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乒乓球产业发展道路探析

2011-11-22雷正方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业余产业化陕西省

曹 眎 雷正方 余 娟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陕西省乒乓球产业发展道路探析

曹 眎 雷正方 余 娟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通过对原陕西省乒乓球队和各种类型的乒乓球俱乐部的调查,探讨了陕西省各地区乒乓球运动产业开展的现状和出现的新情况。结果发现:双轨制下的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发展是由现阶段陕西省的基本情况决定的;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链主体“金字塔”模式基本形成;现阶段陕西省发展乒乓球俱乐部是可行的,但是乒乓球产业化环境并不完善。

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化

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省份之一,其竞技体育的发展出现了极不协调的现象,如跳水、足球、田径等项目发展很快,其他项目发展却不尽人意。作为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是陕西省乒乓球走向产业化发展的有力后盾,但是,能否走产业化道路、如何实现产业化是陕西省乒乓球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以我国乒乓球运动产业化已取得的初步成果为背景,回顾与反思乒乓球运动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提出改革与发展的对策,进而在理论上为陕西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乒乓球运动产业化发展模式,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具有代表性的原陕西省乒乓球队、原陕西银河乒乓球俱乐部、陕西至善乒乓球俱乐部等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同时也将狂飙、维斯特、亚特等业余俱乐部和陕西其它地区乒乓球俱乐部等作为次要目标。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收集国内有关学术刊物、报刊杂志,并对各种媒体的有关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新闻报道、评论加以关注。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检索有关乒乓球业余培训、市场类的文章;浏览陕西省省业余体校、陕西省体育局、西北地区训练基地、中国乒协等网站,搜集相关资料,对陕西乒乓球产业化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

1.2.2专家访谈法

对陕西省业余体校、陕西省体育局、教育局的有关主管负责人员、各市基层业余体校乒乓球教练员、各培训班的教练员和负责人,参加培训的学生家长进行访问调查,获取切实的关于陕西省乒乓球市场发展状况和建设性建议。

1.2.3问卷调查法

查阅相关资料和专业书籍,设计了“家长调查问卷”和“教练员调查问卷”以及“成人调查问卷”。问卷征询了指导老师和相关专业专家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并进行了信度检验。在陕西省体育局和其它地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以及教练的大力帮助下,对陕西省8个市区(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共收回408份。其中,有效问卷393份,有效回收率达93.5%。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办公软件Microsoft Excel 2003和统计软件SPSS 12.0对调查得来的有效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处理,并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陕西省乒乓球产业化中俱乐部类型

我国现阶段乒乓球俱乐部主要有五种类型:1)体委与某一企业共同联办,以体委为主;2)体委与某一企业合作经营,以企业为主;3)企业独办,即一家企业一次性从体委买断运动队及相关场地设施,独资组建的乒乓球俱乐部或一家企业独资的乒乓球俱乐部;4)事业单位办;5)体委办。[1]据了解,陕西省乒乓球俱乐部基本属于企业独办和体委与企业合办的类型,如前陕西银河乒乓球俱乐部、至善栋梁乒乓球俱乐部等,这也基本符合我国现行的俱乐部类型,代表着其发展方向。

2.2陕西省乒乓球产业的现行体制

国家体育总局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决策者,把握着我国体育发展的整体方向与部署,陕西省体育局是国家体育总局管辖之下的政府机构,是政府政策的传达者,是对陕西省乒乓球运动及相关事业的管理者;陕西省乒乓球协会是政策的执行者,对陕西省乒乓球竞赛、管理、发展有重要的执行作用;各乒乓球俱乐部、运动队是操作者,是陕西省乒乓球运动发展以及产业化道路的载体与中心。政府管理体育产业,实质上是政府部门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再生产的全过程和体育经济的总体运行进行干预和治理。[2]目前,由于陕西省经济水平落后、乒乓球运动市场化水平低,也使得省体育局或相关部门的政府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

