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险业利差损问题研究

2011-10-24金博轶谢志刚

统计与决策 2011年4期
关键词:准备金利差保单

金博轶,谢志刚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 200433)

寿险业利差损问题研究

金博轶,谢志刚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 200433)

文章以平安保险为例,使用修正久期法和实际投资收益率法对平安的未实现利差损和已实现利差损分别进行计算。文章发现,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平安存在251亿的为实现利差损,但是这种利差损是一种浮亏,这种浮亏在未来是否会变为真正的利差损取决于平安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同时平安存在约43亿的已实现利差益。

利差损;久期;保险公司

0 引言

2009年11月中旬,中国保监会召集全国各大保险公司商讨财政部即将发布的保险业实施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细则文件。会上,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吐露平安公司存在800亿元的利差损,翌日,各保险公司紧急下令其投资总监抛售中国平安股票,平安股价开始连续数日大幅下跌,2009年11月17日至27日期间,中国平安的股价由62.02元跌至55.37元,跌幅达12%。同时,成交量成倍放大,引致证券交易所的有关人士致电保监会询问异动原因。沉寂多年的利差损保单遗患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利差损的产生给保险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潜在危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利差损,将会直接威胁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甚至导致保险公司破产,上世纪90年代日本7家保险公司由于利差损问题相续破产就是实证。正视和正确看待利差损,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对保持中国保险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那么平安的利差损总额到底有多少?是否像马明哲所说的有800个亿?平安公司是否会因为严重的利差损而出现偿付能力危机甚至出现资不抵债?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1 问题的回顾

利差损是指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利差损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销售的高利率保单,上世纪90年代初到中期,我国处于高利率时期,我国银行一年期平均利率在8%左右,有些年份利率竟高达10.98%,在高利率的推动下,许多保险公司销售了许多高利率保单,特别是出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平安保险公司,其推出的高利率保单约占总保单得1/3。然而,从1996年开始,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从1996年5月1日的9.18%降到了2002年的2月21日的1.98%,另一方面,寿险保单一般为长期契约,预定利率一旦确定一般不能变动,而国债和银行存款一般为短期,当国债和银行存款利率下降,保险公司不得不在低利率环境下进行再投资,从而使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下降;当再投资收益率低于预定利率时,利差损就会形成。为此,平安人寿现在每年还需为1999年发行的高利率保单额外计提数大约十亿的额外准备金。

利差损可以按照时间区间的不同分为两种:已实现利差损和未实现利差损。所谓已实现利差损是指保单从签发时刻到当前时刻,支持保单准备金的资产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产品的预定利率而产生的损失,当然,如果实际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将会有已实现利差益;所谓未实现利差损是指从当前时刻到保单到期时刻,支持准备金资产的未来投资收益率(评估利率)低于产品预定利率产生的损失,马明哲所说的有800个亿的利差损就是此类利差损,当然如果预计未来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将会有未实现利差益,未实现利差损主要受评估利率的影响,之前,中国平安将高于或等于7.5%的高利率保单使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评估,采用评估利率为6%至6.5%。较高的评估利率暂时掩盖了可能产生的巨额利差损。然而,自2006年以来,我国逐步实行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想去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新准则,2009年1月5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2009年1号文件《关于保险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包括境内、境外上市保险公司在内的所有保险公司,在编制2009年境内外财务报告时,均须“统一执行,一步到位”地对目前导致境内外会计报表差异的各项会计政策进行变更。新会计准则的特点是以公允价值计算资产和负债,按照保监发〔2010〕6号文中规定: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折现率,应当根据与负债现金流出期限和风险相当的市场利率确定。该市场利率可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750个工作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平均为基准,加合理的溢价确定。溢价幅度暂不得高于150个基点。以20年期的2009-12-31日的均值4.35%为基准估计,新评估利率大约在5%左右,寿险责任准备金与评估利率的关系是后者越高,前者的计提就越少,反之,则相反。当评估利率下降时,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值就会增加,形成账面利差损。

2 利差损的计算

计算两种利差损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已实现利差损可以使用实际投资收益率法进行计算;对于未实现利差损可以使用修正久期法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介绍,并与平安为例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2.1 未实现利差损的计算方法

