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与人类健康若干问题新探

2011-12-23李琬

活力 2011年18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

李琬

[摘 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的实质是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定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一切社会经济发展都要依托这个基础。人类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文明是人类健康的基本条件,尊重生命、提高健康水平已经处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突出位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观念、法制建设、偿还生态欠债等方面入手,建设生态文明。

[关键词] 生态文明;人类健康;科学发展观

一、生态文明是科学自然生态观的基本内核

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是科学自然生态观,是指导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指南。生态文明的实质是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定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一切社会经济发展都要依托这个基础。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些正是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认为,那些“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还告诫:“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强调自然、环境对人具有的客观性和先在性,揭示了人及其意识都是自然和环境的产物,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把握自然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但是人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因此,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

二、 生态文明是保证人类健康长存的基本条件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类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国民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维护、保障国民的健康,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及当代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敬畏生命”的理性精神日益彰显,尊重生命、提高健康水平已经处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是人类健康的基本条件,为了保障人类健康,推动人类社会健康永续发展,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人类健康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回眸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人类对大自然展开了不断的征服运动。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地提高,对自然的征服变成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大规模消耗,带来了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荒漠化、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灾难性恶果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首先,水污染是“重中之重”,有水皆污,被污染的水体,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统计,我国97%的人正饮用有害的污染水,其中有7亿人饮用水大肠杆菌超标,3亿人饮用水含铁量超标,1.7亿人饮用水受到有机物的污染,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0.7亿人饮用高氟水,0.5亿人不得不饮用高硝酸盐水,全国35个重点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基本符合卫生标准。据调查,由饮水引起的传染病要占全国传染病的80%左右。另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和2001年淡水资源会议透露:饮用水污染可导致肿瘤、癌症、心脏血管硬化、肝病、肾病、结石、致畸、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迟缓等疾病的发生。而据联合国资料显示,2000年底,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24亿人没有基本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与水和卫生有关的疾病。

其次,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已成“燃眉之急”。2006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 588.8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57亿吨,居世界第二位。从现有的一些数据看,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用污水灌溉的耕地3 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200万亩,合计超过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据估算,全国每年因受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 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数据,2001年至2003年记录的出生缺陷中,1/4归因于环境污染;有的地区因环境污染爆发伤寒、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及地区性疾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甚至形成“癌症村”。

三、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同基本责任

走生态文明之路,不仅是人类健康的迫切需要,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势所趋。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够破解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困局。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生态文明正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公共幸福指数不断升高的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责任。中国是人口、幅員大国,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既能造福于13亿人口,又将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好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切实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一是思想观念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尽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可喜的进展,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人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有些地方和单位还在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GDP的高速增长。显然,若不破除各种陈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代之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并见诸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迈出大的步伐。因此,必须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促使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全民族的自觉行动。

二是加强生态法制建设,积极完善政策和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政策的权威,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保障。全国人大及各地方人大、政府都应尽快出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依靠法制来规范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整治和查处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

三是着眼于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的健康水平,全面实施生态工程,偿还生态欠债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在有利于健康的良好环境中愉快生活。建设生态文明,还必须偿还生态欠债,做到“多还旧债,不欠新债”,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是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

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G]//十

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

出版社, 2005.

[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G]. 中央文

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8.

[3]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恩格斯的自

然生态观[ J].求是,2008(10).

[4]毛如柏.我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立法[J].

法学评论,2008,(2).□

(编辑/永安)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