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海南本土作家散文创作的类型美

2011-12-23夏爱元梁静华

新东方 2011年1期
关键词:海南散文家乡

夏爱元 梁静华

试论海南本土作家散文创作的类型美

夏爱元 梁静华

本文选择影响较大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作家如黄宏地、梁其山、崽崽、蔡明康、亚根、蔡葩等为代表,试着对海南本土作家的散文创作从类型上进行归纳,试图寻找其中隐含着的各种独特的美的价值,如主要描绘家乡山水的天然美、凝重美;突显家乡人物的纯朴美、凄凉美;揭示家乡建筑的古朴美、深邃美;追忆家乡生活的童真美、情趣美等等。

海南;散文创作;类型美

海南,作为中国一个年轻而偏僻的岛屿省份,也许在不了解的人看来,是一个文化的荒漠,但真正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也还是有很多的作家在默默地耕耘着,而且硕果累累。尤其是海南散文的创作可谓枝繁叶茂,兴盛异常,其创作的风格也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总的来说,他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挖掘着美,展示着美。在他们看来家乡的景美、物美、人更美。所以在他们的笔下,也有意或无意地去发现寻找他们的美,尽情去讴歌他们美的一面,而且还时不时流露出对这种美的喜爱和珍惜、骄傲和自豪。黑格尔说: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如此而言,这也可以说是海南散文的一大价值。本文试图选择影响较大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作家如黄宏地、梁其山、崽崽、蔡明康、亚根、蔡葩等为代表,从散文类型上对其美学追求进行一个初步的总结归纳。

一、描绘家乡山水的天然美、凝重美

海南本来就是一个四季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的美丽宝岛,就像一幅幅色彩鲜艳、变幻多姿的画,是别的地方难以比拟的。对于家乡的自然景光,作家们都很偏爱,这点在每个作家笔下都有显现。他们各显神通,或用比喻,或用拟人,或用排比等等各种手法,把从自己的独特视野里看到的熟悉的家乡的美丽风光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正如歌德曾经说过的:“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艺术家)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是一种丰产的、神智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1]海南本土作家对家乡山水自然景物的描写,也不是纯客观的机械的临摹,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美学理想,对其进行改造,从而使所描绘的山水景物更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他们在这一类型的散文创作中主要表现的是海南山水的天然美及凝重美。一方面他们对家乡的天赐的丰厚美景好像对自己的亲人和好朋友一样地赞不绝口,尽情描绘;另一方面,又对其逐渐悄悄消失或变化或遗憾或欣慰,感慨万千,给天然美景带上历史的凝重美。

在描绘家乡山水的天然美这一点上,梁其山的作品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做为琼海人,他特别钟爱这块土地,尤其是流淌滋润这块土地的万泉河,他作品中的美景几乎都源自如斯。但每看一篇,都令人佩服,觉得他怎么就那么有闲情逸致把或许许多人都熟视无睹的东西写得那么声情并茂,那么有滋有味,具有感染力。字里行间,感情特别的充沛,让人很想亲自去体验一翻,看有没有他写的那么美好。在他的笔下,琼海的天然美景几乎是随手拈来,美不胜收,如一首经久不衰的歌。如他在《大河觅韵》中就把万泉河上游的景色写的非常生动优美,引人遐思,令人神往:“桥下几只小木船悠悠荡荡,轻轻滑出一弦妙曼优雅的音符。”“那些连绵不绝的椰子树,时而鹤立鸡群般在繁茂的林间舒枝展叶,摇曳着柔美的腰肢,风情万种地向游人诉说着什么;时而又成片成片地屹立岸畔,站成又一种令人震撼、无以言喻的风景”。其他如《情思悠悠万泉河》《万泉河夜籁》等,莫不如此。还有蔡明康的《大东海拾趣》写到:“白云抱幽石,细浪弄沙滩。岸上那棵青翠碧色的椰树,悠闲地斜着身躯,俯视着那一片白粉粉的沙滩。轻风吹来,那扇羽似的叶子摇曳着、絮语着。”寥寥数语,把大东海的绚丽景色从全景到细处都描绘出来了,使海南山水风光的自然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独有偶,黄宏地也写《大东海二章》,但他与前者的侧重点和视角不一样,他是写月夜的大东海:“月下的大东海,近处澄净,远处空濛,两侧的山有灯亮着,闪闪烁烁的亮到山顶,亮到天上。海很空阔,阔向空蒙处,就和天合在一起了,使人相信一直的往前走,就会和海和天融为一体呢。”符兴全的《田野落霞》:“金秋时节。夕阳,金黄金黄;田野,金黄金黄。田野像金色的湖面,一直伸展到远处那一抹青山的脚下。田野这边是斜斜的草坡,满坡像撒着闪闪的金屑。草坡上,婆孙俩偎依着,面对着田野,溶在金色的余晖之中。”人与景浑然一体,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非常富有诗情画意。没有对自己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自豪,是怎么也写不出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来的。