本文使用修正久期方法计算未实现利差损,修正久期可以理解为现金流现值(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的准备金)对利率微小变化的反应程度。修正久期可表述为:

其中,ModDuration(i)为修正久期,PV Cashflow(i)为一系列现金流按利率i折现的现值,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现值即为准备金。Cashflow(t)为t时刻的现金流,v=为折现因子。

修正久期和传统的Macaulay久期有如下关系:

修正久期可以用来计算利率的微小变化引起的现金流现值(即准备金)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即为保险公司利差损(益),计算公式为:

利差损(益)=-ModDuration(i)×(i-i')×PV Cashflow(i)

可见,使用修正久期方法计算未实现利差损高利率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1)高利率保单的平均修正久期,修正久期值越大,则利差损额度越大。根据平安公司的披露,这批高利率保单的平均修正久期为20年,因此,本文取修正久期为20年;(2)保单的平均预定利率,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历了高利率-高通货膨胀时期,那个时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很高,保险公司这时的预定利率也较高,根据平安公司在香港上市时的H股招股说明书中的披露,高利率产品的平均保证负债成本(即平均预定利率)为6.1%;(3)高利率保单的准备金数额,根据招股说明书中的披露,截止到2008年,平安的总保单准备金为3487.134亿元,其中,高利率保单约占32.8%,由此测算,高利率保单准备金约为1143.78亿元;(4)评估利率,评估利率是上述四个因素中最易受人为控制的因素,因此,其波动也较为频繁,如果评估利率降低,准备金的提取就提高,就会产生所谓的未实现利差损,2号文之前,保监会[1999]90号文件中对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息率做如下规定:“评估利息率不得高于下面两项规定的最低值:(1)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每年公布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利息率;(2)该险种厘定保险费所使用的预定利息率。”在2000年保监会229号文件中进一步规定:“1年期以上传统寿险和健康保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并不得超过年复利7.5%。”可见这个时期,高利率保单的评估利率较高,保单负债基本上是以历史成本计算,从帐面上看不存在特别严重的利差损。新会计准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各种资产和负债,按照保监发 〔2010〕6号文中规定: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折现率,应当根据与负债现金流出期限和风险相当的市场利率确定。该市场利率可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750个工作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平均为基准,加合理的溢价确定。溢价幅度暂不得高于150个基点。以20年期的2009-12-31日的均值4.35%为基准估计,区间为4.35%—5.85%,本文将新的评估利率取值5%,即,则在新会计准则下产生的利差损为:

利差损=-20×1143.78×(6.1%-5%)=-251.6(亿)

可见,马明哲的800亿元利差损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平安的利差损确实非常巨大。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计算出的利差损属于浮亏,这种浮亏在未来能否真正变为现实取决于平安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如果未来投资收益率低于定价利率,则这种未实现利差损将会转变为以实现利差损,反之,如果未来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则不但不会产生利差损,还会出现利差益。正因如此,平安公司希望新新会计准则实施时能够提供一个过渡机制,即由于评估利率下降所产生的利差损总额不在一年内全部计提,而是分散在以后的年份内计提,通过这种方法,使公司避免因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而出现账面偿付能力不足或资不抵债的危险。

2.2 已实现利差损的计算

本文使用实际投资收益法计算保险公司已实现利差损,已实现利差损在数值上应该为每年的投资收益与累积保费收入预定利率的“预期损失”之间的差额的累加值。由公式表示为:

其中:

Li表示第i年末该寿险公司累积的利差损;

αj表示第i年该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

λj表示第i年该寿险公司的长期寿险占总寿险保费的比重;

βi表示第i年该寿险公司的退保比例;

表1 平安保险公司的已实现利差损额度 (单位:百万)

bi表示第i年该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

ri表示第i年该寿险公司长期寿险保单预定利率;

