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会话分析理论角度对电视谈话类节目文本的比较研究
——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

2011-09-25王翼凡

关键词:鲁豫有约鲁豫杨澜

王翼凡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自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播之日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电视谈话类节目已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目光。其中,1998年开播的以轻松愉悦为特点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现改名为《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本文依据习惯仍称之为《鲁豫有约》),播出权虽几经辗转,但至今仍不失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十多年来展现过从明星到草根等各式人物的悲欢。同时,一直以来秉承着“记录一个人和他的时代”的宗旨的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开播10周年以来已访问超过400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精英翘楚,口碑和收视始终骄人。两者之所以成功,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既然是以谈话为主的节目,笔者将从会话分析理论入手,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话轮占有情况对比分析

(一)关于话轮转换理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话语实践的盛行也是当代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并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1]“话轮”(Turn)一词由美国社会学家Harvey Sacks等人提出,但他们并未对它下过完整的定义。我国学者刘虹认为,话轮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为标志。[2]由此可见,衡量话轮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说话者的话语是否连续,如果在一个语法语义完成序列的末尾出现沉默,那么同一个说话者连续的话就不止一个话轮;二是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角色是否发生互换,如果有则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结束和下一个话轮的开始。

会话的顺利进行要依靠会谈中话轮的有序转换,Sacks等人因此提出话轮转换通常需遵循的三条基本规律:1. 当前说话人选定下一位说话人,则这个被选定的人理所当然成为下一轮的说话人;2. 当前说话人可以不选定下一位说话人,让其他任何参与者都有说话的权利,谁先说谁就获得下一轮说话的权利;3. 当前说话人既不指定下一位说话人,也不指定下一步的会话活动,而是由其他参与者自我选择,并决定说什么。在此情况之下,说话人也可以继续说下去,自己获得下一轮说话的权利。[3]

(二)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的话轮分析

笔者分别抽取两个节目采访同一位嘉宾——蔡康永的视频资料,并将其转录为文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求准确,纳入本文分析的文本是主持人和嘉宾两人的对话,观众交流或资料介绍不包括在内。此外,分析文本中只统计话轮,不包括反馈项目和半话轮。

1. 单独话轮情况分析

对两个节目的文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的结果显示(见表1),《杨澜访谈录》对嘉宾的访问共66个话轮,嘉宾占有话轮数也是66个。主持人的66个话轮共计278秒,而嘉宾的话轮长度为1262秒。在《鲁豫有约》中,主持人占有话轮84个,话轮长度260秒,嘉宾占有话轮82个,话轮长度1875秒。显然,由于是一对一采访,所以两个节目遵循的都是简单的“主持人—嘉宾—主持人—嘉宾”的话轮转换模式,因而主持人和嘉宾所占话轮数量基本持平。但在长度上,两个节目的嘉宾话轮长度在总长度中所占比例都在80%以上,远高于主持人。

表1

2. 两者话轮情况比较分析

从表1看,《杨澜访谈录》的话轮要少于《鲁豫有约》,似乎前者的节奏慢于后者,实则不然。根据表2的统计结果,杨澜在节目中平均话轮长度为4.2秒,鲁豫为3.1秒,蔡康永在《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中的平均话轮长度分别为23.3秒和22.6秒。如此看来,《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和嘉宾占有话轮时间比《鲁豫有约》长,因而谈话节奏慢。但在整个话轮平均长度上,《杨澜访谈录》少于《鲁豫有约》。也就是说,《杨澜访谈录》的话轮转换频率更快一些。这样一来,岂不矛盾?其实不然,可以通过例1、例2中(用T表示话轮)两个节目刚开始时的文本记录进行分析。

表2

例1:《杨澜访谈录》

T1杨澜:上一次见面的时候你还在做《真情指数》。我那时候还在想,我们也许可以做一个两岸对谈的节目。然后后来你就花天酒地去了。

T2蔡康永:我就错过了和你合作的机会。

T3杨澜:但是我相信以后还有机会。你现在会经常来祖国大陆,大概一个月来一两次。从另外一只眼看大陆的流行文化、年轻人的文化、电视上的节目,肯定会跟我们有不一样的感受。

T4蔡康永:很多人会说,像我的节目如果在内地,大家透过网络几乎是同步地收看的话,为什么我跟小S不就到内地来试试看,做一个节目。我那时候都会这样回答,就是其实大家对于娱乐这两个字的精神是不一样的。我有几次来主持内地的这个大的电影的首映典礼的时候,我访问一些这个电影里头的主要的角色演员,他们大概问一句,答一个字答两个字的这种……(4个话轮共用时99秒)

例2:《鲁豫有约》

T1鲁豫:你好,你好。

T2蔡康永:鲁豫你好。

T3鲁豫:你手好凉啊,你是不是冷啊?

T4蔡康永:北京有点冷。

T5鲁豫:来请坐。

T6鲁豫:我们录节目,在这录节目啊已经两年了。这是最早的一次,我估计所有人都天没亮就起床了吧?你是习惯于这么早就开工的吗?

