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轨时期我国建筑业组织分析及产业政策研究

2011-09-29平,姚兵,刘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4期
关键词:建筑业范式产权

廖 玉 平,姚 兵,刘 伊 生

(1、3.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100044;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100835)

转轨时期我国建筑业组织分析及产业政策研究

廖 玉 平1,姚 兵2,刘 伊 生3

(1、3.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100044;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100835)

文章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范式(SCP范式),结合转轨时期我国建筑业组织特点,增加产权结构变量,建立了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SSCP分析框架)。实证分析表明,该分析框架对于分析转轨时期我国建筑业组织问题具有适用性。在该框架内,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共同影响企业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市场集中度、公有制经济比重是影响市场绩效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此外对建筑市场的监管也是影响市场绩效不可或缺的因素。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与转轨时期我国建筑业的特点,为优化我国建筑业组织的产业政策,在市场结构方面,应建立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金字塔型市场结构,扶大扶强,提高市场集中度,培专育小,大力扶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在产权结构方面,应坚决实施“国退民进”战略,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从建筑业有序退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企业行为方面,应鼓励兼并重组,完善工程造价机制,规范企业价格行为,推动建筑产业技术进步;在政府监管方面,完善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健全政府监管协同工作机制。

建筑业;产业组织;转轨时期;市场绩效;分析框架;产业政策

一、引言

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范式(以下简称SCP范式)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产业组织理论经典的分析范式。[1]SCP范式认为,在一个产业组织中,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同时市场绩效、企业行为反过来影响市场结构(见图1)。SCP范式对现代产业经济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然是分析产业组织的经典范式。[2]

二、基于SCP范式的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的构建

图1 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图

1.SCP范式在分析转轨时期我国建筑业组织时的局限性

SCP范式的基本假设和前提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和私有制,在分析具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产业组织时是有效的,但对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渐进转轨的中国来说,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转轨时期,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之中,产业组织研究的制度环境不同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产权制度安排尚不合理,我国建筑业中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较大比重,是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组成的“混合经济”。这是导致传统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建筑业组织分析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分析和研究我国建筑业组织时,有必要结合转轨时期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进行改进。

2.在SCP范式中引入产权结构的必要性

根据产权理论,公有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在行为和绩效上是不同的,由于激励机制问题,公有制企业的效率比私有制企业的效率要差。[4]所有权的转变会改变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是提高企业绩效最根本的方式。[5]因此,研究转轨时期我国建筑业组织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业市场绩效,必须考虑产权结构这一重要因素。在SCP范式中引入产权结构,能使产业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的这种关系更加稳定,分析更加准确。为此,有必要对传统的SCP范式进行修正,将产权结构引入到SCP范式中。

3.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市场结构决定市场中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产权结构决定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因此,市场绩效是由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共同决定的,无论是单方面强调市场结构还是单方面强调产权结构都是不完备的,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6]不同的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两维空间,任何产业或企业都是在这种空间内运行的,其绩效由不同空间结构或不同结构变量的组合决定。

4.SSCP分析框架的构建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转轨时期我国的建筑业,除市场结构外,产权结构对企业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产权结构决定企业的动机和目的,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共同决定企业行为。因此,产权结构与SCP范式有机整合,生成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以下简称SSCP分析框架),具体参见图2。

图2 产权结构与SCP整合后的SSCP分析框架

由图2可知,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共同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同时,企业行为及市场绩效反过来也会对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的长期变动趋势产生影响。

三、建筑市场绩效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实证分析

1.模型的总体构想

根据SSCP分析框架,可以建立建筑市场绩效模型(见图3)。其中,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是状态变量,企业行为是过程变量,市场绩效是结果变量,均属内部变量。此外,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以及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建筑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在这里为外部变量。在一定的外部力量的作用下,为检验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企业行为与市场绩效间的关系,这里将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反映各要素间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P=F(S,S,C),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验证SSCP分析框架。

图3 模型的各类变量分析

2.模型的设定

首先,确定模型分析的各个指标。市场绩效用产值利润率(PR)表示,市场结构用CR8表示,产权结构用公有制经济比重(SR)即公有制建筑企业总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表示,企业行为用人均利润(EP)表示,因为企业利润既是企业行为的结果,也是对企业行为努力程度的真实反映。

