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后备人才现状初步研究

2011-10-14许小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苏州市后备田径

邵 夏,许小部

(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苏州市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后备人才现状初步研究

邵 夏1,许小部2

(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后备人才的培养对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对苏州市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提出苏州市青少年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材;训练

新时期竞技体育的角逐事实上是竞技体育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后备人才的竞争。后备人才培养无疑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竞技体育领域,后备人才的培养被认为是竞技体育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和重要基石。后备人才资源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后备人才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规模与质量。

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相比,我国的田径水平在亚洲具有一定的优势,有些项目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可是,从釜山亚运会奖牌分布来看,我国在亚洲的优势逐步丧失,这与我国的竞技体育地位极不相称。该研究对苏州青少年田径项目科学选才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苏州市该项目后备力量培养上存在的经验与不足,为苏州市培养更多的优秀田径后备人才,以及提高该项目发展水平乃至为我省田径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以苏州市男子青少年田径项目运动员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以苏州市男子青少年田径项目运动员、教练员、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部分专家学者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苏州图书馆各种有关期刊杂志,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的中国数据库,对近五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分析。收集政府有关部门专题报告、文件、统计年鉴等有关数据资料,研读体育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等相关专著十余篇。

2.访谈法:根据课题需要,制定访谈提纲,走访10名专家、苏州市及周边市教练员20名、9名管理人员、4位苏州市体育局青少年体校相关人士。

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在已获得资料和访谈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对苏州市青少年田径项目的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青少年田径项目教练员、管理人员和运动员。

4.数理统计法:对所得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用EXCEL进行图表制作。

二、结果与分析

1.苏州市田径运动员年龄分布情况

从年龄分布看,苏州市田径运动员的分布呈“橄榄型”,即两头尖、中间大,其主体是14-17岁的运动员,占到78.1%,其年龄构成形成了一定的梯次,分布较为合理。见表1:

表1 苏州市青少年田径项目运动员年龄分布情况

2.苏州市青少年田径教练员与运动员基本情况的分析

从青少年田径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所属区县、学校类型来看,项目普及率不高。据调查,目前苏州市共有200名运动员,而青少年田径项目作为苏州市的一个优势和重点扶持项目,在人数上显然并不占有优势,这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田径项目的低谷。我们知道,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若干问题的说明》中规定,专业体校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限额比例为1∶6~10;业余体校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限额比例为1∶8~12。统计显示,现有苏州市青少年田径项目教练员5人、运动员200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人数比是1∶40,远远低于1∶6~10的限额比例,也低于1∶8~12的国家体育总局的标准。以上数据表明,目前苏州市青少年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呈现教练员队伍规模较小、人数较少的局面。

3.苏州市青少年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难

(1)管理人员反映生源少

后备人才的数量是影响运动项目水平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生源缺乏会给运动员的选才造成相当大的困难,从而造成人才梯队基础建设薄弱,出现人才断档的现象。表2管理人员认为苏州市青少年田径项目运动员招生情况评判统计表

招生情况 人数(n) 百分比(%)生源丰富一般招生困难招生很困难总数1 10 21 1 33 3.03 30.30 63.64 3.03 100

对管理人员进行运动员招生情况调查统计显示,见表2。

生源丰富的只有3.03%,招生困难、很困难的占到66.67%。从招生情况来看,苏州市青少年田径项目运动员的生源与青少年田径项目发展水平不成正比,这给项目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危机。笔者分析认为,这主要与田径项目的技术含量难度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有关;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受教育程度正成为获得就业机会的主要凭证,这也在影响着竞技体育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2)教练员反映青少年田径项目运动员有流失

思想是行动的保证,运动员一旦想退出训练,就会影响训练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训练效果,甚至影响整个队伍的稳定性。统计显示,教练员反映2005年以来,田径运动员中已有23名运动员退出训练,在这些运动员中,流失的原因见表3。

表3 教练员认为运动员流失原因调查统计表

其排序依次是:运动员主观不想训练、家长阻力、运动水平上不去、伤病困扰、被开除。说明运动员在个人训练思想上存在问题,需要教练员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重视、解决运动员的思想问题,提高队伍稳定性的要求,这个问题重视不够或者解决不好,就会导致运动员的流失,在运动员人力资源上造成浪费。

4.部分在训青少年田径项目运动员有退出训练的想法

对运动员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有22名运动员有过退出训练的想法。再进一步调查这些运动员想退出的原因,见表4。

表4 运动员退出训练的原因调查情况统计表

由于运动成绩不好而信心不足是主要原因,这需要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克服不良的心理诱因;运动员考虑出路问题,一方面说明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没有完全将心思用于训练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运动员的成熟,在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由于训练的艰苦而退出训练的运动员并不多,说明苏州市大多数青少年田径项目运动员没有太多的“娇气”,能够承受训练的艰苦性;因运动伤病而想退出训练的运动员只有2人,说明了运动员能够克服伤病的困扰而坚持训练,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由于训练而引起的伤病较少。

5.苏州市青少年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

(1)选才较合理

科学选才是采用先进方法与手段进行选才,科学性和准确性较高;经验选材是建立在教练员丰富经验基础上进行的选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由于科学选才要求的条件较高,不是所有教练员都具备科学选才的条件,而经验选才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所以,应将科学选才和经验选才结合使用,以经验选才作为科学选才的补充。通过对教练员发现后备力量方式及选才依据的多项调查统计显示,见表5。教练员发现青少年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方式较多,到中小学寻找,说明教练员选才较为主动,而通过他人推荐、下级运动队输送也说明与有关单位、个人联系良好,形成一定的梯队建设。

(2)重视技术训练

基本技术是高难技术的基础,基本技术训练不仅是初级训练的主要内容,而且即使到了高水平训练阶段,基本技术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般基础训练阶段,应掌握多项运动技术;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应重视学习和掌握专项的基本技术和完整技术;初级专项训练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技术训练。大纲的标准是在专项基础阶段和专项初级训练阶段中,专项技术的比例为20%-30%和30%-40%。对各年龄段每周技术训练次数的统计显示见表6。

三、结论

目前苏州市青少年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生源少、运动员流失较严重、在训运动员想退出业余训练、读训矛盾、文化成绩和学习气氛不好、出路困惑、竞赛次数少、参训动机和比赛动机不明等不足。尽管存在诸多的困难,苏州市在青少年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经验: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对运动员的培养有长远和近期目标;选才较合理;训练较科学,能根据青少年田径项目项目特点,着重基本技术练习;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管理落实到位;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对青少年田径项目的发展有信心、家长支持以及教练员执教态度认真。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找出了影响苏州市田径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困难因素,为今后临界体重应用于花泳运动员选才或者训练提供一定的方向。

[1]吴贻刚,王健,刘淑燕.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制度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0-34.

[2]马志和等.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改革路径[J].中国体育科技,2002,(8):43-45.

[3]周明华.排球后备人才选拔与训练体制的比较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5):73-74.

[4]郭蓓,沈勋章,李之俊.上海市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8-79.

G8

A

1673-0046(2011)03-0161-03

猜你喜欢

苏州市后备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