T7蔡康永:很少,可是也做得到。

T8鲁豫:他主要这次在北京是因为做一些活动,然后行程安排得特别紧,对吧?(8个话轮共用时21秒)

从例1和例2中可以看出,由于两个节目的定位不同,因此主持人与嘉宾交流时的会话方式也有所不同。因为更加注重亲和力和亲切感,《鲁豫有约》在进入问题前有较多的铺垫,出现许多简短无意义的话轮,从而拉低了平均长度。而《杨澜访谈录》由于定位于高端深度访谈,所以谈话风格总体干净利落,直抵核心。另外笔者在统计过程中还发现,两档节目时长皆为45分钟左右,但《杨澜访谈录》用于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为1540秒,《鲁豫有约》为2117秒。可见,前者比后者更多地使用场外制作的VCR资料,因而更加注重前期对背景资料的收集。

二、言语打断模式对比分析

(一)什么是言语打断

“打断”是日常会话过程中常见的违反话轮转换规则的语言现象之一。Sacks等人认为,日常会话时刻都在遵循一条基本规律:交谈过程中,每次只能有一方在说话,而不允许双方同时讲话。会话在交际者的话轮替换中进行,话轮替换的时机通常发生在受话者认为发话者的话已经到了“可能的结尾”之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或因为受话者争抢话轮,或因为受话者对“可能的结尾”之处判断失误,时常会出现发话者的话语强行被打断的现象。学者李悦娥为“打断”下的定义是:在当前说话人结束话轮前开始讲话,即说话人为了取得发言权而试图与当前说话人争抢话轮。[4]也就是说,受话人为了获得话轮采取了强行的手段。

通常认为,强行打断他人正在进行的谈话是不礼貌的,但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适时地运用言语打断却是保证节目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因为访谈节目要求主持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嘉宾就一个主题进行谈话,并尽力挖掘更多的相关信息,谈话一旦跑题就会冲淡当期节目的主题,或延误节目时间。若谈话内容不加深入,流于观众的己知信息,则很有可能会影响节目收视率。这样一来,主持人就需要对谈话进行有力控制,在恰当的时刻对嘉宾进行言语打断。

(二)《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的言语打断模式比较分析

通过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语料文本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笔者将其中出现的言语打断模式分为话题转换型、评价归纳型、认同型、提问型、补充型、活跃气氛型6种。

表3

统计结果显示(见表3),《杨澜访谈录》这期节目中共出现18次言语打断,《鲁豫有约》出现14次,分别占主持人话轮数量的27%和17%。其中提问型打断分别占话语打断总数的44%和50%,排在首位。这说明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主持人通过提问从而对话题进行引导的功能突出。访谈节目的目的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生活会话一样天马行空,而必须围绕既定的主题展开会话,主持人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引导节目的走向和话题的展开。如果没有主持人的恰当引导,任由嘉宾发挥,节目很可能会成为一次“漫谈”,从而错失很多重要信息。主持人通过评价归纳型打断和补充型打断可以及时评价和补充嘉宾的意见、陈述,从而使现场和场外的观众能清晰地理解嘉宾的意思,这也充分体现出主持人在嘉宾和观众之间架起信息桥梁的作用。另外,从表3中不难看出,虽然两个节目中的打断次数都不多,但其中《杨澜访谈录》的打断频率比《鲁豫有约》高一些,可见主持人杨澜对及时运用打断控制话轮转换节奏,并对话轮的方向进行引导和控制更积极一些。

三、结论

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在《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两个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话轮占有比例基本持平,但从时间上来看,嘉宾占有的话轮长度长得多,这体现出目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位和现状。此外,《杨澜访谈录》更加重视对背景资料的搜集和运用,现场访谈短而精,主持人杨澜语言利落,话轮较短,话轮转换相较于《鲁豫有约》更频繁,更多地运用夺取话轮的策略,表现出一位果断的知性女性形象。《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使用的语言则更加亲民,会话节奏缓和且没有攻击性,善于使用提问型打断挖掘嘉宾信息,实现了她邻家女孩的形象定位。可见,在电视谈话节目这样一种靠语言支撑的节目中,话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应该在话语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巧妙运用话轮转换和言语打断的技巧,与嘉宾实现良好的互动,发挥语言在谈话类节目中的强大功效。

[参考文献]

[1] 董敏. 主持人话轮转换分析——2007春晚主持人话语的个案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 114.

[2] 刘虹. 会话结构分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6.

[3] 姜晨. 两岸娱乐谈话节目话轮控制的比较研究——以《超级访问》和《康熙来了》为例[J]. 新闻界,2010(1): 147.

[4] 李悦娥,范宏雅. 话语分析[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40.

猜你喜欢

鲁豫有约鲁豫杨澜
包容女儿的梁家辉
什么叫金茂府?蔡澜、杨澜做客广州告诉你!
对话《鲁豫有约》制片人许小浒:《鲁豫有约》是能量传播的黄埔军校
浅析《鲁豫有约》访谈节目的特色
从《鲁豫有约》看陈鲁豫的柔性访谈
杨澜: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
真实的鲁豫,鲁豫的真实
鲁豫的礼物
真实也是竞争力
学跳舞的小男孩