模型P=F(S,S,C)的求解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求解模型C=F(S,S),以检验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的关系,其计量经济学模型表达式为:

第二步,求解模型P=F(S,S),其计量经济学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a0、a1、a2、b0、b1、b2为待估常数项,φ、φ'为随机误差项,代表除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以外的其他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在本模型中,市场集中度计算的原始数据取自1997~2007年我国建筑业相关数据。前n位企业营业额数据来自历届美国《工程新闻纪录》(The 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杂志推出的国际承包商225强排名中我国企业的国内营业额,其他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3.回归分析结果

经回归分析,可得C=F(S,S)的一般回归方程为:

该模型参数估计通过各项检验,说明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产权结构间存在显著线性函数关系,因此可以用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代替过程变量——企业行为。接下来,验证SSCP框架模型P=F(S,S,C),等价于模型P=F(S,S)。

4.可实现深入校企联合,对口培养。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夯实知识基础,增加就业竞争力。研发完成“大型养路机械3D模拟仿真培训基地”。

经回归分析,可得P=F(S,S)的一般回归方程为:

该模型参数估计通过各项检验,说明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产权结构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验证了P=F(S,S)模型,也即验证了SSCP分析框架P=F(S,S,C)模型。而且由回归分析可知,SR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比CR8大。

4.回归分析结论

(1)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SSCP分析框架,证明了在SCP范式基础上增加产权结构要素的必要性,即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共同影响企业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

(2)我国建筑业市场绩效与市场集中度正相关,与公有制经济比重负相关,且公有制经济比重对企业行为及经济绩效的影响均比CR8大。可以认为,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产权结构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绩效的影响超过了市场结构的影响。

(3)中国建筑业产业组织优化调整的重点应该是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并重,只强调产权结构而忽视市场结构或只重视市场结构而忽视产权结构的主张均有失偏颇。

四、优化建筑业组织的产业政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SSCP框架对于分析转轨时期我国建筑业组织问题具有适用性。在该框架内,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通过企业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市场集中度、公有制经济比重是影响市场绩效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此外对建筑市场的监管也是影响市场绩效不可或缺的因素。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和转轨时期我国建筑业的特点,政府应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优化调整建筑业组织结构,提高市场绩效。而建筑业产业政策的着力点主要是提高市场集中度、降低公有制经济比重、规范市场秩序等。下面从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企业行为、政府监管等方面,提出优化我国建筑业组织的产业政策建议。

1.市场结构方面

(1)建立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金字塔型市场结构。建立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比例合理的金字塔型建筑业组织结构,形成以少数大型企业为龙头与核心,众多中小型专业、劳务企业协作发展,分层次、分平台竞争的产业组织格局,形成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等不同类型企业有序竞争、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

(2)扶大扶强,提高市场集中度。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向高端扩张,重点是发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核心业务,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大型企业融资筹资、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能力,有效提高其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形成有序竞争、有效竞争、差别化竞争局面,避免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盲目低成本竞争。

(3)培专育小,大力扶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企业协作配套水平,鼓励中小型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与大型总承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劳务合作,建立稳定的专业、劳务分包协作关系。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原则,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型企业的有关制度,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在政府投资工程中明确划出一定的比例给中小型企业,或者规定一定的分包比例,为中小型企业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2.产权结构方面

(1)坚决实施“国退民进”战略,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从建筑业有序退出。建筑业是典型的竞争性产业,国有资本应逐步有序地从建筑业退出。目前,应积极推进国有大型骨干建筑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以产权改革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中小型国有建筑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应加快退出步伐,改制为民营企业。

(2)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努力克服民营建筑经济自身存在的缺陷,使之规范、健康发展。在产权制度上,要从独资企业单一主体的产权结构向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等多元化产权制度过渡;在企业管理上,从传统的家庭化管理模式和独裁型决策机制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过渡;在企业规模上,从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逐步向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密集型、集约型过渡;在企业扩张上,从传统的资本积累转移到依靠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实行多元化融资上来。

3.企业行为方面

(1)鼓励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是企业增强经营实力、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筑业组织优化调整的主要方式。要鼓励大型建筑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进行突出优势的兼并重组,要在市场准入、包袱剥离、舆论引导等方面积极支持建筑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兼并重组,优化建筑业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进而提高建筑业绩效。