而且,海南作家在描绘自己家乡的山水时,视角不一样,有的是写初次或重新去游历时的感受。如蔡明康的《重访镜湖》:“久违镜湖三十年。今天重返她温暖的怀抱,依然是那样平坦宽阔,依然是那样湛蓝凝碧,依然是那样白洁匀调。她像一位妙龄女子,一副雍容华贵的气度,她像一首古典抒情诗,古意盎然地横卧在排塘山麓下。”其后不仅写到了古崖州八景之首的镜湖现在的美丽多姿,还回忆了镜湖在日寇侵琼时受到的灾难与创伤,还有镜湖的英勇不屈,很好地把家乡的自然风景与历史紧密结合起来,突显家乡风物的历史凝重美。其它作家如梁其山等也有这样来写,如他的《访沙帽岭》写到:“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似岭非岭的山包,在琼崖革命斗争的画廊里屹立成了一尊巍峨的丰碑。”就在现状中交织着历史的回忆,显出了自然景物的厚重感,正如其所写:“一座平凡的山冈,曾敷演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一座不朽的山冈,正编撰着一个又一个新的传奇。”

有的作家是凭自己以往的感受、记忆而写的,如崽崽,他的作品大都是写往日海口的风景。从他们的创作中也可以折射出海南各地的发展变化,有的地方还保持了原来的风貌,但有的地方,尤其是海口,早已日新月异,很难找寻往日的痕迹了,作家就只好用自己的笔在点点滴滴中给家乡留下曾经的美丽。

二、突显家乡人物的纯朴美、凄凉美

在海南散文作家的笔下,家乡的美景往往是与家乡的人物分不开的,除了家乡的景美,家乡的各色人物也都非常不错。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在《美和美的创造》中指出:“美的形象就是形象地反映了人的最好的本质力量的形象。”[2]海南作家也是如此,他们在细心体会中发现了乡亲们的最好的本质力量,并把他们记载下来,那就是:海南本地人民的勤俭节约、善良豁达,非常的纯朴和乐天。他们和谐满足地生活在这块富饶的宝岛上,安享着天命,即使遭遇不幸,也默默地忍受着。而且大多数作家喜欢通过描写普通的农家人来体现这一点。如蔡明康写的阿柳伯,旧社会里把较粗的火柴一根破开做两支用,还用木钻火,但却乐意借给邻居用。还援助、收养来逃命的邻村人。他写的阿周嫂,嫁的早,自己平时节衣省食,却无私地支持丈夫到外地求学,一个人独立支撑着整个家庭,拒绝在别人看来求之不得的“农转非”。说她“太累了,你便把扁担的一头插在地里,双手握住它,抱在怀里,坐在田埂上,轻轻的睡着”。符兴全写的四叔公是个九十岁的老人,却仍是很硬朗,还在编竹笠。“他一双粗糙的脚板踏在笠盘上双膝屈曲着抵在皮肉白银的胸前,上身赤裸,坦露着古铜色的皱沟间闪着点点油光的肌肤;脸埋着,突出地展示着光亮的脑袋;双手绕过双膝两侧抓着蔑条;蔑条像面条一样细软,手指像干竹节一样粗硬,但很灵活地在篾条间翻动。橙黄色的竹笠就在他的手指间一眼一眼地形成。”“有味,不做工就无味。”黄宏地的《石福》写靠打石、尤其是凿墓碑为生的一个小孩喜欢但大人诅咒的老光棍,从没有上过学却对读书人由衷的敬慕,死前把自己平时不取老婆省吃俭用的3000多元钱全捐给学校的故事。从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中让我们体味到平凡人物的美好纯真。

