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

2018-07-13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投资率消费率变化

周 涛(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国内理论界对我国消费率问题的重视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政府采取了“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对策。但政策实施后,国内消费需求仍然疲软,我国经济进入少有的增长低迷周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引起了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开始对消费需求和消费率问题进行研究。扩大内需,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刺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向与目标,但是事与愿违,经济运行的结果是国内消费率的持续下滑。这一矛盾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集中暴发,出口的急剧下滑给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经济增速快速下滑,国内消费不足,经济疲软。政府又一次提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方针,要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和措施,消费率的问题再次成为政府和经济学界关注、探讨的热点。但是,与政府的调控和理论界的预期背道而驰的是消费率仍然持续下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为48.2%,居民消费率为34.9%,双创历史最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扩大到约30个百分点,与1978年以来我国历史最高水平也相差20个百分点。2011年之后,我国的消费率出现了小幅回升,2013年国内最终消费率为49.8%,居民消费率为36.2%,仍然处在历史最低的水平区域内[1]。如果仅从数据上看,政府从1998年开始推出的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措施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政府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来改变消费与投资比例,进而调整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的努力显然未获成功,政府的干预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近年来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全面,向政府提供的建议和对策也值得商榷。

一、消费率问题研究综述

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的消费率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较多的学者认为中国消费率偏低,甚至是严重偏低,代表性学者有范剑平(1999),郭伯春(2000),袁志刚(2002),陈新年(2003),董辅仁(2004),陈宏和庞海岚(2005),梁东黎(2006),杨永华(2007),郑新立(2007),熊学华(2008),姚钢令(2009),马晓河(2010),刘东皇(2012),许永兵(2013)[2]。但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观点,罗云毅(2004)不同意依据中国消费率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偏低来判断中国消费率不正常、偏低的论证方法,提出低消费和高投资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运行常态的观点;郭兴方(2007)反对依据消费率的大小得出“消费率高低”的结论,认为消费率的大小是经济运行的时代和环境内生决定的,不是影响GDP增长的决定因素,而是GDP增长的结果,尽管中国的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偏低,但它也是均衡的,只不过是在消费率低水平上的均衡;王雪峰(2013)认为采用简单比较消费率的方法得出消费率偏低的结论需要谨慎对待,中国消费问题的实质是消费率波动下降的问题,中国消费率的问题需要从生产技术和制度的根源上解决;张军(2012)认为中国的消费率存在低估,真实水平应该在60%~65%;王秋石,王一新(2014)认为中国的消费率并非偏低而是存在低估现象[3]。

现有的文献在分析造成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时,多是依据西方消费者行为理论对我国的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其分析论证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基于影响消费者具体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主要包括谨慎性预期、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等因素。第二,基于宏观国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差距等因素。但也有一些学者从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角度来分析消费率问题,如刘荣春(2006)侧重于从投资结构,张中华(2008)侧重于从投资率的过快上升,邹卫星(2008)侧重于从经济增长的模式等方面来分析消费率问题[4]。

在解释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时,现有文献有三个主要的观点:第一,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导致消费率持续下降。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总需求理论的三大定律之一,这一理论不能解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并未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引起消费率持续下降,而只在我国发挥较为明显作用的现象。第二,社会保障体系原因导致居民消费意愿降低,进而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形成消费率下降。这个观点不能让人信服的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是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的,在此之前消费率也是出现趋势性的下降。第三,社会收入分配的问题,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整体消费能力下降。我国的基尼系数较大,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是影响社会整体需求的一个实际因素。但是不能解释像泰国、马来西亚、智利、美国等同样是基尼系数较高的国家为何其消费率能处在非常高的水平。

现有研究成果未能确切解释我国消费率问题。

首先,从研究的方法上看,绝大部分学者在讨论我国消费率是否偏低问题时主要采用国内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较,以及与钱纳里-赛尔昆经验标准模式比较的方法,站在消费率的角度来论证消费率,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一直受到另外一些学者的质疑。持质疑观点的学者认可国际比较的意义,但是反对据此得出中国消费率偏低的结论。面对质疑而坚持消费率偏低观点的学者也没有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论证消费率是否偏低实际上仍然是当前国内学者无法回避的理论和实证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需要厘清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

