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红色旅游如何“红”起来

2011-11-17何雁

今日海南 2011年6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点海南

□本刊记者 何雁

海南红色旅游如何“红”起来

□本刊记者 何雁

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重要时间节点的临近,全国各地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正在逐渐升温。

然而,近期记者以游客的身份探访海南多家旅行社,报名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却被各个旅行社告知没有专门的红色旅游线路,而且报名参观红色旅游的游客极少,没有办法组团。记者在这些旅行社的旅游线路上看到,三天两晚的常规旅游线路安排中,除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一家红色景点外,其他红色景区难觅其踪。

红色旅游海南的现状怎么样

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红色旅游热潮兴起自2005年2月《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颁布实施。《纲要》首次对红色旅游的概念、内涵做出定义,即主要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客观地说,海南并不缺乏红色旅游资源。从五指山到万泉河,从省会城市海口到偏远乡村,海南红色革命遗址如木棉花般开遍全岛各地。据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梁振球透露,海南共有革命遗址和其他遗址598个,其中,革命遗址有501处。无论是沿海平原地区,还是中部山区;无论是汉族聚居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全省每个市县均有革命遗址分布。

由此可见,海南发展红色旅游,家底颇丰。无论是五指山琼崖司令部,还是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无论是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还是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都展示了在最艰苦的革命时期,海南革命先烈们为保住赤色火种,联系海南实际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抛头颅直到最后胜利的革命精神。早在2005年,上述4个革命遗址,便已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的革命规模虽不算大,但特殊的地理位置却造就了海南孤岛奋战、“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独特的海南“红色精神”使海南省丰富的红色资源独具特色。但遗憾的是,红色奇迹并没有带动红色旅游的红火。早几年前,海南省旅游总公司曾开通了寒暑假期间的红色旅游线路,线路中包括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和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等景区。但这条红色旅游线路近年来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一点也不红火。而多数旅行社行程中的常见景点“瞻仰红色娘子军塑像”,也只是琼海市街心公园的一个雕塑,严格来说,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景点。

直至今年4月,海南万泉河峡谷360°景区推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万泉河峡谷红色拓展之旅”创新产品线路,对万泉河的红色文化进行了主题性包装、氛围营造,也对沿途红色遗址、红色遗迹进行了适当的修饰,这才弥补了海南红色旅游启动多年来,至今仍无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稳定的红色旅游产品之缺憾。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该产品运营效益如何,还需等待较长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

红色奇迹为何带不动红色旅游

5月15日,海口大致坡镇洽教村,偌大的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静悄悄的,毫无游客的踪迹。当地村民说,除了清明节,会有些学校组织中小学生来祭扫外,这里一直都很安静。

洽教村风景秀丽,曾是我党我军的革命根据地,在解放海南岛时期,渡海先锋营还把广场确定为指挥所在地。如今,洽教村已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红色历史的文明生态村。包括渡海先锋七烈士墓在内的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也已成为海口市美兰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这里离海口市区只不过40分钟车程,但无论是红色村庄还是文明生态村的名号,都没有让洽教村吃上“旅游致富”饭。自小在洽教村长大的冯婕说:“就一个塑像、一个广场,没有其他产品支撑,谁愿意来这旅游呢?”

光有红色历史,缺乏相应的旅游产业链支持,几乎是海南诸多红色景点的共同掣肘。整体而言,海南红色资源虽多,但红色资源的利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红色景点被冷落,关键是由于缺乏市场吸引力造成的。

从产品内容上看,有的红色旅游景点虽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却缺乏旅游中“可玩”“可视”“可参与”的要素。不少红色景点对历史的收集提炼甚少,缺乏在内涵上的深挖掘。有些红色景点,连对历史的资料收集尚不全,文字组织也比较零乱,缺乏体系性的梳理;有些红色景点,陈列的资料基本雷同,展示历史的形式单一,多为橱窗式陈列,对游客缺乏足够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多数红色景点关于红色历史传播与收集提炼的“欠账”颇多。目前全省除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因电影《红色娘子军》而被世人知晓外,还有很多红色故事尘封雪埋,鲜为人知。有历史学者笑言,在海南,知道“南霸天”的人比知道冯白驹的还多。

从产品配套来看,一些红色景点连接待旅游团最基本的条件也不全具备,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尚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普遍存在着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小等问题。有些红色景点甚至连最基本的公共厕所尚且没有。再加上红色景点多地处偏远,若缺乏与其他旅游资源衔接,往往人流稀少,效益不佳,可持续性差。还有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仍未理顺,尚需改进等等。

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直接载体。红色旅游的内容是“红色”的,但其落脚点仍应在于“旅游”。如何不被“红色”套住,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海南红色旅游既“红”又“火”起来,无疑是海南旅游业界必须好好补的一堂课。

社会效益与产业化这个平衡木该如何踩好

早在2007年,海南省便制定了《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规定管理不善、无人参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被撤销称号并摘牌。这无疑给萧条的红色旅游敲响了警钟。

经过近几年的修整和完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中已经建有陈列馆、接待室等,陈列馆中陈列了海南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个阶段的革命斗争史料及珍贵文物;云龙改编旧址也建有纪念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展示项目颇丰……但整体而言,这些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仍不够,特别是缺少既展示历史文化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

除进行基础性的建设之外,如何将红色资源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型,非常关键。业内人士称,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不能仅限于收取门票、售卖资料等,关键是要实行市场化的运作。在政府的扶持下,实行企业化的运营模式,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于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关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往往在重大时间节点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但如何将其与群众日常休闲、企业市场化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而非仅仅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如何既凸显其社会效益,又增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收益,才是红色旅游发展的竞争力所在。

有专家指出,红色旅游的生命力,根本在于对其内涵的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往往存在性质相同、题材相近的情况,更需借助高素质的人才对史料进行更生动、更感人的挖掘,从而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乃至开发境外游客市场。

此外,红色旅游还需找到与其他旅游形式的结合点,加快与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都市旅游等项目融合发展。

比如,重庆最具影响力、特色最鲜明的红色旅游产品“红岩联线”,其对内整合了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两馆资源,对外联线重庆市革命文化资源,开发整合了新的景点达30余处。这样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能够联点成线,通过对所有联线景点、旅游线路的策划、包装、宣传、推广,使游客在参观教育基地时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各个景点的事业收入又为下一步延伸、联线做好了铺垫。如,歌乐山馆每年事业收入的60%用于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将其投入到联线接管的遗址中。

在延安,一个场景真实、动感十足、互动性强的“延安保卫战”吸引了很多游客观看、参与。而这一军事体验旅游项目正是延安红色旅游走向市场化的新尝试。延安市旅游局引进民营资本在形式上谋求创新,突破了红色旅游单一地陈列伟人用具、住所等雷同的形式,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出真实的战争场面,突出互动性、参与性。

在我国著名红色景点井冈山,景区并不拘泥于自身丰厚的红色资源,而是坚持寓教于游,组织“井冈山精神”宣讲团到全国进行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井冈山,向往井冈山。还连续举办了“红色旅游文化节”“上井冈山上过党的生日”“致富思源井冈山行”等系列主题活动,邀请中外旅行商、新闻媒体到景区踩点、采风,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井冈山“红色旅游”浪潮。

……

国内这些著名红色旅游产品给海南的启示是: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与产业化发展方向并不矛盾。在突出红色旅游社会功能的同时,可以通过相关的配套项目、衍生产品来延伸产业链,以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加经济收益,进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景点海南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怀念海南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海南杂忆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关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