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多球训练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训练效果的研究

2011-11-22徐艳玲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羽毛球实验组

刘 敏 徐艳玲

(南昌航空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羽毛球多球训练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训练效果的研究

刘 敏 徐艳玲

(南昌航空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就多球训练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和身体机能各指标的变化等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对于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羽毛球技战术水平非常有效果,并且身体素质各指标也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手段。

体育专业生;羽毛球;多球训练;效果

当前,高校羽毛球运动正朝着 “快速、多变、全面”的方向发展,随着羽毛球比赛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高校之间羽毛球比赛争夺变得尤其激烈 ,而高校羽毛球比赛最重要的得分点还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手法和步伐;二:专业耐力即体能。这就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体能突出,手法的精准也相当重要。

在羽毛球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同样的问题,体育专业学生羽毛球训练体能差,手法和步伐学习了很长时间可进步不大;比赛时多拍能力不强,导致比赛被动,为了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羽毛球技战术的掌握效果和训练和比赛中的身体机能,本文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羽毛球学习训练中,多球训练的练习效果,与大家一起交流提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在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07级羽毛球副项提高班的35名体育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男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多球训练组)和对照组(单球训练组)。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为了本文的研究,我查阅了羽毛球多球训练相关文章50余篇,掌握了大量的羽毛球多球训练资料。

1.2.2实验法

在实验过程中,两组学生在学习负担、营养、训练时间等方面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实验组采用的多球训练与单球训练比例为5∶1,对照组采用的多球训练与单球训练比例为1∶5。实验组采用 “一球一击” 定点的多球训练方式供球,实验训练内容有正手后场吊球、 网前正手搓球、网前正手挑球,由定位击球逐渐提高到移动击球。对照组采用常规 “一对一” 的传统羽毛球训练手段进行练习,内容和实验组相同,主要是单球练习,实验时间为4个月。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两组运动员的击球和回球质量的效果和身体机能的安静心率、肺活量;身体素质的50 m 跑、1000m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指标进行测定。

1.2.3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针对学生多球训练的效果和身体机能变化的数据输入电脑,根据文章分析需要利用SPSS13.0和EXCELLl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后两组学生专项技能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2.1.1实验后两组学生后场正手吊网前球考核成绩对照分析

从两组后场正手吊网前球技术考核情况来分析(如表1),实验组的学生经过4个月的多球训练之后,在准确击球的数量上和击球的技术手法上以及回球的幅度、落地的质量上都比对照组学生效果好。

表1 后场正手吊网前内角度和外角度球考核成绩对照表(平均每人击球15次)

2.1.2实验后两组学生前场正手搓球考核成绩对照分析

从两组学生网前正反手搓球技术考核情况看,由于正反手搓网前小球的技术学习难度系数较小,学生较容易掌握,所以在技术训练和考核时,学生的成功率会较高些。实验组同学在多球训练下对技术的强化和掌握,在训练时的手感、拍感及手腕用力大小的体会上非常到位。而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不佳。

表2 网前正手搓网前球考核成绩对照表

注:平均每人击球15次

2.1.3实验后两组学生前场正手挑球考核成绩对照分析

网前正手挑后场球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技术掌握和后场感觉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挑后场球的幅度和落地都非常的精准,基本达到了训练的要求,并且在击球成功率方面13个以上有效击球也大大好于对照组(9:3),而对照组学生在挑后场高球时,对来球的判断不一,造成下网或出界球较多,使得对照组学生击球成功率在8个以下的占到了33.4%之多。

2.2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状况变化比较分析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肺活量指标,对照组实验前后有明显变化(P<0.05),而实验组实验前后也有很明显的变化(P<0.01)。实验后,实验组的肺活量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若以 220 减年龄作为最大心率,两组运动员在运动后即刻的心率与最大心率的比分别为:实验组为90%,对照组为60%。这说明多球训练的强度接近运动员自身的极限,属于大强度训练,而单球训练的强度属于中等强度。由此可见,多球训练的强度明显高于单球训练。

多球训练可以增加训练难度,要求运动员提高移动速度、击球速度、击球力量。运动员要连续不断地快速移动击球,在毫无喘息机会的情况下快速或大力击球,其密度大强度也大,而一对一的训练手段因来回球的速度节奏比较平稳,运动员有较充裕的时间准备击球。因此,要提高运动员缺氧时的工作能力,即短时间内进行剧烈运动的能力,就必须选用一种密切结合羽毛球动作节奏,把技术、素质揉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而多球训练正是适合这种要求的理想方法。

2.3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变化状况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50m跑、1000m跑指标实验后比实验前均有很明显提高(P<0.01);立定跳远指标实验后比实验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则只有1000m跑指标实验后比实验前有明显提高(P<0.05)。实验后,实验组的50m跑、1000m跑指标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立定跳远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从本实验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员在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表现为两组运动员的速度(50m跑)、耐力(1000m跑)和下肢力量(立定跳远)均比实验前明显提高,且多球训练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球训练组,这说明多球训练对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优于单球训练。

表3 实验前、 后两组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变化状况比较一览表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羽毛球运动学习采用多球训练强度大、密度高,对学生的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提高有着积极效果,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心肺功能发展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大幅度促进身体素质效果明显。

2)多球训练能使学习者在初步掌握了羽毛球基本手法和步伐的基础上,很好的得到巩固、强化、提高技战术水平,使他们在比赛中的击球效果和回球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3)多球训练能够使学习者很好的掌握羽毛球训练和比赛当中的步伐及手法击球节奏,更贴近于真实比赛的强度,从而更好的找到比赛感觉,同时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3.2建议

1)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按照水平层次分组进行多球训练,一定要遵循从易到难、从慢到快这样一个原则;等学生基本掌握一个手法技术后再进行下一个手法技术练习,随着水平提高,再增加供球的难度,加强供球速度与落点的结合,弧度和力量的变化等。

2)在学生多球结合步伐练习时要注意固定球路、半固定球路、无规律球路训练的合理安排,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3)多球训练不能取代战术训练,因此,应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的战术训练。

[1] 王薇.运动生物化学在羽毛球训练中的应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5):24.

[2] 张洪宝.能量代谢分析在羽毛球训练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1):2.

[3] 陈艳.谈羽毛球教学中的多球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3):28.

[4] 张勇.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BadmintonMultiBallTrainingtoImprovetheTrainingEffectofPhysicalEducationStudents

Liu Min,Xu Yanling

(Nanch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Sports,Nanchang,330063,China)

In this paper,literature data,experiment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the badminton multi ball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education,Students in badminton mastery of the impact and body of each index change for Experimental Comparison.The results show that:in badminton teaching process,multi-ball training method for improving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to consolidate to improve badminton skills and tactics are very effective,and in the various physical indicators have a ver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badminton;multi ball training;effect

G847

A

1672-1365(2011)06-0124-02

2011-03-15;

2011-05-20

刘敏(1973-),女,江西龙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羽毛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羽毛球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羽毛球
打羽毛球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飞行的羽毛球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