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

2011-12-13周亚平

关键词:导论考查考核

王 斌, 周亚平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

王 斌, 周亚平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为适应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学科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主要阐述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所存在的考核方式、考核时机、考核范围等几方面的问题,并从学生、教师、考核理念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采取多种考核方式;(2)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3)加强考核后的反思与研究。

课程;考核;问题;改革;建议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本校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此门课程对于强化学生对生命系统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运用生命系统知识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1]。但自开课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对于课程考核重视程度不高,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以及运用知识能力不强等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此门课程在课程考核方面存在问题,只有进行课程考核改革才能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各方面去科学、规范地考核和评价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1.1 考核方式死板,形式不灵活,难以考核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校对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考核一般采取总结性的、单一性的期末考试方式,考核所采用最多的形式是闭卷笔试,这种考核模式单一、死板,并且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为重点,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忽视了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个人特长、综合素质的考查也普遍不足,因此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难以考核学生除记忆知识和简单推理之外的素质与技能,导致学生自身的各种能力很难在考核过程中得以有效发挥,也很难发现和发掘自身潜力。

1.2 考核时机单一,频率较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调查中发现,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在时间上一般是只采取一次性期末考试的形式,平时时间一般不组织任何形式的考核,这样就往往会导致学生不关注平时学习;不注重平时对知识的积累;不重视平时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是把学习和复习集中到学期末的考试前几天,致使出现“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局面,临考前突击复习,并且只要强记能力突出,有时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深化知识的真正人才反而得不到好成绩,从而也导致学生对课程考核的不重视。因此由这种考核方式而造成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考试范围狭窄,题型结构不合理,难以做到考核的科学规范

学科课程考核要做到科学规范就要使知识的覆盖面与重点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通过调查目前用于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所用的试卷发现,试题在考核内容、题型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范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大多是教材知识点的再现,而题型则以客观性试题为主,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较少,这样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不够,很难检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终导致学生把注意力和学习时间大部分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中,从而造成了学生求知兴趣、阅读范围、知识覆盖面狭窄等后果。因此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在考核中学生不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考查结果具有片面性,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违背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2 对目前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学生方面

由于此门课程为学校公共课而非专业必修课,很多知识内容属于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而与其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联系较少,因此许多学生对此门课程在学习态度上不够重视,平时对此门课程的关注程度不够。另外,来自各地区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不一样,不同起点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教学内容难以深入,教师很难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和考试大纲考核,授课教师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降低学习难度,降低考核的标准。这样教师采用简单的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就顺理成章了,并且相对而言,闭卷方式由于答案的唯一性,给阅卷和期末学生考核成绩的评定带来了相对的便利性,虽然某些教师想采取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其他考核方式,但这些形式得不到学生的配合或学校有关部门的认可,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考核形式单一、死板就不足为奇了。

2.2 教师方面

近几年来,到高校任教的教师中,非师范类毕业生越来越多,虽进行了岗前培训,但在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经验上都比较欠缺,在课程考核上没有改革的意识,更缺乏改革的勇气,不主动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的考核方式,而是按照以前的考核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另外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属于专业知识相对广泛的学科,涉及到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专业知识[2],而教学任务大部分都是由从事某一生物专业研究的教师担任,这样就容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其他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例如,从事动物学专业教学的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动物学的知识教授的详细和关注多一些,而在最后考核中偏重对这方面知识的考查而忽略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关注,就不能给学生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

2.3 教学考核的理念方面

课程考核要以学生为本,考核应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办学理念出发,把课程考核视为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培养人的一个环节,而不能认为课程考核就是给学生一个考试成绩就可以了。然而目前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在考核上还奉行着应试教学考核理念,只是将考核定位于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将考核等同于考试,成为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和工具,这样就使得课程考核不是根据学科的客观要求,也不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的规定而设置,以追求高层次的培养人的需要,而仅仅是为了寻求标准考试的正规化、统一性和考试分数的合理分布,最终使得在考核的方式、试题的结构以及题型的设置等方面都符合标准化的模式下不能采取多样化的灵活考核方式。在这种考试理念下,学生往往只重视考试结果,缺乏课程学习的自觉性,课程学习的过程也流于形式。

3 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改革的建议

3.1 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以检测和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发展中的学科,是综合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为此为了达到对某些生命概念的理解,对理论、方法和知识的综合应用,应改变过去那种单一、死板的闭卷式的考试模式,提倡开卷考试、写小论文、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总结报告等多种形式来考查,从而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并且可充分地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例如,在讲解完转基因食品的知识以后,可以就这一话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或者是在授课班级内展开辩论,并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平时考核的一个项目,计入最后的期末成绩。另外要注重对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以及出勤率等平时成绩的考核,最终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评定最终成绩。

3.2 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以确保课程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当今生命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开设生命科学导论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生物学基础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是他们成为21世纪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4]。因此,要做到对生命科学导论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首先要制定一个以培养生命技术创新人才为宗旨、反映生命科学专业学科客观要求、注重对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运用生命科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从理论层面上确保考核的科学性。由此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内容方面,不应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现,应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体现知识的应用性,体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在试题的题型方面,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应使学生在解题时有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对知识分析比较、融会贯通的过程,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课程考核真正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5]。另外制定比较完备的课程考核体系,并依此体系进行考核认定,从而确保其规范性,例如,制定如下生命科学导论整体评价体系。

3.3 加强对课程考核后的反思与研究以完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对于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考核,教师不能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在考核结束后给学生一个成绩就算结束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考核情况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反思。首先要对试卷的信度、效度、难易度以及区分度等进行试卷质量分析,找到试题在题型结构以及知识内容考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试题质量。然后在考核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即从单一的教师考核学生转变为教师考核学生的同时学生也考核教师,主要通过调查来验证在本次考核中所运用的考核方式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知识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发挥。还要鼓励学生就考核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应认真倾听和接纳学生所提出的好的建议,并将其融入到以后的考核体系中。最后,教师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对各种考核方式和方法进行自我分析和调整,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使整个考核评价体系趋于完善,使其更能检测出学生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1]陈传红,周亚平,金卫根.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78-181.

[2]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杜虹,吴丹奇.大理科模式中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4):37-38.

[4]黄德智.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86-88.

[5]汪本勤.植物及植物生理学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108-111.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of An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 and Its Reform Suggestions

WANG Bin,ZHOU Ya-ping
(Faculty of Chemistry Biology and Materials Science,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In order to meet the pressing need for high-quality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present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This article first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urriculum An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and then by analyzing them,puts forward the counter suggestions which are to diversify the form of evaluation,set up a perfect system of evalu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reflection and research after evaluation.

curriculum;evaluation;problem;reform;suggestions

G642.3

A

1674-3512(2011)01-0085-04

2010-10-23

王 斌(1981—),男,山东滨州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生命科学、动物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导论考查考核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