梁其山的《老校长》放弃去县城唯一一所重点中学任副校长的好机会,为满足家乡人们的需要,不管他人称他“蠢”,坚持一直留在了自已家乡的一所初级中学默默地耕耘着,始终保持一片冰心,孜孜不倦地追求,体现着可贵的纯真和难得的专一,非常令人敬佩。蔡明康的《庆华伯》也是一个小学的校董,“是我们童年时代取之不尽的阳光,用之不竭的调色板。”“在一般人心目中,管理学校有如拥有一片原始森林。可是庆华伯家里一条腿凳子却没有一件。他粗饭淡菜,了却余生。”可是一心栽在学校里,事必躬亲。崽崽笔下默默虔诚地求神拜佛的海口老嬷们比较可爱,小市民田哥溜就比较出众,勇敢而又善于表现自己,给作者及同龄人小时候带来了很多乐趣。比较而言,崽崽的人物更加真实,比较全面,也更能给人以警示,比如堂哥,就写了一个只爱做梦不行动的人的悲惨凄凉的人生。

与前述作家不同,女作家蔡葩的人物更加具有传奇性,都是在海南近代史上曾经影响较大、受人瞩目的人物的传奇经历,并结合历史事实,描绘出让人感动的一幕幕。在她笔下,即使是悲剧人物,也具有凄楚美,非常让人同情。如在《“五层楼”的海上旧梦》中就讲到了,海口得胜沙路上20世纪30年代修建的海口第一楼“五层楼”主人的侄女、美丽善良的吴慰君,不屑甚至抵触家里优越奢侈的生活,怀抱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世界的理想,受爱神的牵引,悄悄地离家出走,到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却在1949年的“琼崖地下学联冤案”中被当成特务,与爱人林云双双冤死的悲惨而又凄美感人的故事。鲁迅曾说过,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形态,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蔡葩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美好人物的毁灭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三、揭示家乡建筑的古朴美、深邃美

王世仁曾经指出:建筑是空间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以音乐拟建筑,它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的审美意识,能够引起人物对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的严肃思考而获得一种深邃美[4]。确实,人是按照外形、虚实、起伏等美的规律来赋予建筑鲜明的性格和气度的,所以建筑应该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而且,建筑蕴含民族意识的潜在美,描画建筑物的形象,能使人获得审美愉悦,同时建筑物的形象,还能凝聚浓烈的时代精神。因而作家们也就能够借助建筑物的形象,构成美的艺术境界。当然,客观来说,海南并不是一个古建筑特别丰富的地方,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细心的海南作家们捕获到了,而且他们在描写家乡建筑物的形象时,并不局限于建筑物本身,而是侧重写建筑物给自己的启示,写自己的主观感受、精神上的满足及愉悦,写一种超越建筑本身的美,凝聚历史和时代的审美意识,包含着古朴美、深邃美。

蔡明康的《望楼看楼》,描写了现在的乐东县望楼早已不是旧模样,“目前那些高低起伏不平的楼群,就一幢幢蹲在河畔上,像蒜头一样,挤的喘不过气来。”“登上高楼,放眼远眺,全村青瓦飞檐,金碧辉煌,尽收眼底。我忽然想起歌德的一名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崽崽的海口钟楼与蔡葩笔下的五层楼一样,是那个时代海口的骄傲:“夕阳下,江水浩淼,千桅攒动,海鸥飞翔,红塔巍峨——钟楼夕照是昔时海口八景之一。”而蔡葩笔下的建于1942年的裕大商行,是一座带着浓郁南洋建筑风格的繁华建筑,也是那个时候繁华的见证。还有她笔下的大亚旅店、北方饭馆,还有昔日私立海南大学附中的旧址——得胜沙末尾的椰子园,都是曾经的充满独特魅力的好地方。让人感觉有点遗憾的是,那些南洋风味、欧美风味的建筑,如今都今非昔比。梁其山的《红操场》,由曾经是琼崖纵队女子军连的练兵场所等的红操场的历史情形写起,主要写了其现状,已经变成了一个山乡小墟。通过历史与现实交相比较,既有遗憾,又有欣慰,突显了革命先烈的牺牲造就了今天的幸福的主题,具有历史的深邃美。其笔下的啤酒城、邀月谷等新鲜建筑群,无不充满了文化气息。