(2)完善工程造价机制,规范企业价格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配套措施,按照投资体制和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建筑企业在投标技术水平竞争与管理水平竞争中能够分别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建筑企业自主定价的能力,改变定额中有关约束企业自主报价的限制,有效引导并规范企业价格行为。

(3)推动建筑产业技术进步。由于建筑技术的可视性,技术进步成果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因此,政府应当对推动技术进步并取得成果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并形成明确的制度规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鼓励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鼓励企业总结经验,通过开展工法的编写、评选、推广和应用,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持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4.政府监管方面

(1)完善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资质管理的目标,是引导建立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构建有层次的产业竞争格局。资质标准划分与管理应该体现层次性,要提高大型建筑企业的资质标准,保证龙头建筑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市场绩效。一是合力设置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总的原则是:高端严控,低端放开,拉开差距,分层竞争。二是合理设置移动壁垒,对企业的承包范围不仅设定上限而且设定下限,在政策上划分不同资质等级企业的市场界限,形成分层次的市场竞争平台。三是加强动态管理,严格市场清出。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强化对整个建设程序的监管,对弄虚作假骗取资质、围标串标谋取工程、转包挂靠扰乱市场、违章生产发生事故、违法用工拖欠工资等行为,一律依法给予资质处罚。

(2)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一是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政府以及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从法律制度上打破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的层层壁垒,促使企业跨地域、跨行业合理流动。二是积极推行工程担保与工程保险制度,通过实行有差别的担保和保险,用市场手段加大违约成本和惩戒力度,使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更加规范透明,使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建设市场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落到实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行业协会是市场监管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工程建设领域中相关行业协会的建设,促使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育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建筑市场管理、执业资格人员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政府监管发挥积极的协助作用。

(3)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规范,诚实守信成为企业经营的基本准则。诚信是对建筑市场内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和执业资格人员行为进行的评价,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业主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应提出基本的诚信要求。要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建立诚信机制,引导建筑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加快我国建筑业诚信信息系统建设。

(4)健全政府监管协同工作机制。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与铁道、公路、水利等专业工程主管部门的协同监管,使建设领域的各种规范标准具有一致性和整体性,使各个部门在统一的规范下行使自己的职能,使各建筑企业在市场上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从单个部门或系统本身来说,也要加强不同监管环节(如招投标、施工许可、资质许可、质量安全监管等)的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与服务效率。

[1]J.Bain.Industrial Organization[M].New York:John and Sons Press,1956:1-20.

[2]李丹,吴祖宏.产业组织理论渊源主要流派及新发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3):48-55.

[3]吕炜.经济转轨的过程与效率问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9-42.

[4]王敬云.当前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之辨析[J].商业研究,2005(13):10-13.

[5]刘小玄.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产权和市场——关于市场、产权、行为和绩效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9-102.

[6]唐要家.竞争、所有权和中国工业经济绩效[J].产业经济研究,2005(3):1-7.

责任编辑:陈静

Abstract:Based on Market Structure-Enterprise Conduct-Market Performance(SCP Paradigm),and combined with the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n analysis framework--Market Structure&Property Structure-Enterprise Conduct-Market Performance(SSCP)by increasing property structure variables.Afterwards,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market performance and market structure,property structure,and enterprise conduct.An empirical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the empirical results prove that both market structure and property market codetermine enterprise conduct and market performance.At last,some maneuverable strategies to prompt the process of China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market performance have been suggested.In terms of market structure,we should promote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the large,medium and small enterprises;in terms of property structure,we should carry out the strategy of"country backward and people forward";in terms of enterprises behavior,we should encourage M&A;and in terms of government supervision,we should improve market supervision system,and so on.

Key words:construction industry;industrial organization;transition period;market performance;analysis framework;industrial policy

The Study on SSCP and the Industrial Policy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LIAO Yu-ping1,YAO Bing2and LIU Yi-sheng3
(1、3.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2.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PRC,Beijing100835,China)

F062.9

A

1007-8266(2011)04-0089-05

廖玉平(1970-),男,江西省南康市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建设管理、建筑业产业组织;姚兵(1944-),男,江苏省盐城市人,博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建设管理、建筑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刘伊生(1962-),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建设管理、建筑企业管理、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建筑业范式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动物“跨界”建筑业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恶意与敲诈:产权滥用的司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