其次,从研究的结果来看,现有的理论研究对于解释我国当前居民消费率水平较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从逻辑关系上完全解释出为什么我国的消费率会从当初较高的水平连续波动式的下降到当前较低的水平,并且大部分研究停留于这一问题的表面,即仅仅解释消费率的问题,对于消费率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深入探讨和解释,所以得出的结论难免过于片面,并且结论之间缺乏相应的内生逻辑关系。

二、我国消费率变化趋势分析

图1是我国1978-2012年消费率变化趋势图,反映出1978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出现了波动式下降(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都存在),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的变化趋势较为吻合,当前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区域内。从图1可以看出两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我国消费率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在1978-1981年,1987-1989年,1995-2000年,2011-2013年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最长的一个上升阶段长达6年。在现有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回避了这个事实,没有解释这个问题。

图1消费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2016)

第二,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快速下降是在2001-2011年之间发生的,在此之前,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即在60%左右波动。对于这一问题,很少有研究者进行论证分析。

对图1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消费率的变化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负相关性,即当消费率上升的时期往往是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时期,比较明显的是1995-2001年;而当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又是消费率快速下降的时期,比较明显的是2002-2007年。按照现有的主流观点,消费率的上升意味着消费需求的旺盛,进而带动经济的繁荣而不是下滑,但是上面的数据和图形却告诉我们,这一基于经济学的推断并不成立。在我国经济增长最困难的1998年前后,我国的消费率出现了快速的上升,而在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和持续繁荣的2005年前后,消费率却出现了快速的下跌。

三、关于消费率本质的认识

(一)消费率是否偏低的认识

实际上,当前国内众多学者对于消费率是否偏低的争论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确定消费率偏高还是偏低的前提是界定“合理的消费率”。国内一些学者如王涛(2005)、闻潜(2005)、田卫民(2008)、吴忠群(2012)等人也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5],但由于最优消费率的研究缺乏统一的有基础理论支持的标准,并没有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理论界存在较大的分歧。最优消费率的探讨和研究实际上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而非实证经济学范畴[6]。对消费率研究的重点不应是讨论偏高或者偏低的问题,而应是研究消费率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就像价格问题一样,其本身的高低并不存在是否合理的问题,关键在于影响价格因素的供求关系,我们要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这样才有意义。

从数字上看,我国当前的消费率处于低水平是事实,低的消费率是我国经济增长运行的实际反映这也是事实。站在实证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低的消费率还是高的消费率,都是我国经济运行结果的反映,不存在偏低或者偏高的问题。我们要揭示出造成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和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这种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经济规律。

(二)消费率和消费需求的不同

消费需求是指一定时期消费者在某一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微观经济学没有消费需求不足的概念,因为需求具有相对性,是一个动态的变量,价格对于需求有调节作用,需求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动。在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认为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实际总需求水平就会低于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水平,所以认为经济中的总需求是不足的,这个总需求不足也是相对于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水平而言的[7]。

消费率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统计数据,是指最终消费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率的大小代表着消费需求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受消费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共同影响。很多人把消费率等同于消费需求,认为消费率下降就是消费需求下降,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在经济增长中,居民消费需求总量通常表现为持续的增加,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消费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和消费率的变化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因为影响消费率变化的因素除了消费需求之外还有国民收入水平这一变量,消费需求和国民收入两者共同的变化决定了消费率的大小。

(三)低的消费率是否意味着消费需求不足

大多数研究者认可我国目前消费率偏低意味着消费需求不足的观点,在研究的结论中对政府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基本上也是围绕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而展开的[8]。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逻辑推导:假设这个结论成立,按照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理论,消费需求不足会引起总需求不足,进而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经济增长放缓,最终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经济进入紧缩。但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抑制经济过热,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我国经济的增长轨迹和消费率的变化轨迹基本上是反向的。另外,即使经济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情况,从经济学的基本常识来推断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也会导致至少两个经济现象的出现:第一,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的大幅下降或者持续下降;第二,社会库存整体水平的大幅增加或者持续增加。下面我们就这两个问题验证一下我国经济中的实际运行情况。

如图2所示,将1978-2013年最终消费率、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库存率(当年库存增加量/GDP)等3个指标放在同一个图形对比,就会发现我国的库存率在1998年前水平较高,大概在6%左右,这和当时的市场化水平不高,商品的流通渠道不畅影响商品的消费有较大关系,但是在这个时期国内消费率数据却比较高,基本在60%左右浮动。2000年以后我国的库存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即在2%上下浮动,这说明我国经济中生产和消费是对接的,但是消费率却持续下降到50%左右。