Ri表示第i年一年期存款利率。

如果保险公司支持准备金的投资资产的已实现投资收益率高于定价利率,则产生已实现利差益,否则产生已实现利差损。本文以1990~2008年度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数据为依据,使用实际投资收益与预计投资收益差额法对平安公司已实现利差损(益)进行计算。数据来源为中国保险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表1,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1996年之前的这段时期,平安一直存在已实现利差益。主要原因在于,虽然那段时期的定价利率较高(8%左右),但那个时期,我国金融市场处于高利率阶段,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收益率都很高,存款利率或国债收益率整体高于产品定价时的预定利率,从而使平安有已实现利差益。

(2)从1996~2006这段时期,平安每年都产生几十亿的利差损,最高的2005年,利差损约为66.5亿元。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从1996年开始,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降,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从1996年5月1日的9.18%一直降到了2002年的2月21日的1.98%,国债收益率也从10%左右一直降到3%左右;另一方面,人寿保险合同期限一般会长达三四十年甚至更长,而保险公司投资的国债和银行存款的期限一般较短,这样就形成了长负债短资产的局面。当大量银行存款或国债利率下降时,保险公司不得不在低利率环境下大量再投资,从而使投资的整体收益率低于预定利率水平,形成利差损。虽然保监会于1999年将预定利率下调到2.5%,但是以前年份销售的高利率保单的影响并不能马上消除,一直持续到2006年,平安累积了高达353亿的已实现利差损。而在2006年,平安的所有者权益只有375亿,显然,如果考虑到利差损问题,平安在2006年就已经陷入了偿付能力危机。

(3)从2007年开始,平安的投资开始产生已实现利差益。主要原因在于,在2006及2007年底,我国投资市场一片繁荣,特别是股市出现了一轮大涨行情,沪指从1683点开始一跃直上冲到6343点,各大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或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都很高,有的甚至能达到200%的收益率,大大超过了新保单的定价利率(1999年后的新保单定价利率一般只有2.5%)。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使平安产生利差益,而且数额巨大,2006年和2007年的利差益分别为263亿和135亿。巨额的利差益不仅使当年利润的显著上升,而且能够有效弥补之前高利率保单带来的利差损,到2008年底平安的累积利差益为43亿。

(4)从上述的计算来看,平安似乎已经有效的化解了利差损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出的结果只是代表已实现利差损(益),平安是否真正解决了利差损问题还取决于以后的投资状况,更准确的说,平安的利差损问题是否在未来还会出现取决于以下两点因素:①支持老保单的准备金的投资收益率,这些准备金的投资收益率越高,产生的利差损越少,如果高过了定价利率,老保单还会有利差益;②支持新保单的准备金的投资收益率,新保单的定价利率一般为2.5%,新保单的投资收益率越高,产生的利差益越大,对老保单产生的利差损的抵充效果也就越大。

3 结论

本文得出的结论有两点:首先,新会计准则对评估利率的要求发生改变将会使平安产生400亿元左右的利差损,但是这种利差损属于未实现利差损,是一种浮亏,这种浮亏是否能够变为现实的亏损取决于平安支持准备金的资产的未来投资收益率。其次,从已实现利差损来看,平安公司可分为三个时期:1996年之前的这段时间,由于我国高利率环境的影响,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高于产品的预定利率 ,平安存在已实现利差益。从1996~2006年,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平安的投资收益率也跟着不断下降,远远低于产品的预定利率,从而形成已实现利差损。从2006~2008年,由于资本市场的繁荣,平安的投资收益率大幅上升,产生已实现利差益,巨额的利差益不仅给平安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弥补了以前年度产生的已实现利差损,到2008年,平安累积已实现利差益约43亿元。

[1]马驰.论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J].保险研究,2005,(10).

[2]陈迪红.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5).

[3]刘建强.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J].商业研究,2005,(309).

[4]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倪红霞.中国寿险业利差损测算与分析[J].精算通讯,2010,3(7).

(责任编辑/易永生)

F842

A

1002-6487(2011)04-0130-03

猜你喜欢

准备金利差保单
成都推出研发准备金补助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急用钱,试试人身险保单贴现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
财富投资规划保单常规检查不可少
信用利差驱动力转变行业利差分化加剧
基于獵opula函数的随机性准备金进展法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