亚根的《告别茅屋》由家乡寨子中“茅盖的顶,木架的梁,泥涂的墙,竹编的门,这就是一幢古老而简朴的茅屋”写起,再写到代之而起的一幢钢筋混凝土和砖瓦混合结构的二层小楼房以及对于黎家人的重要意义,说是一种改朝换代的更新,一次生命的大换血。由一代建筑物的变迁见证着物质文明的进步,非常富有时代感。黄宏地的《南丰水库记》中:“这里静寂得很,山是静静的青,水是静静的蓝,一幢还新的小楼,几行墙壁斑驳的平房,在椰树叶里在菠萝蜜叶里掩映。”“山就在水中,水只围着山转,山有九十九座,水有九十九弯。惊叹之余,憋不住便要写天写地,写山写水,写山是如何的青,写水是如何的蓝,却偏偏忘了一样,水中有山,山就是岛,岛上有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有狗奔逐于涧间,有鸡嬉闹于水旁……”,“有山水为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种秋收,年复一年,看山高,看水低,看天地也就宽了。”借着写水库,却写出了一个世外桃园般的人间仙境,一种神仙般逍遥的心态。

四、追忆家乡生活的童真美、情趣美

家乡总使人眷恋和沉醉,家乡的景与物、人和事,总是那样使人难忘。同样,海南的散文作家对乡土总是怀着浓烈的感情,因而他们的散文,也有一部分是描写已经逝去的生活中的各种趣事等。这类作品往往沉湎于对往日的美好回忆之中,以淳朴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童真美、回味美撩拨人心。而且他们通过对家乡生活和民族风情的描写,总是流露出一种微醺的醉意,使作品呈现优雅浓烈的情趣美,同时大都能以当代人所实际达到的思想和美学高度,去回忆童年的生活,去描写家乡的小桥流水,瓜棚豆架及农村新貌,从而准确地传达了当代乡民的思想、情绪、愿望和呼声,反映出当代乡民的思索、判断、突破,使作品具有时代感、人生感、哲理感及力度感。这也是海南本土散文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这一点在黎族作家亚根的作品中尤其体现得明显。如《筒裙谣》深情地回忆了伴他度过快乐童年的勤劳乐观的爱唱歌爱织布的心灵手巧的奶奶。还有小时候与父亲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薯坡垒土灶烤番薯吃的让人难以忘怀的乐趣和馨香。还有上山摘山果、到庄稼田地捕田鼠、到椰林摘椰子吃、捉鱼、捕虾、对歌、跳舞等等趣事。崽崽的《童年》也写到了小时因饥饿不是当空军爬树掏鸟窝就是当海军下水抓鱼蟹的趣事。

家乡的墟镇、村庄也是令作家们留恋的地方,其一举一动怎么也走不出他们陶醉的目光。这点,梁其山的作品比较突出,他写到了琼海中原、潭门、新村、文曲等约十个墟镇,每一个墟镇,他都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出了它们令人留恋的独特之处和令人骄傲的地方。另一个在此方面可以与之匹敌的是黄宏地,他的《去龙门》、《清澜漫笔》、《夜宿洋浦港》、《旧州记》、《抱罗墟记》、《龙马墟》、《海南“威尼斯”》等等都是写的海南各地的墟镇。他的更侧重于写意,更多的是写自己的感觉。其它人虽没有这样明显的大篇幅大规模的写,但也时不时地有所涉及。如蔡明康的《乡野》,就是写自己重回家乡时的所见所闻及亲切感觉,中间穿插着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还有今昔变化。崽崽擅长描写上个世纪的海口习俗,如养猪、行街等等。

当然,以上的分类只是个大概,还有很多的篇幅没有涉及。如很多作家都写了旅游散记、生活杂感,还有的写了各色人物的采访和家乡周围发生的新鲜事物等等。每种类型的散文都能给人们与众不同的美的感受和启迪。

[1]郭谦,编.外国文学欣赏[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129.

[2]张智辉.散文美学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27.

[3]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97.

[4]王世仁.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基础刍议[J].文艺研究,1982(1).

I206

A

1004-700X(2011)01-0072-04

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资助项目“海南本土作家及其散文研究”(Hjsk200775)。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海南散文家乡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怀念海南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