图2消费率和库存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2016)

再来看一下物价指数和消费率对应的关系:1980-1995年之间我国物价上涨一直比较严重,但是1995年之前消费率是趋势性的下跌。1995-2001年之间,我国的消费率进入一个上升周期,CPI物价指数在这个时期却是快速下滑,并于1998年进入负增长。2002年以后我国的消费率快速下滑,但是CPI物价指数进入上升周期,治理通货膨胀再次成为政府的一个主要调控目标。可见,物价的变化轨迹和消费率的变化轨迹也是反向的。从三者之间对应的变化趋势来看,低的消费率就代表着消费需求不足的结论显然不能解释这些问题,并且存在着严重的逻辑错误。

(四)刺激居民消费是否可以提高消费率

消费率=C/Y,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消费率的大小要受消费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共同制约,消费C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消费率的上升。在经济增长中,当消费C增加,国民收入Y也会增加,但是当国民收入Y增加的速度大于C增加的速度时,消费率就会下降;反之,消费率就会上升。也就是说,消费C的增加和减少会带来消费率的波动变化,但决定不了消费率的变化方向。由此可知,认为通过扩大居民消费就可以改变消费和投资失衡的观点是片面的。一些研究者只是简单地认为刺激居民消费可以带来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进而提高消费率。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消费的增加会进一步带来投资增加的事实,如果投资增加的速度大于消费增加的速度,那么其结果必然是消费率的下降而不是上升。只有当消费增加的速度大于投资的增加速度时,经济中的消费率才会出现上升。我国政府从1998年以来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居民消费以试图改变经济中消费率和投资失衡的问题,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措施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消费率波动变化的实证分析

(一)封闭型经济中消费率的决定

封闭型经济中Y=C+I,消费率C/Y=1-I/Y=1-I/(C+I)=1-1/(1+C/I)。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消费率的变化取决于C/I的大小,当C/I上升时,消费率上升;当C/I下降时,消费率下降,即消费率的变化取决于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消费的对象来自投资带来的产出,包括存量资本和新增投资I带来的产出。由于投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很多当年的投资并不会马上带来消费C的增加,其效应往往会在下一年度或者更长的时期内显示出来。投资属于中间需求,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够带来消费C增加,只有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投资才会带来消费产出的增加,而大量的资本品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并不会带来消费C的增加。

(二)开放型经济中消费率的决定

在开放型经济中,Y=C+I+(X-M),Y代表国民收入,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净出口=X-M,f(c)=C/Y。

则有:t年的消费率f(ct)=Ct/Yt=1-It/Yt-(Xt-Mt)/Yt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消费率的变化波动主要受到投资率(I/Y)和净出口与GDP的比重这两个变量的直接影响。投资率和净出口的上升会带来消费率的下降;投资率和净出口的下降会带来消费率的上升;当出现投资率和进出口的反方向变化时,消费率的变化取决于二者的变动幅度。基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要求,净出口在一个国家GDP的比重既不会长期上升,也不会长期下降,而是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域,所以净出口只会带来消费率的短期波动而不会对消费率的长期变化趋势起决定性作用。在长期内,决定消费率变化趋势的主要是投资率的变动趋势。

五、结论和启示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消费的变化不会决定消费率的变化方向和趋势。消费率的波动变化取决于投资率和净出口的变化情况,净出口在短期内对于消费率的波动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长期投资率的变化趋势决定着消费率的变化方向。当前我国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率较高,而投资率上升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中投资I的增速大于国民收入Y的增速。调整投资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决我国低消费率的根本途径。

由此我们得出下述两个方面的启示。

启示1:低的消费率并不代表消费需求的不足。当前国内较多的研究者站在消费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我国的消费率问题,却忽视了消费的变化虽会影响消费率的变化但不能决定消费率的变化方向这一因素。

启示2:单一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与努力并不能有效地改善我国低消费率这一局面。解决低消费率问题要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进行,关键在于投资。当前我国低的消费率水平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发展仍处于重视积累阶段,过多的资源被用于资本的积累,造成了对消费的挤压。从投资与生产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我国的消费率问题可能会得出更符合经济运行实际的结果。

猜你喜欢

投资率消费率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最优消费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这五年的变化
浅谈我国投资与消费关系现状
从持续性角度剖析中国投资率
鸟的变化系列
叶檀:中国投资率过高在自掘陷阱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