2.3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链的构成

产业链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某一个产业中具有竞争力或竞争潜力的企业为链核,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链。[3]运动产业链的构成:1)主体参与者:业余爱好者、青少年学习者、体育学校、业余俱乐部、乙级甲级俱乐部、省专业队;2)竞赛活动组织管理者:各级别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各企业、部队、院校的体育管理部门;3)赞助支持方:政府和各类企业中长期或短期对项目的资金、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支持和赞助;4)运动器材提供方:包括各级别层次的器材生产厂和经销商等。[4]目前,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链的构成是相对全面和完整的,但是各级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尤其作为带头作用的省专业队、顶级俱乐部并没有在全国取得很强的影响力,赞助方紧缺,省内缺乏知名的器材生产商,其乒乓球器材市场的供应主要来自于国外品牌和国内部分品牌。

2.4现阶段陕西省乒乓球俱乐部市场经营的现状

依据乒乓球场所与经营项目重心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乒乓球专业经营,第二类是以乒乓球为主营,第三类是以乒乓球作为诸多经营项目中的一种,像许多的大型娱乐场所。[5]现阶段,陕西省乒乓球俱乐部市场相对乐观,经营方式多样,经营内容丰富,是乒乓球产业化的积极象征,如至善栋梁俱乐部是陕西省经营模式的典范,不仅以市场化需求为先导,而且积极发展后备力量的培养、开发潜在市场,在俱乐部内有专业的教练、管理人员、管理组织机构合理有效。但是从省内整体观察,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场所缺乏、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经营人才等。对于业余乒乓球俱乐部来说,有没有活力,并不完全取决于资金是否雄厚,体育场馆设施是否先进,规模是否宏大,而在于如何科学地管理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俱乐部现有资源的作用。[6]陕西省乒乓球俱乐部场馆设施相对紧缺、设施较落后、客观上影响了消费者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乒乓球市场的开发。

2.5陕西省乒乓球群众状况

2.5.1对于乒乓球消费是否承受

群众消费是乒乓球市场化开发的主要组成,也是赞助商与器材供应商的市场主体。成人在乒乓球运动中投入的费用接受度能反应其参与积极性的高低。调查表明69%的成人能够承受的起消费,而25%的成人对陕西省乒乓球消费可承受表是一般能接受,仅有6%的成人认为不能够承受起消费。由此可以看出,一般群众的体育消费的能力是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决定的,陕西省乒乓球爱好者运动参与程度与其收入是相适应的,整体能接受当前的消费要求。

2.5.2是否认为乒乓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使群众参与乒乓球运动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是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调查发现:有88%的群众将乒乓球运动当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群众多数是对乒乓球已将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乒乓球运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8%的成人认为乒乓球运动在生活中占一般地位,这部分群众属于刚刚接触乒乓球这个过程。表明,乒乓球已经取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拥有强大的主体参与者,是陕西省乒乓球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2.6陕西省乒乓球青少年学习者状况

2.6.1青少年学习乒乓球的费用接受度

经济基础是良好开展体育运动的条件和基础,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陕西省乒乓球培训机构中,博迪学园、市业余体校、省业余体校、铁五小和狂飙俱乐部,由于开办的时间比较久,生源比较多,长期陪练员也比较多,实行更为灵活的收费形式。调查发现,在孩子学习乒乓球上每月的费用上大部分集中在300元到500元,因为从陕西省乒乓球培训市场来看,对比北京、上海和浙江等地,收费标准还不是最高的。陕西人均收入也属于中下等水平,消费水平也不是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家长能够接受这样的学习费用的原因。

2.6.2青少年学习乒乓球的理由和期望

据调查:22%的家长带着孩子去学习乒乓球是由于看其他孩子在学习所以就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落于“起跑线”;还有一些家长是因为发现乒乓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自己一样去享受乒乓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有76%学习乒乓球的孩子是由于自己比较喜欢,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家长的期望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向着自己想象的方向努力,在与家长问卷和访谈时35%的家长表示没有什么期望,只要起到锻炼身就好,26%的家长想通过学习乒乓球到时对孩子考大学有一定的帮助。

2.7陕西省乒乓球俱乐部状况

2.7.1陕西省业余俱乐部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执行管理任务的体制,在整个管理系统中所起到的是框架的作用。正是有了稳定的组织结构,管理系统中的人、物、信息才能正常流动,从而使管理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7]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乒乓球乐部主要属于主任负责制、经理负责制、理事会制和董事会制四种不同的组织管理体制的俱乐部类型,如图1所示。

