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11-10-17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苗鑫

中国商论 2011年33期
关键词:消费率协整养老保险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苗鑫

1 我国消费需求变动的现状

1.1 消费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自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率主要集中在60%~70%这一区间范围内。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消费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截止2005年,已经跌入到50%~60%的区间范围内,2006~2008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更是进一步跌至50%以下。同时,投资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从30%~40%的区间范围上升至40%~50%的区间范围内。

1.2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下降

根据我国相关统计年鉴可以得到1998~2008年间我国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百分比。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1998年的57.1%下降到2008年的45.7%。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百分比也比较大。

1.3 消费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是60%,而国际平均水平为77%,高收入国家和中上等收入国家均为78%,中下等收入国家为68%。从消费率的构成来看,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接近50%,而美国的居民消费率占70%左右。可以看出我国的消费率明显偏低,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但其消费率既无法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着一个加速增长的过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作为“三驾马车”影响经济增长,但作用效果不同。文章将对我国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探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1 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取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GDP表示经济增长的变化,最终消费支出C表示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I表示投资需求, EX表示出口需求。

运用软件Eviews5.0的ADF检验法对各个变量水平值和一阶差分时间序列进行检验,并根据AIC准则来确定最佳滞后期。LnGDP、LnC、LnI和LnEX进行一阶差分后均拒绝了原假设,其ADF值小于临界值,表明各变量是平稳的,可以进行长期协整分析。

2.2 建立OLS回归方程

根据上述平稳性检验可知,各个变量均为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分析的前提条件。采用OLS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各变量的回归模型如下:

在此回归方程中,具有很高的拟合优度R2=0.999830,F值很大,且t统计值大于t0.05(31),因此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用来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三种需求对经济增长均有拉动作用,其中消费需求对GDP的拉动作用最显著,而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对GDP的影响要相对小一点。

2.3 协整检验

将采取Engle-Granger检验法检验各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根据上面的回归方程可以得到残差序列如下:

运用ADF检验对残差值ε单位根检验,可知残差序列ε的ADF值-3.468805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3.065585,因此判定残差序列ε是平稳的,表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2.4 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得出的回归方程,选取1978~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在其他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下,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相应增加0.608个百分点;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相应增加0.406个百分点;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相应增加0.002个百分点。结果表明,消费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3 我国目前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消费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协整分析可知,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需求变化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内需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要想扩大消费需求,需要对我国目前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

3.1 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

影响现阶段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是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年鉴》中发布的关于1997年和2005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间使用部分)的数据,可以作如下分析:

表1 1997年和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各项投入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54.87%,而到了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41.73%,比重下降了13.14个百分点,而其他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企业营业盈余所占比重上升了11.65个百分点,上涨速度最快。折旧资产归于企业后,那么2005年企业所得将占44.66%,超过劳动者报酬所占的41.73%。将企业主和高层的工资在劳动者报酬中剔除后,实际劳动者的收入所占比重将会更低。

3.2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导致消费倾向的下降,进而影响消费需求。在我国,中下等收入人群占主要部分,但其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还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比在1978年时为2.57:1。此后几十年中城乡居民收入比较为稳定,而进入2000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比一直在不断扩大,到2008年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3.31:1。尽管政府也在一直努力解决农民问题,包括取消农业税等政策,但是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一直比较缓慢。

3.3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养老、医疗和失业三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小。养老保险方面,根据200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险情况,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1891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416万人,5595万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如果将三种养老保险人数相加,参加各类养老保险人数为29902万人,仅占到当年全国20岁以上人口数的30%,说明养老保险的全国覆盖率只有30%左右。医疗保险方面,截止2008年底,我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182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266万人,在医疗保险方面发展还是比较良好的,但是农民保障方面较弱。失业保险方面,2008年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约为1.24亿,而我国2007年城镇就业人数已达2.94亿,失业保险覆盖率仅有42.18%。

4 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政策建议

4.1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关键,应该调整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三者在国民总收入中的分配机制。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要提高一般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比重;同时扩大社会保障支出比例,调整政府投资的领域和比重;适度减少企业利润总额。在国民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中,要加大政府对低收入人群的财政补贴,鼓励中等收入人群适度消费,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征税力度,还可运用税收手段,拉动消费需求。

4.2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会使居民的生活压力减轻,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使社会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政府应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加强财政支出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调整价格过高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从而减轻居民的教育、医疗压力。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加大力度兴建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我国很多家庭的“住房难”问题。

4.3 培养居民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000美元, 根据国际经验,将进入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换代的时期。我国国内的消费空间非常巨大,可以给相关产品和服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我国的消费品、商品零售、银行、医疗保健行业等将会从中国经济由投资向消费转型的进程中受益。因此,应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培养新的消费增长点。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张红伟.国民经济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索洛.罗伯特.经济增长因素[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1.

[7]西蒙.库茨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消费率协整养老保险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最优消费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经济动态效率视角下的省际最优消费率研究
欠发达地区R&D要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协整关系分析——以新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