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2011-11-13石光炬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2011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课标

石光炬

【摘 要】 东乡作为民族地区在新课改中不能走在时代的后列,高中地理教学也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新课标 提升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门集区域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学科,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民族地区由于学生理科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理科学生较少,学文科的学生较多,地理作为必考科目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我们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教学方法呆板、教研气氛不浓、当地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极不适应等,再加上教学设施配置差严重影响了整个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程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民族地区的高中地理课如何上,如何才能上好地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高中新课标以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为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一系列开放的探究式学习,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是倡导探究式教学的双重目的。在我们东乡族自治县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如何的改革和执行,才能顺利的响应国家的新课程的改革,让新科课程的理念更好的为我们民族地区高中地理教学而服务,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第一,作为我们教育者来说,教师教育的信念有两条:①教育追求有效,让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②教育就是激发,用榜样和实例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启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活动的开展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地理活动的开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从课程目标上看,不是单纯从地理知识着眼,而是从学生的素质发展着眼,着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这个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获得地理活动的一些体验,最终在地理活动中获得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角色的转变是重中之重,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我们民族地区由于整体的文化层次较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用当地的东乡语来讨论,让学生自己轻松愉悦的寻求合理的结论。另一方面,教师要和当地东乡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相结合,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的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二,这次新课改根据对于不同地区的差异,编订了适应当地教学的教材,新课程地理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因为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所以教师应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识纷繁庞杂,对学生而言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更加重了这个特性。我们要适应教材的这一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与其它学科学习内容不同步,从而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有些自然地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如风的形成、黄赤交角、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等等,对教师来说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地理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些,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针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要辩证地加强活动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的相互关系,使各种教学形式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宜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对错。教师应在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景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反馈指点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完成对知识的重新建构,甚至可以替换教科书中的案例,自选教学素材,自行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特别是身边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其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第三,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用当地的地理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地理课教学尤其是边远民族地区的中学地理教学来说,最大的难点是学生知识面窄,如果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则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听。要达到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效果,那么无疑利用身边的民族区域地理作为素材是最好的。当地中学学生与城市学生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来自山大沟深的农村,他们也许不知道城市里的光怪陆离,但却熟悉农村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要让学生产生共鸣,就应当从他们最熟悉的东西入手。尝试把当地中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可以讲到高高的太子山、清澈的洮河水和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貌等,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自己原来也是爱好地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用当地东乡民族的勤劳和纯朴为素材加以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当然我们老师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地形、气候、水体、植物、土壤等自然地理事物与现象的组成、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了解当地文化、宗教、民族风俗习惯等知识。了解乡土地理环境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熟知当地的物产,工农业概况及交通条件。这些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同他们的家庭、亲属有紧密地联系,所以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

第四,让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法是一种良好的措施。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话极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

第五,对学生评价体系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出题考试来评价学生,高成绩就是好学生,低成绩就是差学生。搞一刀切,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体现课程标准的学习框架和步骤,不以现有的教科书为素材,选择能培养学生能力的素材来命题。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以创新,加之高考的趋势是各省自主命题,有可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只要我们在命题时能把握“度”的问题,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在试卷中出现既让学生增长见识又培养能力的题目,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的。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刚刚开始,我们东乡作为民族地区不能走在时代的后列,高中地理教学也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重视对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将当地高中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顺利的推动高中新课改的进程,让其更好的为当地的东乡民族教育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