图1 陕西省乒乓球俱乐部的组织结构

2.7.2陕西省业余俱乐部的资金运营管理

俱乐部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保障,没有经费,俱乐部工作就无从开展。[8]俱乐部会员的会费、企事业赞助和政府资助,是陕西省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费的主要来源,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2%、30%和18%。调查表明,在所有乒乓球俱乐部资金来源中,会员会费是俱乐部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也是最普遍的来源之一。会员制度不仅保障了资金的来源问题,而且稳定了乒乓球爱好者的长期性参与。对协会式乒乓球俱乐部而言,政府资助和企事业单位的资助是其经费的主要来源,如图2所示。就乒乓球俱乐部自身的长期发展而言,必须要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发展更广大的会员群体,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力吸引赞助商支持与赞助为首要任务。

图2 陕西省乒乓球俱乐部资金来源

2.8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链主体“金字塔”模式现状

据调查得知: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市民及业余爱好者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与长期的参与程度很高,这极大的促进了陕西省乒乓球运动在社会基层中开展与推广,发挥了基础和支撑作用。中部的乒乓球专业学校、乒乓球俱乐部等对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化起到了链接和承接作用,是底部市民爱好者与顶部省专业队的中间力量,也是陕西省乒乓球运动员的产地。上部的甲级、乙级甲级乒乓球俱乐部、省专业队代表着陕西省乒乓球运动的最高水平,是乒乓球产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作为顶部的省乒乓球队,正处在筹建与起步阶段,对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化发展未能充分起到带头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双轨制下的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化是由现阶段陕西省的基本情况决定的,也是现行体制下的必然产物,走产业道路尚不成熟。

2)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链主体“金字塔”模式的基本形成,作为上层的省专业乒乓球队伍起步晚、竞技水平不高,对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化发展有制约作用。

3)现阶段陕西省发展乒乓球俱乐部是可行的,其组织应为以企业为主的投资多元化的股份制形式,乒乓球俱乐部必须加强自身实力,向职业俱乐部方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4)陕西省经济增长为乒乓球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产业化发展的整体环境并不完善,乒乓球竞技表演市场不发达,缺乏长期赞助商的支持,产业循环不协调。

3.2建议

1)准确分析乒乓球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树立产业发展的新理念,合理定位,建立阶段性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产业化发展。

2)大力发展乒乓球俱乐部,加强俱乐部自身发展,注重俱乐部竞技水平,使其在全国联赛中创造好成绩、扩大社会影响力,最终走向职业乒乓球俱乐部的转变。

3)加快产业化相关政策建设,为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机制。大力加强开发乒乓球市场、完善制度的一系列政策,在政策上做好陕西省乒乓球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做好乒乓球产业的整体布局。

4)重视专业从业人员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科学指导、管理乒乓球产业发展,合理配置发展资源。

[1] 钟宇静.对我国乒乓球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0).

[2] 汪元榜.政府与体育产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79-80.

[3] 李心芹,李仕明.产业链结构类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60-63.

[4] 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5] 张京娟.试论我国经济发展对乒乓球市场经营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

[6] 李斌.山西省业余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营现状调查[J].中北大学学报,2010(2).

[7] 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8] 陈瑞琴.江苏省业余体校竞技体操教练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4.

TheDevelopmentalPathofTableTennisofShaanxiProvince

Cao Ben,Lei Zhengfang,Yu Juan

(School of P.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China)

By investigation of all kinds of table tennis clubs in Shaanxi,the paper carried out the table tennis industry statu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situation.Concluded that:Shaanxi under the dual system table tennis industry i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haanxi,at this stage the decision;Shaanxi the main chain of table tennis “pyramid" model of the basic form;at this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Shaanxi table tennis club is feasible,but the table tennis industry environment is not perfect.

Shaanxi;table tennis;industrialization

G80-05

A

1672-1365(2011)06-0017-03

2011-06-17;

2011-08-20

曹 眎(1973-),男,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业余产业化陕西省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为业余棋手诊脉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遮荫有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