具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和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研究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对象均为2007年6月镇海区炼化医院的体检人群。NAFLD患者纳入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年制定的NAFLD诊疗指南[2]。排除标准为:(1)有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2)近1个月内有感染或组织损伤病史;(3)有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4)近1个月内有服用降血脂、降血糖、减肥药物。符合入选标准的NAFLD共48例,其中男37例,女 11例,年龄 37~80岁,平均(55.0±10.7)岁。同期对照组为体检健康者共51例,男40,女11例,年龄37~77岁,平均(56.5±11.0)岁。对照组均排除符合NAFLD诊断标准者及其他肝脏疾病者,且每周酒精摄入量在限定标准内(男性<140g/w,女性<70g/w)。

1.2 方法 对体检者由专人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调查相关因素:晨起空腹状态下,采取标准方法测定入选者体质量、身高、腰围及血压等人体学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l),BMI=体质量(kg)/身高(m2);肘静脉抽血,分离血清及血浆(枸橼酸抗凝)待测实验室指标。

实验室检测 在Olypus AU640自动生化仪上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罗氏诊断试剂)。采用稳态模型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指标,HOMA-IR=FBG×INS/22.5。

超声检测 1名有经验的专业B超医生进行颈动脉及腹部超声检测。颈动脉超声检测时受检者取仰卧位,头略偏向受检对侧,探头置于胸锁乳头肌与气管之间,纵切显示双侧颈动脉长轴,检查颈膨大处、颈内外动脉,测值在颈总动脉后壁颈膨大下1cm左右的IMT最厚处及距此远心1cm、近心1cm三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定义为双侧三点平均值,斑块定义根据文献[3],即为任何检测部位的IMT>1.2mm。腹部超声检测为晨起空腹状态下测定,脂肪性肝病影像学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年制定的NAFLD诊疗指南[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统计学软件。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组间比较符合条件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条件者采用非参数检验。

2 结 果

2.1 NAFLD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FLD组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及血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2显示,两组TP、ALC 、TC、BUN 、Cr、FBG 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ALT 、TG 、INS、HOMA-IRNAFLD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项 目 NAFLD(n=48) 对照(n=51) P ALT(U/L) 42.7±27.8 25.6±13.2 <0.01 TP(g/L) 72.7± 5.0 71.7± 4.1 >0.05 Alb(g/L) 44.8± 2.1 44.6± 2.1 >0.05 TG(mmol/L) 2.4± 1.7 1.5± 1.0 <0.01 TC(mmol/L) 5.8± 1.1 5.5± 0.9 >0.05 BUN(mmol/L) 5.1± 1.2 5.2± 1.3 >0.05 Cr(μmol/L) 57.3±13.0 58.6±10.9 >0.05 INS(uU/mL) 8.1± 3.5 4.7± 2.5 <0.01 FBG(mmol/L) 5.2± 0.7 5.0± 0.4 >0.05 HOMA-IR 1.9± 0.9 1.1± 0.6 <0.01

2.3 NAFLD和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的比较 本结果显示NAFL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03±0.129)mm高于对照组(0.729±0.117)mm(P<0.05)。NAFLD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31.2%也显著高于对照组9.8%(P<0.01)。见表3。

表3 两组IMT及斑块比较±s)

表3 两组IMT及斑块比较±s)

组 别 n IMT(mm) 斑块(率)NAFL9 48 0.803±0.129 15/48(31.2%)对照组 51 0.729±0.117 5/51(9.8%)P<0.05 <0.01

3 讨 论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Angulo[3]报道胰岛素抵抗在NAFLD的发病中也起到关键作用,显示两者之间可能具有密切关系。本组结果显示NAFLD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并且NAFL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也高于对照组,这提示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并。

此外,NAFLD也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本组结果也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而这些因素均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因素也均是冠心病及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以上结果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聚集[4-5],两者可能共同有类似的危险因素。因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改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其与冠状动脉的硬化一致性较好[6]。表明NAFLD患者具有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率。

本观察局限性在于采用B超诊断NAFLD,虽然目前认为B超诊断脂肪性肝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7]。但是NAFLD诊断的金标准仍认为是肝脏病理诊断。此外,本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而非“心脑血管事件”的直接“犯罪血管”(即冠状动脉或脑动脉),因此研究NAFLD与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尚需要其他实验证实。

总之,本观察显示NAFLD具有高的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NAFLD具有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提示NAFLD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聚集。

[1] Almeda-Valdes P,Cuevas-Ramos D,Aguilar-Salinas C A.Metabolic syndrome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nn Hepatol,2009,8(Supp):S18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

[3] Angulo P.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Engl JMed,2002,346(16):1221

[4] Bellantani S,Bedogni G,Tiribelli C.Liver and heart:a new link.J Hepatol,2008,49(2):300

[5] Choi S Y,Kim D,Kim H J,et al.The relation betwee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the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Koreans.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8):1953

[6] O'Leary D H,Polak J F.Intima-media thickness:a tool for atherosclerosisimaging and eventprediction.Am JCardiol,2002,90(10C):18L

[7] 刘云霞,刘建平,贾红英.脂肪肝影像学诊断性试验的系统评价.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5):580

猜你喜欢

脂肪性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